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前,我从未与投资理财沾边,实属“我不理财,财不理我”的一类。退休后,工资少了一大截,当家才知盐米贵。在工行就职、懂点理财之道的儿子,劝我把闲散的死钱“活”起来,教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券基金、定投基金,让我走上了理财之路。
投资理财,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钱的效益,善用钱,用对钱,用好钱,使钱增值,提高生活质量。回想8年前,我儿子不再热衷于“月光族”、“年清族”。每月8日定投华夏稳增基金,并适时进入股市,踏上了理财之路,为购房养家作了一些贡献。现今,他又量身设计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配置方案,按照五五开的原则,一半投资股市,一半投资黄金,算得上一个激进型的投资者。我深知心动不如行动,但不敢贸然出手,首先支持做过经济工作的老伴把部分活期存款作为理财的资本,买了两只股票。果然股票像宠物小狗一样听话,一路彩旗飘飘,半年赚的钱可以把18寸的旧电视机换成42寸的液晶大彩电了。但天有不测风云,股市又哗哗下跌,老伴的股票跌破了老本,亏损达50%以上,我为老伴捏了一把冷汗。气得她谈股变色,武断地制定了一条家规:全家人都不准说“被套”二字,连床上的被套也要改说“被子”,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投资股市的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有收益不能沾沾自喜,有亏损也不能一蹶不振,需要的是信心,保持平常心态。但说是说,做归做,我还是想方设法为老伴分忧解愁。我从自己风险承受力出发,不走儿子理财的路子,也不完全走老伴炒股的思路,而是按照三七开的原则,将闲散资金7成投资基金,3成用于炒股。
对于基金,一开始我就非常认同长期持有的投资观念,希望通过基金来分享证券市场的效益。2008年初,市场走熊的趋势十分明显,客户经理与我沟通,建议我对基金组合进行动态调整,降低风险,增加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可是我总是认为买基金就应该长期持有,没有采纳客户经理的建议。随着时间推进,市场一跌再跌,我终于调整了基金组合,减少了部分风险。近年的股市多是宽幅震荡上行,我在投资基金时,制定了记录卡,记载申购、转换、赎回的记录,避免重蹈覆辙。在操作上我冷静把握行情趋势,关注投资机会较多的经济周期拐点,多方比较,寻找时机。
基金智能定投,有利于分摊成本,减少风险,获得长期回报。我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综合优化配置为主,精选长期业绩良好,排名靠前,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股票型基金定投,从不频繁申购、赎回,以减少费用。今年债市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央行目前释放出锁定资金,收紧流动性的信号,我则关注定投基金,获得超过定期储蓄的收益。我以股票型15%、指数型10%、混合型15%、定投基金35%及债券型基金15%的组合配置,尽力做到不同投资品种的均衡。在震荡弱势中采取果断行动择优去弱,及早换出,止损出局,参与定投,减少日后的更大损失。
投资基金,虽然有专家集合理财的优势,但也离不开自己独立思考,需要掌握行情,知己知彼。如果操作全凭感觉运气,依赖基金公司,必将失败告终。我把投资基金作为退休生活的一种兴趣,不能也不敢与专业人士相比,不幻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而是以赚钱不骄傲,赔钱不气馁的心态坦然处之。但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有所前进。3年前,多家券商都说有跨年度行情,结果盼来的是跨年度调整下跌。市场起伏不定,给我投资基金也带来不少启示:要明确理财目标和基金配置组合与时间范围去“养基”,才能把投资成本最小化。基金虽然重在中长期持有,但也需要有动态调整,控制好节奏,适时调整结构。绝不申购后就高高挂起,长期不动。今年3月CPI上涨到5.4%,创出历史新高。为了跑赢通胀,我动用储蓄,分批分期申购了广发货币基金,适时在广发聚富股票基金之间相互转换,从中赚取涨跌差价,增厚了收益。至今,我的国富天益定投、华商收益增强债券两年来已分别有23%、19%的收益。
我女儿看到我这么优哉悠哉地理财,很是眼红,她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按照三四三的原则,以3成资金用于工行的“稳得利”理财产品,以4成资金投资股市,以3成资金当基民,进行综合理财。目前全家人都有了各自的账户,举家理财,各自偏重,各显神通,都成了理财的“粉丝”,至今没有大亏,都有小赚,一齐共享理财生活的惬意乐趣。
投资理财,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钱的效益,善用钱,用对钱,用好钱,使钱增值,提高生活质量。回想8年前,我儿子不再热衷于“月光族”、“年清族”。每月8日定投华夏稳增基金,并适时进入股市,踏上了理财之路,为购房养家作了一些贡献。现今,他又量身设计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配置方案,按照五五开的原则,一半投资股市,一半投资黄金,算得上一个激进型的投资者。我深知心动不如行动,但不敢贸然出手,首先支持做过经济工作的老伴把部分活期存款作为理财的资本,买了两只股票。果然股票像宠物小狗一样听话,一路彩旗飘飘,半年赚的钱可以把18寸的旧电视机换成42寸的液晶大彩电了。但天有不测风云,股市又哗哗下跌,老伴的股票跌破了老本,亏损达50%以上,我为老伴捏了一把冷汗。气得她谈股变色,武断地制定了一条家规:全家人都不准说“被套”二字,连床上的被套也要改说“被子”,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投资股市的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有收益不能沾沾自喜,有亏损也不能一蹶不振,需要的是信心,保持平常心态。但说是说,做归做,我还是想方设法为老伴分忧解愁。我从自己风险承受力出发,不走儿子理财的路子,也不完全走老伴炒股的思路,而是按照三七开的原则,将闲散资金7成投资基金,3成用于炒股。
对于基金,一开始我就非常认同长期持有的投资观念,希望通过基金来分享证券市场的效益。2008年初,市场走熊的趋势十分明显,客户经理与我沟通,建议我对基金组合进行动态调整,降低风险,增加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可是我总是认为买基金就应该长期持有,没有采纳客户经理的建议。随着时间推进,市场一跌再跌,我终于调整了基金组合,减少了部分风险。近年的股市多是宽幅震荡上行,我在投资基金时,制定了记录卡,记载申购、转换、赎回的记录,避免重蹈覆辙。在操作上我冷静把握行情趋势,关注投资机会较多的经济周期拐点,多方比较,寻找时机。
基金智能定投,有利于分摊成本,减少风险,获得长期回报。我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综合优化配置为主,精选长期业绩良好,排名靠前,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股票型基金定投,从不频繁申购、赎回,以减少费用。今年债市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央行目前释放出锁定资金,收紧流动性的信号,我则关注定投基金,获得超过定期储蓄的收益。我以股票型15%、指数型10%、混合型15%、定投基金35%及债券型基金15%的组合配置,尽力做到不同投资品种的均衡。在震荡弱势中采取果断行动择优去弱,及早换出,止损出局,参与定投,减少日后的更大损失。
投资基金,虽然有专家集合理财的优势,但也离不开自己独立思考,需要掌握行情,知己知彼。如果操作全凭感觉运气,依赖基金公司,必将失败告终。我把投资基金作为退休生活的一种兴趣,不能也不敢与专业人士相比,不幻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而是以赚钱不骄傲,赔钱不气馁的心态坦然处之。但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有所前进。3年前,多家券商都说有跨年度行情,结果盼来的是跨年度调整下跌。市场起伏不定,给我投资基金也带来不少启示:要明确理财目标和基金配置组合与时间范围去“养基”,才能把投资成本最小化。基金虽然重在中长期持有,但也需要有动态调整,控制好节奏,适时调整结构。绝不申购后就高高挂起,长期不动。今年3月CPI上涨到5.4%,创出历史新高。为了跑赢通胀,我动用储蓄,分批分期申购了广发货币基金,适时在广发聚富股票基金之间相互转换,从中赚取涨跌差价,增厚了收益。至今,我的国富天益定投、华商收益增强债券两年来已分别有23%、19%的收益。
我女儿看到我这么优哉悠哉地理财,很是眼红,她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按照三四三的原则,以3成资金用于工行的“稳得利”理财产品,以4成资金投资股市,以3成资金当基民,进行综合理财。目前全家人都有了各自的账户,举家理财,各自偏重,各显神通,都成了理财的“粉丝”,至今没有大亏,都有小赚,一齐共享理财生活的惬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