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密嘱与“西安事变”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
  蒋介石的密嘱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中正十二月九日。
  邵力子及时向《大公报》记者传达了蒋介石的密嘱。1936年12月12日《大公报》在要闻版刊出该报驻西安记者按蒋介石密嘱发给报社的专电,四行标题:《陈诚指挥绥东军事蒋鼎文负责剿共任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甘绥四省边区总指挥》。《大公报》用大号字“蒋鼎文负责剿共”做主题,点明了蒋介石密嘱的主旨。电文如下:“[西安十日下午八时专电]蒋委员长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甘、绥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日内赴太原,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国军各部队。邵力子、杨虎城十日晚在新城大楼宴来陕将领,邀各界作陪,到六十余人,尽欢而散。陈调元十日晚到西安。蒋鼎文对剿匪总司令职表示谦辞,但愿短期内在陕帮助进剿。据闻残匪之消灭仅属时间问题。”
  蒋介石惯用通过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民营报纸《大公报》,事先发布解除军政大员职务的消息,在舆论上造成既成事实。1933年蒋介石要解除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要职务,《大公报》即先于5月1日刊载:“[上海三十日十时专电]各省主席调动确内定……邵力子主陕。”杨虎城突然获此消息,立即向行政院提出辞职。5月5日《大公报》发表《国府任命陕甘两省主席行政院昨开临时会》:“[南京四日下午六时发专电]四日行政院临时会议,议决准杨虎城辞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并任命邵力子继任陕省府主席。”“[南京四日下午六时发专电]国府四日命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杨虎城呈请辞职,以便专理军务,情词恳切,杨虎城准免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此令。……任命邵力子为陕西省政府委员。此令……任命邵力子兼陕西省政府主席。此令。”
  蒋介石和《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有特殊关系,张季鸾被称为蒋介石的“布衣宰相”。蒋介石每有重大举措,张季鸾多有参与。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返回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12月5日,张季鸾到华清池访蒋,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气氛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标志。蒋说:“我来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东北军、西北军的分歧论调。”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军师长以及高级将领,而张、杨并未在座,致使张学良、杨虎城产生疑惧。
  张学良、杨虎城与张季鸾、《大公报》社、《大公报》驻西安记者都有密切联系,当张、杨获悉《大公报》将发表蒋介石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在此危急关头,张、杨紧急密商,决定12日晨对蒋委员长实行“兵谏”。当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一般均称“蒋委员长”。
  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部队在临潼华清池捉蒋的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西安行动,来到陕西的南京国民政府军政大员在下榻的西安招待所为杨虎城拘禁。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被软禁于杨虎城卫士队队长室。蒋介石的密嘱就是当时在邵力子办公室查获的。
  12月11日晚,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行辕,召见张学良的心腹谋士黎天才,谈话约一个半小时。当晚张学良在官邸部署第二天早晨在临潼华清池捉蒋的时候,对黎天才说:并不准备危害他的生命,请他搬进城里和他讲道理,为什么不发动抗战?为什么还要继续更残酷的内战?蒋鼎文非正式地对我流露,劝我交出兵权,这一定是蒋指使他说的。我不能出卖我的部下,我要抢先一步来回答他。(《黎天才自传》未刊稿,转引自《西安兵变与前共产党人》香港银河出版社2000年版)。
  蒋介石曾对张、杨宣称:“无论如何,此时须讨伐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命令,中央不能不给以相当处置。”蒋提出两个方案,逼迫张、杨选择:一、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开赴陕甘前线进攻陕北苏区,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战,二,如不愿“剿共”,就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分别调往福建、安徽,把陕甘两省让给中央军去“剿共”。张、杨决心不再打内战,除了抗日决不离开西北,两军也决不分开。“介公一斧两砍谁都明白”。(张学良语)
  周恩来说:“蒋介石对张学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的责任就是剿共,不许到绥远抗战。若要不然,就把你换掉。’以后召集西安会议,陈诚来了。蒋鼎文也来了,是准备以蒋鼎文代替张学良的。这样就逼出来一个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为什么在12月12日突然爆发?60多年来,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军事行动瞬夕万变,难以捉摸。张学良、杨虎城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虽早有扣蒋的设想,但并未订出具体时间。扣蒋风险巨大,非到生死抉择关头,焉能轻举妄动?而蒋介石的密嘱,也许是引发“双十二事变”的直接导火线。
  (据《党史信息报》)
其他文献
水平方向上的躯干扭转力量是铁饼专项重要的基础力量 ,但提高它的练习方法很难与传统的重力性练习器械吻合。该练习是以废旧标枪和伴练者为基本练习条件 ,将伴练者施力作用于
十六年前,我怀着一腔热情参加教改实践,担任了全县唯一的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教学,但是那次实验仅勉强支撑到第四年,就不得不宣布“流产”了.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教学方法应全面地理解为: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及其相互结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
为了解苏南、苏北体育统考学生在速度、力量训练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对高考体育成绩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江
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无论是对东北军将士,还是劝阻赴临潼请愿的学生,都曾谈到:“我的祖坟在东北”.他解禁之后对外也曾谈到自己的最大心愿,其
课改以来,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教师进修是否也应作相应的改革呢?随着对课改理念的深入理解,我对教师进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修什么    任何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的企业,都需要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研制出人性化的产品或推出人性化的服务。教师进修亦是如此。教研员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聆听一线教师内心的声音:课
研究显示,相同的微小RNAs在癌症中拥有截然不同的作用,既可以是肿瘤阻抑物,也可以是原致癌物。21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为这样的观念而欣喜万分:微小RNAs,即那些可以干扰蛋白质
耐久跑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教材,又是国家体质测试的必测项目,但是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却没有兴趣,也不能坚持。文章从多样化元素的角度思考,将情境元素、音乐元素和合作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