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踏绛气,天伴语相闻——妙谈陶瓷雕塑造型艺术意趣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雕塑已经历漫长的历史洗礼,然而其始终不满意于现状,寻求更优秀的创作之路。工艺者借助宗教文化、神话传说等精髓努力实现陶瓷雕塑的灵魂升华,祥龙的造型设计是一次陶瓷雕塑的创作思考,也表达出设计者对吉祥安康的美好祝愿。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都令人震撼。从古代发展流传的祭祀礼仪繁杂多样,所需的器具大都精美绝伦,有些物件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当中的艺术瑰宝,青铜礼器也由此发展,历史十分的悠久。几千年来,它的地位一直都很高,青铜器的特殊质地和精致的细节装饰,使得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甚至对其它艺术品的创作灵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所介绍的紫砂“吉金·合”套壶就是借鉴青铜器的风格特点进行创新设计的,实现了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这是“山居即事陶刻套瓶”表现的清寂画面、中国美学的生活方式让山水、景物融为一体,表达出内心“修篱种菊”的坦然。在“山居即事陶刻套瓶”的构图上,左景为合、右景为开,左右开合演绎出空间的无限悠远,用睿智的观察方法表达山水之境,达到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的效果,让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统一的完美效果,让人沉醉于古诗词意境的同时,在每一处、每一面的创作中,充分运用紫砂材质的可塑性、陶刻技艺的特殊性,以砂土为画布,以天地
摘 要 宜兴本来就是古老的茶叶产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紫砂艺术在许多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下发展迅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和紫砂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套作品“越来越好”,通过壶、杯的设计搭配,把我们国人心目之中最为朴素的期盼和祝福呈现出来,祥云水波、飞黄腾达、鱼跃龙门,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之中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为远大的前途,这一切都是通过紫砂这一独特的材质和紫砂艺人的巧夺天工,在灵巧
宜兴紫砂花塑器的创作素材,大多取源于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形态,这些自然生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丽质天成的美感.自然界中的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艺术发展也迅速进入多元化进程,传统雕塑正面临着失语的境况。当代雕塑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城市雕塑”在公共艺术全面崛起的情况下面临着日益边缘化危险。城市雕塑不完善和艺术质量问题发人深省,大量使用耗材,城市雕塑应该如何面对生态环保的趋势,如何将其进行下去?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在更深层面上思考雕塑发展的未来,这就使其促进了科技参与进来,产生了3D打印雕塑和ZB
摘 要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
摘 要 在紫砂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紫砂艺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将紫砂壶的造型呈现出一种精彩纷呈的状态,在创新紫砂壶的过程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更要踏踏实实地以传统和经典为基础,让传统来慢慢的滋养,时间到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对于紫砂艺人们来说,只有时刻保持这种信念与标准,才能够不断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经典作品。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天趣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蕴内涵。  关键
在紫砂艺术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之中,陶刻艺术已经成为了紫砂作品之中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法,不仅有着广泛的题材,更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能够呈现在紫砂作品之上,而且在陶刻的过程之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能够与壶身巧妙地贴合在一起,整体的技巧更是要十分的熟练,从而充分地彰显出陶刻艺术的精髓。本文便主要针对陶刻艺术,以紫砂“象耳四方瓶”为例,探讨其艺术特色。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博采众长,虽是传统藝术,却不囿于传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为难得。紫砂壶“如意提梁”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优雅浪漫,在方器形制的基础上,细节处以如意图案装饰,别具匠心,看似简单,处处皆是丘壑,十分耐看,同时作品以如意抚慰人心,让传统文化融于人们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如意提梁;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对于一把紫砂壶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评价认可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点,即良好的结构、优越的使用功能、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深刻的文化情感。因此,当我们进行壶艺创作时也应从这四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最终创作出形神俱佳、雅俗共赏的作品。紫砂壶“四足如意菱花”的创作紧密围绕这四个标准而展开,其源于传统、遵循传统,同时又充分结合文化元素进行更好的艺术演绎,提炼如意文化、菱花文化等精华,并彰显技术难度,使整把壶呈现出充实的艺术人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