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前列腺经会阴认知融合与软件融合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比较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经会阴认知融合活检(COG-TB)和经会阴软件融合活检(FUS-TB)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会阴靶向活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初次活检,且PSA≤20 ng/ml,均行双参数磁共振(bpMRI)检查,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评分均≥3分。其中67例行COG-TB,90例行FUS-TB。COG-TB与FUS-TB患者的年龄[(70.78±8.86)岁与(70.52±8.79)岁]、体质指数[(24.36±2.69)kg/m2与(24.14±3.15)kg/m2]、前列腺体积[36.69(27.52,47.40)cm3与38.81(28.80,53.46)cm3]、PSA [8.27(6.06,11.65)ng/ml与8.88(6.40,13.54)ng/ml]、PSAD[0.23(0.15,0.36)ng/ml2与0.21(0.14,0.34)ng/ml2]、直肠指检异常率[23.9%(16/67)与18.9%(17/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患者中PI-RADS评分3、4、5分者分别为24、24、19例,FUS-TB患者分别为21、42、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前列腺癌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并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升级率。

结果

COG-TB与FUS-TB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51/67)与68.9%(62/90),P=0.32]; COG-TB与FUS-TB在PSA<10ng/ml[69.1%(29/42)与57.1%(28/49)]和10~20ng/ml[88.0%(22/25)与82.9%(34/41)]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I-RADS评分3分[45.8%(11/24)与23.8%(5/21)]、4分[91.7%(22/24)与81.0%(34/42)]、5分[94.7%(18/19)与85.2%(23/27)]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和FUS-TB对CsPCa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9/67)与50.0%(45/90),P=0.31];COG-TB和FUS-TB在PSA<10ng/ml[45.2%(19/42)与36.7%(18/49)]和10~20ng/ml[80.0%(20/25)与65.9%(27/41)]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PI-RADS评分3分[29.2%(7/24)与9.5%(2/21)]、4分[66.7%(16/24)与57.1%(24/42)]、5分[84.2%(16/19)与70.4%(19/27)]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和FUS-TB患者RP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13/45)与26.2%(11/42),P=0.78]。

结论

对于PSA≤20 ng/ml且PI-RADS评分≥3分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FUS-TB或COG-TB在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RP术后Gleasm评分升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式均可作为前列腺活检的良好选择。

其他文献
输尿管支架管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体内置入物,由于置入人体内时间较长,易形成生物膜并导致难以控制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针对不同抗菌策略改良的输尿管支架管具有不同的抗菌特性,本文就抗菌药物类涂层或缓释的输尿管支架管、酶类改性的输尿管支架管、金属类输尿管支架管、聚合物刷输尿管支架管、生物可降解类输尿管支架管等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尤因肉瘤是尤因肉瘤肿瘤家族(ESFT)中的一员,通常起源于骨和软组织,发生于阴茎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的阴茎左侧尤因肉瘤患者。行阴茎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尤因肉瘤,切缘阳性,再次行根治性阴茎全切术。术后经过14个周期化疗,未行放疗。随访8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
尿道支架是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重建手术之外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可以相对安全地应用于某些尿道重建手术效果差或者无法行重建手术的患者。本文总结尿道支架在膀胱颈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膜部尿道、阴茎部尿道狭窄,以及尿道下裂术后的应用,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尿道支架的短期疗效明显,可以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最大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随访和研究证据,因此尿道支架可作为尿道重建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管隐睾睾丸扭转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腹股沟管隐睾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至17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为腹股沟肿痛13例,腹痛1例,腹痛伴呕吐1例。症状持续时间(至手术时)平均为45.9(5~170)h。查体:患侧阴囊空虚,腹股沟肿胀伴触痛。病变位于左侧12例,右侧3例。腹股沟彩色多普勒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NEP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具有特殊分子表型的前列腺癌亚型。NEP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缺少足够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总结NEPC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包括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药物治疗(AURKA抑制剂、EZH2抑制剂、抗DLL3抗体药物、VEGF抑制剂、mTOR通路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等)和其他非靶向药物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
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
目的探讨输尿管脱细胞基质(UDM)涂层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灌注法制备犬UDM,为UDM组,以正常犬输尿管为正常输尿管组。采用HE染色、DAPI染色和DNA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细胞成分的残留情况;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胶原的保留情况;阿尔新蓝染色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糖胺聚糖的
肾上腺肠源性囊肿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入院,术前诊断考虑肾上腺单纯性囊肿,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回报为肾上腺肠源性囊肿。术后1年随访无复发,恢复良好。肾上腺肠源性囊肿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构建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模型评估小儿输尿管镜使用不同规格钬激光光纤对工作区域温度的影响。WOLF F4.5/6.5小儿输尿管镜灌注压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分别置入不同规格钬激光光纤,采用不同功率和不同工作时长,结果表明工作区域温度与光纤直径、碎石功率和激光激发时间相关:小儿输尿管镜使用550 μm光纤、工作时间>3 s,或365 μm光纤、工作时间>6 s,局部
目的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及基底部切缘阳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0.4±7.8)岁,其中61例≥70岁,49例<70岁;穿刺前中位PSA 12.23(0.78~110)ng/ml,其中PSA<10、10~20、>20 ng/ml者分别为44、36、30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