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倒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有着不少关于崇高的描绘。本文从康德有关崇高的观点出发,分析文中崇高两个方面的描绘,认为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二者的覆灭源自于两者均是心中充满怨恨,相互复仇,使得善之崇高坍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启示我们不要屈服于贪欲投入恶的怀抱,而是走向善之崇高,良善为人。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崇高
  作者简介:魏荣(1994.1-),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或称《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失乐园》的三行诗的节选“造物主啊,难道我曾要求您/用泥土把我造成人吗?难道我/曾恳求您把我从黑暗中救出”[1]为封面内容开始了小说。但《弗兰肯斯坦》中的新造的“人”并不是出自造物主之手,而是出自一位科学家名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之手的怪物。怪物诞生于十一月里一个阴冷的夜晚,他的创造者维克多看到“那具躯体睁开了眼睛,露出灰暗昏黄的眼珠,开始大口喘着粗气,抽动自己的四肢(p28)。”[2]他看到的是一个丑陋的怪物,而后他即十分后悔,随即抛弃了他的怪物杰作。这是如造物主抛弃他所创造的人吗?不是,造物主给亚当遮风挡雨的地方,并且为他创造了一名同伴。而维克多虽然后悔创造出违背自然规律的生命,但他却是因为怪物丑陋的外表而抛弃了怪物,却未审视过其内心是否善良。维克多的科学动机是崇高的,所要追寻的生命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维克多将怪物抛弃时,这一刻科学的崇高,道德的崇高坍塌了,也成为“弗兰肯斯坦”走向毁灭的触发点。
  崇高一词是由朗吉努斯提出的,为的是书写风格的提升,从而演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含义和效果。这些含义和效果经世代传承者从外部含义到内部自我的改进,而变得更具丰富的内涵。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判断力批判》(1790)一书中扩展了对崇高的分析,他将伯克和其他先前的理论家具体说明的崇高物体分为两类:(l)“数学上的崇高”包括数量巨大的崇高―或者说规模庞大或数量上似乎是无限度的或无穷无尽的崇高;(2)“动态的崇高”包括那些我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似乎显得无能为力而产生恐惧的客体,假如观察者处于安全情境就会把这种恐惧描述得令人愉悦。[3]在《弗兰肯斯坦》中,崇高的元素不仅是处于弗兰肯斯坦们的旅途中,而且处于他们遭受到恐惧和灾难的内心之中,也因此他们将崇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康德的分析,第一类崇高,“数学上的崇高”体现在小说中的两个显著的地方。第一,是在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为释放对弟弟和贾斯汀之死的悲痛而外出旅行之际。“我来到阿尔夫河的源头,它的发源地是一条冰川。从群山的顶峰绵延而下,在山谷里面布下一道天堑。在我前面,是望不到边际的崇山峻岭,而头顶上面,则是冰川组成的冰墙(p68)。”维克多见到的是崇高所具有的规模,冰川浩瀚,山脉高险。他感受到这壮美的景色给与他巨大的安慰,使他能够排解一些悲痛。“数学上的崇高”是这些维克多所看到的景色以及这些景色使他从所有渺小的感觉中升华出来。尽管这些并没有根除他所有的悲痛,但它们减轻了悲痛症状和平静了受伤的内心。而此期间感受到最大的崇高乃是怪物·弗兰肯斯坦所带来的。“当我呼喊的时候,我却看到不远处有个人影正在向我奔来,他有着超过常人的速度。刚才我在冰层上行走的时候,对那些缝隙口小心翼翼。可是他却毫不在乎,连跑带跳,当他走上前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身材,比一般人要高大很多,我顿时慌张起来,视线一片模糊,人也快要昏迷了(p70)。”这巨大的步伐,超常的速度,这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是另一种崇高规模的表现。第二,在北极的场景。在至英格兰萨维尔夫人的第四份信中,沃尔顿所见之景,“大概过了两个小时,迷雾散尽,我们极目远眺,看见周围绵延不绝、高低起伏的一篇冰川(p11)。”这是一个常年覆盖着冰雪的地方,陆地与海洋已经辨不清边界了。这个冰封的世界一望无际,无边无界,令人惊叹。这又是一个崇高在规模上的显现。
  康德的第二类崇高,“动态的崇高”。当人们面对大自然压倒性的力量时,容易感到的恐惧和无力,面对这种动态的崇高时,他们是在这无法抵抗的大自然之力中受到这种恐惧和无力的感觉的检验。在北极,维克多乘雪橇追赶,几乎要追上怪物时,而大自然之力使他前功尽弃。小说中写到“我的死敌眼看将落到我的手掌中,可一转眼,我的希望又落空了,倏地逃得无影无踪-我听到海水的潜流在涌动,海水在我身下翻滚,奔突,那隆隆的涛声越来越凶险吓人。我拼命向前赶路,但已无济于事。风在怒吼海在咆哮,犹如发生强烈地震一般,整个冰层在一声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中崩裂了。顷刻间,前功尽弃。仅仅几分钟的工夫,我和那仇敌之间,仅横着一汪喧嚣怒吼的海水。我是在一块碎冰上,随着海浪漂流,这块浮冰眼看越来越小,等着我的只能是一场灭顶之灾(183)。”冰原遭受海水和烈风的冲击而破裂,使维克多无法追上怪物。他心中自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这压倒性的自然之力无力抵抗。他能做的是等待,面对死亡的威胁,愤怒也终归平静,审视自己的内心。随后虽被救上一艘船,但他已无法再复仇,只能等待死亡。
  然而这两种崇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康德坚持认为,崇高并不存在于“自然的客体”本身,而“只存在于”那些对自然客體进行思索的“判断主体的心灵之中”。在康德看来,体验崇高的能力一方面说明了有限的人类具有的局限与缺陷,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即使人类面对着自然之庞大的“不可估量”以及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人类比自然更为卓越”。[4]康德的这两种崇高是相互支撑着对方的,体验过“数学上的崇高”之后,“动态的崇高”检验才能发挥更深刻的影响。
  罗伯特·多兰发展康德的崇高,并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数学上的崇高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我们的一种压倒性的想象能力,一种超越极限,突破最大值的极度发散的思维;其二,在这种无限中产生的感觉与从合理约束中感受到自由中所得到的一种自我的提升,这种自我提升被思维视作超越感觉能力的一项指标,是一种超验的能力。有目的性的反目的性的崇高,暗含一种与自然的对抗关系,是一种我们的理性自我的分庭抗礼的斗争,并最终战胜看似顽强的敌人。然而这一英雄式自我的出现将在动态的崇高中阐释的更加明确,我们已经能在数学上的崇高中察觉到这一概念。”[5]正如多兰所总结的,“动态的崇高”的某些概念已经在“数学上的崇高”中有着模糊的体现,这两种崇高彼此暗含,因此这种复杂的关系延伸出复杂的概念。在小说中,维克多和怪物对崇高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对于维克多来说,他所体会到的崇高是自然界带来的崇高,更多是“数学上的崇高”;而对于怪物来说崇高则不仅是数学上的,更多是复杂人性所导致动态的崇高。外表形体的畸形导致怪物·弗兰肯斯坦被驱逐出人类世界,他饱尝人类世界的恐惧、憎恶和偏见,他心中的那份善良也逐渐被掩埋。这样怪物的复仇一步一步促使维克多走上复仇之路,让他感受到这种孤独,憎恨。最终维克多也是无法摆脱仇恨,悔恨一路追捕怪物,直至他生命的终结。
  怪物·弗兰肯斯坦成为“怪物”源起于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源自维克多对个人成功和荣耀的追求,而不顾作为科学家应有的理性和科学精神,违背自然的法则和道德伦理,他创造出这似人非人的丑陋怪物。具体原因其一,巨大的形体和丑陋的外表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其二,本应视为维克多的孩子,但连他自己也无法接受这巨大丑陋的形体,开始逃避他本应负有的教育疏导责任,这一点是更加重要的。抛弃导致怪物成为孤儿,再而他被世人憎恶,被驱逐,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怪物的善的崇高逐渐倒塌,善也变成了复仇的恶,他杀害维克多的弟弟,诬陷贾斯汀,间接杀害了她,最后杀死了维克多的未婚妻,完成复仇,他的善覆灭了,对生活的热情消散了。而维克多看似是受害者,遭受了与亲人、爱人的生离死别,但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的自私地个人追求,不顾自然和道德的法则,抛弃自己的创造的“孩子”,最后下定决心追杀他,他的悲痛,仇恨也是导致他善的倒塌。这是一场悲剧,滥用科学技术所导致的一场看起来注定的悲剧,善的覆灭,科学的崇高的坍塌也是必然的。
  最终,崇高坍塌了,这两位弗兰肯斯坦也面对了他们的命运,走向无尽的黑暗,面对死亡带来的崇高。小说启示我们不要屈服于贪欲,投入恶的怀抱,而是拥抱善之崇高,良善待人,无愧于心。
  注释:
  [1]约翰·弥尔顿著,朱维之译,《失乐园》,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p395.
  [2]本文中《弗兰肯斯坦》的引文出自丁超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以下小说引文页码均随文直接标注。
  [3][4]艾布拉姆斯,哈珀姆著,吴松江等编译,《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p782;p782,p784.
  [5]Doran, Robert. The Theory of the Sublime from Longinus to Ka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P239.
其他文献
MG的英国热情  上海汽车走出的不仅是一条中国汽车自主发展的创新之路,更是中国自主品牌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标杆之路。阔别六年后,MG品牌在英国重获新生。面对MG品牌这一英国汽车文化重要标签的焕然新生,历来要求严苛的欧洲市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赞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英时参加了新车MG6 Magnette的下线仪式。温家宝在即席讲话中说,MG6汽车项目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
回顾初中三年,老师们激情的讲课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丽花絮,让我们在原本或许会枯燥乏味的课堂中,不时有欢声笑语;老师们的笑颜温暖着我们被一场场考试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让我们始终沉醉在幸福中。    数学老师PK英语老师    一次,下课铃刚响过,英语老师从一班径直走向我们班,手里拿着课本和备课笔记。原以为他又像前几次那样要抢着给我们班上课,结果虚惊一场,原来他只是让课代表待会儿去他的办公室拿报纸
摘 要:三毛,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最出名的作家,吸引读者目光的不仅仅是她那些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更有穿插在文字中的亦真实,亦梦幻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她的小说还是她的散文,还是她的游记,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都能让读者对她当时的遭遇和境地感同身受,无所谓真实或是编造的故事,因为文字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只要读者能够从文字中间获得快乐,满足启发就好。本文正是通过对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的解读,
這款概念车集澎湃性能、独特设计以及前瞻技术于一身,这些设计与技术预计将于2025年之前实现。LF-Z通过电池和电动机的合理布局,实现理想的动态平衡,同时搭载四轮驱动控制技术——新一代DIRECT4系统确保实现卓尔不凡、高度灵活的驾驶性能。得益于一系列产品优势,电气化概念车LF-Z以独特的魅力与传统车型区分开来。此外,LEXUS雷克萨斯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为车辆配备更多前沿科技和先进信息娱乐功能,进一步
智能激光大灯可实现最远600米的照明距离;HDMatrixLED灯组,32颗模组,可根据道路情况精准分布光束;贯穿式LED跃动尾灯向奥迪历史经典车型Ur-quattro致敬,13个LED垂直光段组成尾部纤细光带,如流水光幕形态。  两块10.1英寸及8.6英寸高清触控屏,12.3英寸高分辨率TFT屏幕,多項驾驶信息,排列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quattroultra智能四驱系统扭力可根据不同场景
摘 要:作家莫言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红”这个颜色,《红高粱》中的高粱地也独独用了红来修饰,结合中国的红色情节,体现出了自强不息,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乡村情怀,其完全契合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视红色为邪恶,血腥的西方国度里,霍桑的《红字》却是独树一帜的,《红字》中的“红”摒弃了西方那固有的观念,表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的追求。因此,在经济,政治,文化都迥然不同的背景下,时空也相差甚远的情况
我有一个死对头。这厮大名叫陈晨海,据说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医院窗户对着早晨的大海,他便得了这么一个俗名。名字虽毫无特色,但这厮很好地吸收了日月精华,中学时代已经是个翩翩美少年。生得是剑眉星目,丹唇皓齿,活脱脱一个金庸大侠笔下的男主角形象。   这厮虽不像武侠男主角一样有盖世武功,却学会了吟诗,还装模作样地写了两首诗发表在校刊上。从那以后,他还真把自己当诗人了,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海子”。   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16-01  法国荒诞派戏剧创始人尤涅斯库的代表作《秃头歌女》有一神来之笔——马丁夫妇的对话,两名本是夫妻的男女竞像从未见过而一般,在平淡、呆板的声调中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在一件又一件小事的神奇重合中,才确认他们竟是夫妻,点滴的琐屑小事居然超过了感情成为这段婚姻最有力的证明,表现了强烈的存在主义的
@天凉好个秋:手机充电只是特殊场景下的特定人群需要的服务,其总体需求量较小且极易被替代性的其他设施满足。所以目前来看,还没有明確的“商业模式”形成。  @道生一一生二:共享充電宝的实质是个充电宝租赁生意,租赁生意最后比的是资本投入和出租效率。资本投入,谁钱多谁说了算,找好投资的金主就没问题;但出租效率是个不受资本投入控制的变量,是由场景本身决定的。问题来了,假如你的出租效率低,还要给渠道交保护费,
摘 要:《诗经》在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学者的密切关注。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形式之一,翻译传统典籍涉及不同时代和国家历史与文化语境差异,译者要实现和原作者主体意识文化层面的对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关键词:诗经;翻译;诗经英译  作者简介:汪子盈(1996-),女,汉族,安徽铜陵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