“地球运动的意义”导学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运动的意义”是《行星地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的核心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其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以下就“地球运动的意义”给同学们做一些学法指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收获。
  一、地方时计算
  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正午太阳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这样世界上就有了无数个时间,这样的时间叫地方时。地球一天也就是24个小时自转一周(360°),即每一个小时地球转过经度15°,因此经度相差一度时间相差4分钟,而且东部时间比西部早,可利用 “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
  二、时区划分及区时计算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不同。为了避免世界各地的时间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7.5个经度,合为一个时区叫东西12区(如下图)。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即钟点数较大。
  区时的计算公式为: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面,则用“-”。)
  
  三、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过程中,如果“穿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要对日期进行变更。日界线的西侧是东12区,东侧是西12区;由于在任何时候东12区总比西12区早24小时(1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即由东12区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即由西12区进入东12区),日期要加上一天(如下图)。
  
  四、昼夜长短变化
  1.地球上的纬线
  一般被晨昏线分成两个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见下图)。
  2.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分别决定昼长和夜长
  昼弧和夜弧的长短,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纬度)。某地的昼长或夜长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3.不同日期的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春分秋分二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自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自秋分到来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在不同的纬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有不同的情况。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幅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赤道上,昼夜长短,终年不变。在南北纬30°,最长和最短的白昼,相差4小时。在南北纬50°,最长和最短的白昼,相差8小时。在南北纬65°,最长和最短的白昼,相差18小时。在南北极圈,最长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都是24小时。
  
  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计算
  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夏正冬负)。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1)同时间不同地点:太阳直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2)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A)北回归线(B)赤道 南回归线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某点A,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S1AB。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这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达到全年最小值。某点A正午太阳高度角为∠S2AB。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这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达到全年最小值。某点A正午太阳高度角为∠S3AB。显然∠S2AB>∠S1AB>∠S3AB,也即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某点A,当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南回归线以南正好相反。
  例1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2题。
  (1)该地最可能是( )
  A. 北京 B. 沈阳
  C. 成都 D. 海口
  (2)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 6月21日9时 B. 6月21日21时
  C. 6月22日9时 D. 6月22日21时
  解析该地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为83°,即为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时间为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可知该地经度为105°E,题中C项成都的经度符合要求。该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其昼长为14小时,从太阳升起到正午,太阳高度有0增大到83°,所以,每小时太阳高度增加约12度,当该地太阳高度为36°时,太阳已经升起3小时,北京时间为9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2个时区,且在东八区的西边,其区时应该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减去12小时,因此其区时约为6月21日21时。
  答案 (1)C (2)B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建立空间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特点。能够读懂地球光照图,根据光照图进行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转化,通过同学们熟悉的侧视、俯视图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以及时间(地方时和区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等相关推理和计算。
  [【练习】]
  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据下列信息判断2~3题:
  [通告
  2.该旅游黄金周的时间可能是( )
  A.劳动节 B.国庆节
  C.春节 D.圣诞节
  3.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5.2010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C.c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右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一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____。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________。
  10.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 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后开始向________ 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
  (5)此时(多项选择)()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
  11.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________经线,乙:________弧,丙:________弧,丁________ 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子是________ 和 ________。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________ 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________ 。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________。
  (5)甲图中,北京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 时;丙图中,北京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参考答案】]
  1.C2.B3.A4.A5.B6.D7.B8.C
  9. (1)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2)均为逆时针(3)正圆B慢(4)北北长
  10.(1)冬至极昼(2)23°26′S(南回归线)北 (3)66°34′8 16(4)小等长(5)BD
  11. (1)150°EACOAAB(2)春分秋分(3)180大(4)丙、丁(5)3 22 4 6 22 15
其他文献
“通过中国能源企业的实地考察,了解到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成果,更期待看到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可行性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朱棣文如是说    “朱棣文在访华期间从科学家的视角描绘出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希望中国加大节能减排措施。中国政府正在鼓励提高能效,并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取得前沿进展,美国则希望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合作。”7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其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如果设计合理、应用得当,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还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板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  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板书应遵循系统、有条理、简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