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徐霞客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明神宗万历年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人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有一天,父亲带着小徐霞客在江边游玩儿。当时,江边聚集了很多人。父子俩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原来,这些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徐霞客说:“你们只要溯江而上,就一定能找到石狮子。”这伙人听了,开始还有些怀疑,毕竟徐霞客只是一个小孩子。但徐霞客的父亲也建议大家试试看,结果,他们真的找到了石狮子。大家都称赞徐霞客聪明。
  1605年,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他很想外出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在,他实在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母亲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
  1608年,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
  徐霞客28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时,没有路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人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摔得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系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的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時,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面结了坚冰,又陡又滑,脚一踩上去,就会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徐霞客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身心多么疲劳,无论自己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里,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更可贵的是,在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他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下观察到的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对各地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等自然现象,也都做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随着徐霞客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现,旅游才正式作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迅速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之中,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思考板]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后来,他成了明朝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
  (小好奇)
其他文献
童年时,住的日式老房子。还没识字前,先认识的是世界地图,它贴在卸掉了门扇的日式拉门里,和床铺平行,很方便看,对于我,那是一幅比任何图画书都耐看的挂画。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名字,涂不同的颜色,它们都在中国以外,有的连在一起,有的被蓝色的海分隔着。  地图展示出那么多的未知平面,很多和我们平行存在的地域,世界很大,我们只是其中之一,不是中心,更不是全部,这是我对世界的最早认识。直到后来有机会踏上其中一小
大学真的在以学生为中心办学吗?    所有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的。但这个口号已喊了几十年,还在不断重复,其实是因为没做到或者做好!  对于教育和教学,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都有很多看法,甚至是怨言,而且抱怨已久。就我个人经验,从1977年进大学,然后读研究生、做老师、当院长和校长,直至创建和运行国际大学,可以说三十多年来耳边的这类怨言一直没断过,但也没看到有多么大的
石涛(1642-1708),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法號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
《郑文公碑》刻于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有上下二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天柱山腰,下碑在山东掖县云峰山之东。二碑风格相同,但上碑碑石倾斜不易捶拓,下碑拓本流传广,影响大,一般说到《郑文公碑》都是指下碑。《郑文公碑》作者历来都认为是郑道昭(?—516年)。郑道昭官至秘书监,好为诗赋,工于书法。一般北魏书风欹侧雄强,锋芒毕露,而《郑文公碑》却平和涵蕴,内刚外柔。康有为评其为“圆笔之极轨”,包世臣称其为
同事一边刷微信,一边吐槽:“你瞅瞅,这一溜下去,全是大头照,现在的人咋这么自恋?”她懒懒地靠在椅子上,伴随着一声叹息的,是那句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哎,人心不古啊……”  我强憋住笑,倒不是因为同事一本正经的样子。而是脑海里突然冒出的那个人——他理了理怀里的那部大胡子,歪着头,朝他老婆飞眼风,然后,很是曼妙地说了一个很拗口的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到现在,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邹忌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它就像一根棒棒糖,甜丝丝的,令人回味无穷。  我三岁那年,一个酷热的夏夜,我们一家人正团团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养生节目。这个节目是我最喜欢看的了,因为它,我学会了怎样养生。  “尿黄了,说明你上火了……”听到这里,我立刻冲进厕所,端起尿盆,一口气尿了一大泡。我一看,吓了一大跳:尿可黄了!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听见了,马上跑过来,急切地问:“怎么了,小宝贝儿?
[作家连线]  柯渔,儿童文学作家、动漫编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高研班,出版《超级波漫号》《诡异天外岛》《最美昆虫记》等二十多部儿童小说,发行总量达四十多万册。作品曾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青少年优秀科幻作品大赛优秀奖等。  担任编剧的《快乐椭魔塔》《彩色豆园》等多部动画片曾在中央电视台及美国、欧洲播映,并获美猴奖
《誰是入室盗窃者》参考答案  a.现场并没丝毫打斗的痕迹,说明作案者与倒地的保姆是熟人关系。此保姆来这户人家做工才一周,一般不会与邻居很熟,因此作案者应该是其熟人。b.社区大门口拦下的数人中,有一人虽然穿着西装,脚上却穿着运动鞋,领带也胡乱打着,显得极不协调。结合事主家衣橱被人动过的迹象,可以判断此人临时换了窃取的外套,目的是不被监控录像对上号。c.在突发案件的情况下,保姆手中紧攥着李子,很可能在
夏天,在花园的一颗梨树下,一群昆虫一边飞舞一边哼着歌,我也跟着哼。我整理着花园,偶尔也停下来休息。  这时,有一群蜜蜂飞过来,对我说:“今天我们女王结婚,我们真在寻找主婚人,我们选中看了你。”  我搓掉手指上干了的泥巴。“谢谢。”我说,“这样的场合我该穿什么好?”  “翅膀”蜂蜜说。
Elicia Edijanto,印度尼西亚女画家,作品大多仅用黑白水彩描绘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深沉而靜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