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剂”命名探讨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虚类方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的重要方剂之一。随着中医术语的变化,补虚类方剂的名称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补虚类方剂自古以来有“补养剂”“补虚剂”“补益剂”之不同称呼,目前以“补益剂”之称为主,同时亦有“补虚剂”之称。由于命名不统一,影响中医术语的一致性和严谨性,随之出现了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和学科衔接性欠佳等问题,有必要对该类方剂进行统一命名。目前,国内补虚类方剂易被滥用误用,这与“补益剂”之称易致歧义有关。针对补虚类方剂命名不统一导致的诸多问题,首先追溯了补虚类方剂名称的历史来源与演变,进而对补虚类方剂之名称“补益
其他文献
护士灾难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护士的学历、性别、工作年限、科室、救灾经历、医院等级及救灾培训课程,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护士灾难准备度,如通过加强灾难护理能力培训,提高灾难护理能力水平;提供模拟灾难演习,提高灾难反应速度;灾难内容纳入护理课程,提供灾难护理教育;建立国家信息交流中心,提供灾难护理的指导和资源。我们从个人特征、工作相关因素及组织因素3个方面,对护士灾难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及目前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掌握无锡地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情况,为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制作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法,对在无锡地区注册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业务范围、检测能力及其2017—2019年在无锡的工作业绩进行调查。结果注册在无锡地区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有12家,包括乙级机构9家,丙级机构3家,其中民营机构8家,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3家,公立职业病防治院(职防院)1家;共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资格专业技术人员460人,从业人员学历、职称结构方面看,疾控机构呈梭形,民营机构呈金
因预应力的变化,不同条件下附加角钢的装配边节点抗震性能也随之产生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其特点,分析了2种不同的预应力混凝土情况,通过试验对附加角钢的装配边节点抗震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清晰地认知其内部结构特征以及预应力与抗震性能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工程项目中。
近年来,多层、大跨度、重荷载的框架结构设计日趋增多,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大跨度框架结构概念为切入点,总结当前大跨度框架结构设计现状,阐述大跨度框架结构设计及施工要点,以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边界条件设置是影响盆式绝缘子应力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建立了252 kV小型化GIS用盆式绝缘子轴对称模型,并引入橡胶密封圈Mooney-Rivlin函数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约束边界条件下盆式绝缘子进行应力仿真计算,并与水压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摩擦接触的边界条件与工程实际相符,适用于盆式绝缘子的应力仿真边界条件设置,研究结果可对其他电压等级盆式绝缘子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等,研究了海水环境下砂浆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环境中硫氧化细菌会在砂浆表面附着形成大量的生物被膜,该生物被膜由多糖、蛋白质和微生物构成,其中微生物多呈卵状和气泡状;生物被膜在15 d后开始快速繁殖,75 d后逐渐脱落,90 d后新的生物被膜重新附着;120 d时无生物被膜砂浆试样的抗压强度为52.5 MPa,强度增长率为0.38%,矿化产
目的:观察揉髌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针伤科门诊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6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温针灸治疗(梁丘、血海、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揉髌法。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 d,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0%(23/2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
研究了蒸汽养护条件下纳米TiO2(NT)对粉煤灰水泥体系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NT的掺入可显著提高粉煤灰水泥体系的早期抗压强度,其最佳掺量为3%;NT的掺入显著提高了水泥熟料的水化程度及粉煤灰的二次水化程度,增加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聚合度;NT的掺入降低了粉煤灰水泥体系的孔隙率及总孔容,改善了其孔径分布,从而提高了粉煤灰水泥砂浆的密实度及早期抗压强度.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其漫长迁延的病程进展、胶着反复的预后转归使治疗存在疑点与难点。现阶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仍不能有效地防止脊柱结核的隐匿性发病。中医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低复发、低耐药、低毒性等临床优势,可明显减轻脊柱结核的相关症状,但相关的治疗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明确。脊柱结核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着脊柱结核的临床发展。中医学认为,营气具有行于脉中、荣养全身的生理作用,卫气具有行于脉外、抵御外邪的功能特点。通过调和营卫之气,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外邪
张仲景创立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里程碑的著作,归纳总结了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和证治经验,以六经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容,实现了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使中医学成为系统的临床应用体系,从此开启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纪元。后世按外感病与内伤杂病将其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在《伤寒论》中辨证论治尤为重要,对于这一理论中“方-证”与“药-症”两者关联性侧重的问题历代中医学者的说法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方对证”“药对症”上,产生了相互争鸣的“方对证”观与“药对症”观。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