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17例治疗组和18例对照组,给予两组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72.2%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其中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的时间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P<0.05)。两组临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通心络胶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29-02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指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表现持续到一个月以上,并且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基本性稳定,比如患者发作的程度、频度以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均无显著性的变化。心绞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威胁其生命健康[1]。我院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为17例治疗组和18例对照组,给予两组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且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为(50±1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1.4±5.3)年,且伴随原发性高血压9例,血脂异常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1.6±4.9)年,且伴随原发性高血压9例,血脂异常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给予常规的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100mg,1次/d、消心痛片10mg,3次/d等,以及在患者的腹部皮下注射5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其中在观察期间心绞痛发作时在患者舌下滴加化硝酸甘油0.3mg,在必要时可以每隔5分钟使用一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Z19980015,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78g,3次/d。两组都以1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半个月后对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已减少到82%,改善效果≥2级,患者检查心电图所下移ST段产生的恢复≥0.1mV;有效:患者发生心绞痛次数已减少到53%至78%,改善效果≥1级,检查心电图下移ST段所产生的恢复≥0.05 mV;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心绞痛的分级以及心电图均无改善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将采用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2]。
2 结 果
2.1 两组数据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见表1及表2。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检测的肝功能以及胃功能等均未出现异常状况。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由于暂时性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以胸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2]。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对于选择治疗冠心病药物时,应当以通心络胶囊为主,由于此药物拥有人参、水蛭、全蝎、赤芍以及蝉蜕等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3]。因此可以有效地著增加患者冠脉血的流量,不断扩张冠脉血管,改善患者心肌供血量,从而显著性的改善临床心绞痛症状。通心络胶囊还具有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作用,有效促进细胞增殖,进而实现了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与抗血栓等多项功能,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4]。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使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结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4.1%,这与对照组的72.2%和83.3%,具有差异性(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会民,孙丽,李宇琛.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天津药学,2006,12(04):45-67.
[2] 王亚青.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34):77-103.
[3] 王群让.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9,07(12):112-134.
[4] 李廉,张志辉,张川.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9,06(21):102-118.
[5] 肖文良,戴华,姜志安,张晓光,赵书健,耿小勇,邰炜彦.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09(17):51-92.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29-02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指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表现持续到一个月以上,并且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基本性稳定,比如患者发作的程度、频度以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均无显著性的变化。心绞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威胁其生命健康[1]。我院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为17例治疗组和18例对照组,给予两组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且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为(50±1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1.4±5.3)年,且伴随原发性高血压9例,血脂异常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1.6±4.9)年,且伴随原发性高血压9例,血脂异常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给予常规的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100mg,1次/d、消心痛片10mg,3次/d等,以及在患者的腹部皮下注射5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其中在观察期间心绞痛发作时在患者舌下滴加化硝酸甘油0.3mg,在必要时可以每隔5分钟使用一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Z19980015,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78g,3次/d。两组都以1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半个月后对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已减少到82%,改善效果≥2级,患者检查心电图所下移ST段产生的恢复≥0.1mV;有效:患者发生心绞痛次数已减少到53%至78%,改善效果≥1级,检查心电图下移ST段所产生的恢复≥0.05 mV;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心绞痛的分级以及心电图均无改善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将采用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2]。
2 结 果
2.1 两组数据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见表1及表2。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检测的肝功能以及胃功能等均未出现异常状况。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由于暂时性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以胸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2]。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对于选择治疗冠心病药物时,应当以通心络胶囊为主,由于此药物拥有人参、水蛭、全蝎、赤芍以及蝉蜕等成分,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3]。因此可以有效地著增加患者冠脉血的流量,不断扩张冠脉血管,改善患者心肌供血量,从而显著性的改善临床心绞痛症状。通心络胶囊还具有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作用,有效促进细胞增殖,进而实现了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与抗血栓等多项功能,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4]。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使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结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4.1%,这与对照组的72.2%和83.3%,具有差异性(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会民,孙丽,李宇琛.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天津药学,2006,12(04):45-67.
[2] 王亚青.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34):77-103.
[3] 王群让.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9,07(12):112-134.
[4] 李廉,张志辉,张川.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9,06(21):102-118.
[5] 肖文良,戴华,姜志安,张晓光,赵书健,耿小勇,邰炜彦.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09(17):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