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干燥综合征、脾胃、肠道菌群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脾胃与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包括脾主运化与肠道菌群的消化功能,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肠道菌群的免疫功能,脾属土治中央与肠道菌群的“内稳态”等.众多中医学者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微生态学的理论与中医学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期待未来更多关于干燥综合征的肠道菌群研究和中医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涎腺超声作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筛选2组间涎腺超声的差异性指标.治疗组给予4个月的撤热存津颗粒治疗,从中医证候积分、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评分(ESSPRI评分)、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评分(ESS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唾液流率和超声等评价撤热存津颗粒的临床疗效.将涎腺超声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腮腺、颌下腺体积比较,差
尿酸性肾病起病隐匿,初期表现不明显,可有轻度的血尿、蛋白尿或者腰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水肿、高血压,因其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尿酸性肾病早期若不能恰当治疗,久则病程迁延,后期逐渐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多种细胞和炎性因子参与了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单纯高尿酸血症而尚未出现明显肾损表现,或者高尿酸血症控制效果差的患者,若能从炎症细胞及因子的靶点治疗入手,加上合理的降尿酸方案,也许能在较大程度上预防、治疗尿酸性肾病,减缓肾损害的进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对腹腔镜肝后上段肿物与肝前下段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及对比.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2001年3月至2021年3月腹腔镜肝后上段肿物与肝前下段肿物切除术对比文献,纳入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术中结局指标、术后短期结局指标及术后长期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肝前下段组患者相比,肝后上段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中转开腹率增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
Background :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maintain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ho-meostasis through self- renewal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HSC are regulated by the microenvironment, cytokine signaling,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cent r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的健康管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脊柱功能,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在随访3,6个月时
手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风湿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风寒湿痹证),正虚候(脾气虚弱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证、痰湿内阻证、损伤血瘀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非常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血管翳交界处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角度入手,探讨当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翳生成、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形成的重要病理过程.一些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能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炎性介质的分泌,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应重视与炎症相关通路的研究以及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脏是肝外转移的常见器官 [1].针对肝癌肺转移的治疗,手术切除或者局部消融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然而转移病灶大多为多发,且手术切除或者局部消融有严格的适应证,限制了其在肝癌肺转移中的应用.近年来,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的研制与应用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研究仅仅推荐靶向药物、系统化疗等应用于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中 [2].目前针对肝癌肺转移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分歧.本文报道靶向药物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肝切除术是其最有效的治愈性治疗措施之一.由于HCC经门静脉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AR)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一并切除了荷瘤门静脉分支流域肝段,能有效减少HCC术后局部复发,改善远期生存.近年来,腹腔镜AR已实现技术和理念双重跨越,广泛应用于HCC的治疗,并已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均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3D可视化
创伤性腕关节炎以腕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对于该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西医保守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手术疗法(腕关节镜下清理术、近排腕骨切除术、全腕关节融合术等)和中医药疗法(手法按摩、中药内服外敷以及汤剂熏洗等).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无创、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适用于早期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不佳以及晚期患者,手术疗法仍是主要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