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四个重视”:阅读、积累、思考、表达r——袁菊访谈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fe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宗伟: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12个教学目标,还提出了语文学科的质量标准,您觉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地,或者说是有成效地落实它们,老师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做些功课,或者换个角度,如果要落实这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做哪些改善?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对不同情绪面孔与年龄面孔的注意偏向是个体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无意视盲范式,通过2(情绪效价:开心,愤怒)×2(面孔年龄:成人面孔,幼儿面孔)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108名5-6岁幼儿对不同情绪面孔和年龄面孔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在无意注意条件下,幼儿对开心面孔的觉察率更高,存在一定的快乐优势效应,但未对同龄面孔产生更多注意偏向,未出现面孔同龄效应。  【关
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以各类本生佛传为主,其中关于摩耶夫人的叙事大致涵盖了她在佛经中的表现。学界辨识了摩耶夫人婚姻、受孕、产子等早期事迹,但许多细节值得深入讨论。克孜尔石窟壁画包含了佛母升天后的两类主题,即佛母三十三天闻法及佛涅槃后降下娑罗双树之事。图像间接反映了龟兹古国以小乘说一切有部为主的文化特征。
文本特征,首先指它的文体特征.文体特征,是教学内容确立的重要因素.其次,与其相应的表情达意方式,也是文本特征的一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高中文言教学中,应基于文本特征和核心素养视域处理文本、设计教学,从而打造精美的课堂.
期刊
【摘要】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音乐)》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为组织结构,具有如下特征:教育内容的安排层层递进,细致具体;强调独立自主在艺术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在艺术学习上强调艺术的创作过程。这启示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强调以体验、探索与表达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艺术发生的视角设计艺术活动,强调连续的艺术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尊重幼儿对音乐内涵理解的多样化。  【关键词】美国;《国
唐志契的《绘事微言》是一部中国山水画论著,不仅对宋代画论以及同时代的明代画论有着一定的继承,还提出了新的见解,成为当时绘画创作的理论依据。《绘事微言》中袭陈言之处体现为对刘道醇、莫是龙画论的继承,出新意之处体现在“山水性情”“山水写趣”“丘壑藏露”等观点,但在论述李成、郭熙之子孙有绘画建树方面出现错误,且将李思训、范宽的里籍记载错误,评论吴道子也有问题。《绘事微言》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是一部有价值的画论著作。
【摘要】美国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体系由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和学前教师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组成,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借鉴美国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职前培养的经验,培养目标应当侧重提升教师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内容应当具有丰富性、时代性与系统性;培养方式应当确保适切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美国;职前培养;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分支之一,广西青铜甬钟表现出了青铜文化的地域性流变。就其历史发展的踪迹来看,其受到多种文化的洗礼,包括中原文化、瓯骆文化及楚文化等。同时,它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尤其表现在艺术特征的多样性上,如多种纹饰的交替运用、线条与图案的对比互动,以及对称性的造型艺术等。此外,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广西青铜甬钟还具有多种文化内涵,展示了不同时期西瓯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意识。
职业决策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准备、生涯规划等是产生择业意向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不同高校的学生在择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研究者建议: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实践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关键作用;建立生涯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政策的引导,提升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
一、童年的印象就像电影rn陈 红:你是什么时候学画画的?rn霍建起:我小学就喜欢画画.照我们家人说,我爷爷会画画,但我最小,从没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所以也没什么影响.但从自己来讲,初一有美术课,我特别爱上,就是临摹老师挂在黑板上的画儿.中学时,学校教绘画的李宗儒老师搞了一个美术组,说谁要想学习就来报名.我想得有多少人报名啊,可能不太容易,就没报.因为我在很多事情上是被动的,内心没有那么自信.结果李老师就问我:“你想上美术组吗?”我说想,这么着就去了.
期刊
作为一门诞生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新学科,神经艺术史运用神经可塑性、镜像神经元、神经奖励系统等神经生物学原理,辅以神经科学实验技术,致力于融通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和传统艺术史生平传记研究两种学术话语,既具有浓重的科学实证主义色彩,又体现出强烈的思辨性特征.神经艺术史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语境中,再次回应了汉斯·贝尔廷关于“艺术史终结”的话题,同时也可以被视为传统经验主义美学的新一轮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