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课时少,课堂任务重,想要轻负高效,唯一的办法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上下工夫。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地充满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换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少用批评,更不能命令学生一切听从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别忘了说一些表扬的话语;面对接受知识慢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宽容、等待。教师要用尊重、平等、赏识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愉快、友好的气氛。
2.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孩子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并不选择语言环境,学习语言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形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同样,在英语课堂上,孩子们需要一个清晰和熟悉的语言环境,进行具有实际意义而且是目标明确的活动。
3.采用“唱游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唱游”活动,如旋律简单、音韵优美的歌曲。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快乐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根据小学生好动、善模仿、爱表现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听、说、演、猜、玩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说读的能力。
二、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为原则指导每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的过程好比是给学生搭阶梯,要一级一级地逐级而上,三级跳只会使学生疲于奔命,甚至会跌倒,摔伤。
1.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在接受知识时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听、看、感觉、活动等不同方式来学习,为什么课堂要丰富多彩?因为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就适应了不同需要的孩子,我一直秉承着这一理念,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活动丰富起来,活跃起来,生动起来。
2.时刻不忘“蹲下身来”看学生
“蹲下身来”看学生,就是要求我们“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生活积累等出发思考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运用情景化、情趣化、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活化教学内容,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水平,生活阅历的高度,要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当我们的智慧“蹲”到了学生的高度,那么教学的生成效果往往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努力实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
我们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创设开放式的英语课堂,开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超越书本,融入生活,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语境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全面开放的语言运用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摆放花瓶;在书橱摆放学生带来的玩具;在板报上提供有关教学内容的资料;在黑板的两角写上英语谚语;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布局,根据教学内容变换成圆形,半圆形或双翼形等座位布局,便于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些措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用具和学习材料。
2.编排开放的教学内容
相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学科和学生,材料总是相对滞后的。机械地照搬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顺应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应该是“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要能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开发和创新。
3.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立体交叉的多向学习环境,还要对多学科、多形式的操作手段进行合理的整合,让学生乐于开口,动脑。我们可以虚拟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对话练习;与美术课堂整合,通过让学生边学习边绘画,有利于加深学习印象;与音乐课整合,把歌曲引入课堂,增强记忆效果,降低学习难度;与其他课程均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进行一些巧妙的整合。
总之,课改的关键在课堂,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并将之付诸于课堂实践,需要我们的实践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兴趣,遵守原则,全面提高”。用我们的灵活机智驾驭课堂,本着发展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堂课持续不消退,这才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责编夏天)
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换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少用批评,更不能命令学生一切听从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别忘了说一些表扬的话语;面对接受知识慢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宽容、等待。教师要用尊重、平等、赏识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愉快、友好的气氛。
2.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孩子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并不选择语言环境,学习语言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形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同样,在英语课堂上,孩子们需要一个清晰和熟悉的语言环境,进行具有实际意义而且是目标明确的活动。
3.采用“唱游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唱游”活动,如旋律简单、音韵优美的歌曲。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快乐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根据小学生好动、善模仿、爱表现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听、说、演、猜、玩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说读的能力。
二、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为原则指导每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的过程好比是给学生搭阶梯,要一级一级地逐级而上,三级跳只会使学生疲于奔命,甚至会跌倒,摔伤。
1.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在接受知识时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听、看、感觉、活动等不同方式来学习,为什么课堂要丰富多彩?因为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就适应了不同需要的孩子,我一直秉承着这一理念,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活动丰富起来,活跃起来,生动起来。
2.时刻不忘“蹲下身来”看学生
“蹲下身来”看学生,就是要求我们“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生活积累等出发思考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运用情景化、情趣化、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活化教学内容,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水平,生活阅历的高度,要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当我们的智慧“蹲”到了学生的高度,那么教学的生成效果往往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努力实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
我们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创设开放式的英语课堂,开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超越书本,融入生活,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语境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全面开放的语言运用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摆放花瓶;在书橱摆放学生带来的玩具;在板报上提供有关教学内容的资料;在黑板的两角写上英语谚语;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布局,根据教学内容变换成圆形,半圆形或双翼形等座位布局,便于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些措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用具和学习材料。
2.编排开放的教学内容
相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学科和学生,材料总是相对滞后的。机械地照搬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顺应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不应该是“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要能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开发和创新。
3.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立体交叉的多向学习环境,还要对多学科、多形式的操作手段进行合理的整合,让学生乐于开口,动脑。我们可以虚拟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对话练习;与美术课堂整合,通过让学生边学习边绘画,有利于加深学习印象;与音乐课整合,把歌曲引入课堂,增强记忆效果,降低学习难度;与其他课程均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进行一些巧妙的整合。
总之,课改的关键在课堂,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并将之付诸于课堂实践,需要我们的实践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兴趣,遵守原则,全面提高”。用我们的灵活机智驾驭课堂,本着发展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堂课持续不消退,这才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