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因此变得不容忽视。本文针对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电子专业技术 动手能力 培养
  对于中职电子专业而言,必须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劳动者,即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无法培养出应用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认为,电子专业教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仪器、识别检测各种电子元器件、会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能合理选用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原理,特别是一些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具备测试常用电子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简述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认识和体会。
  一、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电子类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实验实习教学效果,必须提倡和推广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实质上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转变成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任务布置、相关知识传授和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等。
  例如在《电子线路》课的“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对该放大器的放大和倒相作用就感到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任务式教学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对单级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老师则主要是指导、点拨学生,最后对学生分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点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增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安装时穿插讲一些安装工艺要求,在调试时让学生输入正弦波信号,利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与输出波形,这样就能使学生很直观形象地分析和认识单级放大器的放大、倒相功能。当调整偏置电阻时看到输出波形幅度的变化,让学生知道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以及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这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样学生不仅看到放大后的正弦波形,也观察到饱和失真、截止失真等失真的波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在模拟电路中晶体管工作条件的变化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这样全方位的训练,能把理论课中难以理解的复杂思维变得生动有趣、明白易学,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对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频率计、交流毫伏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
  二、优化课程安排,突出电子实习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电子类教学必须安排实习课程,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电子专业理论教学时间较长,实验、实习教学流于形式,教学的内容肤浅、要求不高。电子类课程结构需要大量的实验实习来充实、完善,前后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实验实习来加强联系。要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整合及优化,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消除多门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一方面要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应删改一些陈旧过时的、繁杂而又不实用的理论章节,减少理论教学时数,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电子线路》册课中的“晶体二极管”章节时,可以安排一个“整流滤波电路”系列实训课题,在以万用表检测电路元器件、搭接各种基本电路基础上加以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通过检测电压电流等电量,来理解电路原理、验证公式结论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现行电子专业学科教学方案在安排《电子技能训练》课的同时又安排了《电子整机装配》课,这两门课存在着较多交叉重复,且《电子整机装配》课里面的内容过于落后陈旧,一些工艺要求早已淘汰,现在再讲这些显然适应不了时代要求。所以建议可以用《电子技能训练》课涵盖替代《电子装配工艺》课,在组织技能训练教学时穿插必要的现代电子装配工艺内容,避免讲解训练的重复,以提高教学的效能。
  三、理论联系实际,引入实用项目,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好课程、提高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激发兴趣可通过联系实际做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路,从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入手。这样,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势必能始终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在学习电子线路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结合实际引入一些实用电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结合讲“晶体二极管”和“直流稳压电源”时,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简易充电器;讲振荡电路时,可以做利用多谐振荡器信号控制的节日彩灯,既有声又有光;在讲功率放大电路时,组织安装一个可以放大mp3或mp4音频信号的功放器等等。这些项目既好玩又有趣,让学生在玩和做的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又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加大投入,搭建学生实训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这是搭建学生实训教学平台的先决条件。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惟有自身知识渊博、技能过硬,才能教出优秀人才。目前一些中职教师专业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形势的需要。因而在学校工作中,对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按时上下班、备课、听课时笔记认真工整、上完了该上的课,还要实行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的培训简单地理解为提升学历,或参加培训班和听优质课。这些虽然也是一种培训方式,但对职业教育来说,远远不够。职业教育必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没有行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满足行业需求的学生。学校要经常将教师安排到企业去实践,走上生产第一线,去吸收一些新的知识,收集前沿信息,掌握专业技能,并以此为教育教学服务。另外,还要选择优秀人才到校进行指导、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实训设施的投入,这是搭建学生实训教学平台的必要条件。当前一些学校的实习、实验场所功能不全、设备陈旧,有的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早就到了淘汰更新的时候了。实训要备全、备足设备器材,实训教学要尽量把学生分成更多的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
  五、组织技能竞赛,加强实训考核,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各种赛事活动是促进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在班级可以组织小组技能比赛,在学校可以组织技能比武,在校际间可以组织技能竞赛,还可以通过参加省级比赛、国家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训考核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是对学生成果的一种评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查漏补缺,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完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进行考核,这种实时性考核的方式能调动部分后进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努力参与实训活动。学生对这次成绩是否满意以及以后要努力提高的方向,都可与教师一对一地交流。这种良性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坤.电子技术实训项目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均.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J].交通职业教育,2005,(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早产儿常需要采取机械通气、高浓度氧气吸入等治疗方法来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长时间吸入高氧会对肺组织产生损伤,导致诸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慢性肺病的发生。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评价》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33311-2016,将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