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幺妹,完成自由之魂!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lzh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个月后我们又回到幺妹峰继续南壁直上路线。我们给完攀幺妹南壁直上路线起名叫“自由之魂”,这也是我们组合的名称。这次攀登带给我们全新的认识和体验——计划的一改再改、跨越营地的大胆假设、面对三个顶峰的不知所措、魔鬼般的下撤倒攀、6130米无睡袋露营,行进间保护攀登……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刻的实践。
  
  计划、天气和随机应变
  
  这次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先登幺妹峰,下来后在日隆休整两天,再去阿妣西壁侦查。我们到达双桥沟徐老幺家,第二天到尖山子进行适应。17日到日隆镇看天气择机进山。没想到天气不如所愿,天气预报要到21日才开始出现好天气,从17号到20日都是坏天气。当晚我们正在双桥沟吃饭的时候下起大雪。我们决定改变计划——先去阿妣西壁,再登幺妹,计划第一次改变。
  18日进入结斯沟开始阿妣西壁徒步之旅。21日返回日隆镇。孙斌队也下山躲避。22日天气转好,我们在日隆休息,孙斌队进山了。去查了天气预报,261B开始变天,这轮好天气只有五六天。我们必须明天进山,否则就得在暴风雪中下撤,原定24日进山计划再次修改,我们只能在日隆休整一天。我们原来是六天每天一个营地的攀登计划。当晚收拾装备前,我和冬冬说出了之前我脑子里的闪念——我们一天攀到5200米的冰川顶上,这样就不用26日坏天气时在岩壁上下撤了。同时做好在岩壁上熬三个晚上的心理准备。两个协作帮我们把包从日隆背到4800米,我们再背包越过冰川到达5200米处。冬冬很快同意我的计划。这个想法说出后,我们都显得很激动,一下子进入了攀登状态。
  
  直上5130,好钢用在刀刃上
  
  11月23日早上办完所有手续出发。尖山子和 阿妣山的适应性训练确实很有用,我们状态 都不错。吃了点东西,换上装备出发,开始 和幺妹峰的破碎冰川捉迷藏。这次上冰川的 路线和2月份的差不太多。爬完第一个大冰 坡过了两个平台后,发现我们这次走冰川中 间会很辛苦,因为冰川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积 雪,很多裂缝都给盖起来,我们拿出绳子开 始结组。
  不得不感叹冰川变化之快,和2月份的地形 比起来几乎全变了,裂缝大而深,远看就能 发现中央岩槽下的那条背隙隆都变了位置。 天将近黑,我们走到一条大冰裂缝中间的雪 桥位置。距离上次营地位置应该还差一条大 冰裂缝,考虑到体能消耗大,眼前裂缝错综 复杂,天黑行走也不安全,决定就此扎营。 我的GPS显示5130米。今天我们上升了将近 2000米,幸好有协作背包,要不我们也没有 力气绕这些支离破碎的冰裂缝。好钢用在刀 刃上才是正确的。这次和前两次的感觉都不 一样,因为这次“飞机”少了,石头都冻在 冰里。之前一直挂念的东西没了。
  
  5130米—5700米
  改进方式,加快速度,节省体力
  
  24日,我们收拾好装备出发。帐篷就留在这 里,5800米附近不可能扎帐篷,所以我们干 脆就不带。我背的20升的奥索卡背包重量有 六公斤——睡袋、羽绒服、保温杯、气罐、 牛肉干约500克、露营袋、弹性绷带、备用 袜子以及包外挂10个岩锥;冬冬的30升小包 总重8公斤——睡袋、羽绒服、下降用60米 七毫米辅绳、10个岩锥、食品、套锅、两个 气罐。这次上岩壁是比较轻装的了。
  这次不得不出发就用绳子,出门就是复杂的 冰裂缝,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中央岩槽下的背 隙处。在背隙处发现白色尼龙绳,这应该就 是孙斌的绳子。不出预料的话,他们现在正 在我们头顶上。我们没有用他们的绳子,路 线也不难,我们继续结组直到通过中央岩槽 起步处的冰坡。我们觉得结组太慢,这段还 是采取Solo比较好,因为对路线也很了解。 把绳子收起来我们各走各的。路线和二月份 基本一摸一样,但是这次雪很深,中央岩槽 走起来非常费劲,我和冬冬交替开路,到开 始向右上斜切的时候雪才变成硬雪。
  海拔5530米的大片光板石处,也就是2月份 开始用绳子的地方,这次一样从这里开始结 组。我领攀大半段后,我们就再也不采取一 段段的攀登,而是采用行进间保护方式,这 样速度会快很多。采取行进间保护方式时, 攀登绳长缩短到30米,冬冬在前面领攀,我 跟攀。因为冬冬能过的地方,我脱落的可能 性很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安全。
  下午5点我们到达海拔5700米处,我发现一 个很好的积雪形成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理 想的营地,甚至可以扎下小帐篷。但要是能 在上面找到更合适的位置还是更高点好,因 为现在时间也不晚。我就又往上爬了一段, 但是由于保护端的绳子滑落卡在石头上,我 在上面做了个保护站就降下来了。上面也没 有合适的营地,我们2月份的营地已经完全 变样了。我架好一根路线绳,明早可以直接 沿着绳子爬上去。
  营地就在5700米的小平台上。我在左边石缝 里打了四个机械塞,冬冬在右边冰壁上打了 一根冰锥将绳子连接起来。毕竟平台很小, 稍不小心就会滑坠,从这里下去可就直接到 5200米营地的右上方了。我们只带了一个防 潮垫,我就用两个背包代替防潮垫。很薄的 露营袋基本不透气,里面结了很多霜。这一 夜也只是在刚脱鞋时感到脚很冷,睡下之后 就没感到冷。一觉睡到天亮。
  
  5700米-6247米-6130米
  登顶返回,劫后余生
  
  沿着昨晚架设的半段绳子开始今天的攀登。 爬完十来米70度加碎石的冰坡就是硬雪坡 了。继续我们的行进间保护方式攀登,冬冬 在前面领攀。这次路线和2月份稍有不同, 我们只需沿着硬雪坡中上部分横切上去,不 用再沿着岩石根直插冰挂右边的岩槽。右边 的岩槽在2月份的时候是被落石封闭的“禁 区”,根本不敢靠近的。这样速度就更快。 在到达右边岩槽时,冬冬的冰锥用完了,保 护我跟攀上去后换我领攀。
  我从冰挂下面斜切上去惊喜异常——这里 原来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冰挂和岩石的组 合,而是一个比较陡的冰坡,上面覆盖着 一层薄薄的硬雪。我开始兴奋了,感觉 顶峰近在咫尺。四段之后就能明显感 觉到悬冰川就在我们头顶。这几段的 难度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再加 上这个季节的寒冷使得表面都是硬 雪,即便是亮冰的地方也由于南壁强 烈的阳光照射而变得硬度适中。第五 段的时候在两个小岩槽里犹豫片刻,我 猜测从哪个槽上去后离悬冰川更近。事实 证明走靠左边的岩槽是正确选择。这一段 爬完了登顶过程中所有的岩石,保护时向 下看看景色奇好。
  悬冰川下的硬雪上我们再次恢复60米绳长 的行进间保护。冬冬领攀,很快他钻到悬 冰川底下。很明显上面的雪很厚,暴露感 极强,我看出冬冬暴露出恐惧感,我也知 道这种地形的深雪不好惹。出乎我意料的 是,他居然沿着悬冰川一直往里钻,有从 里面挖洞钻过去的意思。我开始和他沟通 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也基本不回答。从 我的角度观察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我 咆哮着才把他从洞里叫出来,并开始艰难 向左平移。在我看不见他后,很快他就开 始大把收绳,我以为他已经到山脊上走得 很快。等我跟上去才知道他用冰镐插进硬 雪保护我上去。
  山脊上风很大,幸好我早有准备,把孟春借 给我的BD大手套戴上了。在这里能看见孙 斌他们在观察我们,好像还看见了他们的营 地。现在全是硬雪坡,暴露感强到极点,头 项就是悬冰川。我们简短商量后把绳长收到 20米结组前进。从冬冬的行动速度就能判断 他对这种暴露感地形的恐惧。我换在前面向 北绕过去,但把头伸到雪脊另外一边后发现 幺妹有三个顶峰。从这里连到中间的顶峰是 一片漫长的亮冰区,很陡,很暴露。我想 在这上面横切完全就是找死。这一下让我的心凉了一大截。眼前 这一幕对我们是全新的,没有任何心理预 期。我基本不加思索,又上到悬冰川底下的 一个小雪平台上保护冬冬上攀。
  此时,我们都想着顶峰,但不知道哪一个是 顶峰。横切是不可行的,惟一的路就是爬上 这块反着光的冰壁去看个究竟。初步判断翻 出雪檐将近40米,雪檐以下部分的冰况很 好,在阳光下泛着蓝色,打冰锥不存在问 题。直上的话总体呈小仰角,绕进一条浅冰 槽走的话角度稍小。挂上所有冰锥,整理 绳子,开始攀登。冬冬在保护位置打了一根 冰锥以免我起步脱落,否则我们都会掉到北 壁下面。
  上冰之后感觉不是很好,身体有些发沉,毕 竟这已经海拔6200米,已经爬了大半天。 冰上的真实感觉是没有一个地方低于85度, 我开始刻意地保守攀登,要是在这里脱落受 伤,没有人能把我弄下去。在第二个冰锥打 好后,我迫使自己挂着休息一下,这是我攀 冰以来第一次干这种事。四个锥之后,我决 定在上面的一个小窝里做保护站,把整个冰 壁分为两段爬。我身上只有六个冰锥,我有 过只用一个20厘米冰锥作保护站的念头但放 弃了。
  放弃是对的,我接下来爬的时候在保护站 上面已经没法打锥了,上面两米就是硬 雪,冰锥拧进去直接可以抽出来,换了 三四个地方才找到一个不会 直接抽出来的地方。可 是,这完全只是心理 安慰,如果脱落的 话冰锥除了一点点 缓冲外没有
  任何作用。再往上的 雪开始让我恐惧,一镐打下去用力一拉 直接拉到胸前,阻力小得可怜,再加上风 也越来越大,该死的雪檐负角还不小。我 要创上四五镐才能打出一镐勉强放心,这 样五六镐后翻出雪檐。看见了三个顶,我 站的就是一个。
  我用冰镐插进雪里作为保护点,保护冬冬跟 攀上来。我们所站的是一个顶峰,向北边还 有两个顶峰,明显能看出中间一个和我们所 站的顶很难分出高低,最北边的是最矮的。 我们的顶峰和中间的顶峰是一段并不是很长 的雪檐连在一起,成一个大“V”字形。夕 阳的血色已经褪尽。我们不再打算再去中 间的顶峰。拿出GPS手机定了个点,6247 米。这里手机信号还不错,但在放回冲锋 裤口袋后拉链没拉好,它壮烈地投奔了 幺妹峰的北壁。拍照,下撤。
  
  魔鬼般的下撤
  
  风肆无忌惮地吹着,我们这个顶是硬雪, 但我们没有带雪锥,我们得有一个人倒攀 下去。我继续把冰镐插进雪里保护冬冬下 降,我准备倒攀。但遗憾的是冬冬放绳的 时候把绳子卡在下面的冰壁上,而且没有 找到上来的脚印。
  他整理绳子的时候,我拿出羽绒服和头 灯。好一会之后绳子才松下来。我解开系 在冰镐上的绳结,开始倒攀,沿着冬冬的 脚印。但到了雪檐处,我试着倒攀,一脚 踩下去全是空的。我感到有点绝望,从北 壁刮上来的风越刮越猛,把雪檐以下的雪 往上吹,我看不清下面,也听不见冬冬在 吼什么,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个雪檐就像一 个深渊。
  我试了两次都退回来了。脚下是空的冰镐 打不实,我犹豫万分。风吹得恼火,夹杂的 雪粒打在脸上感到疼痛。我拼命回忆和想像 上来时翻雪檐的情景,这能给我增加信心。 这次尝试我得下去。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专 注想着上来时的情景,能听见冬冬的
  点吼 声,但完全听不清,我不理会,现在只能靠 我自己解决。
  只要冰镐拼命往下创是能把冰镐打结实的, 无非多刨几镐;就算失手也就是冲坠系数为 2、长度在15米的大冲坠,应该死不了。这 两点足矣。而呆在这里,我很快就会失温变 成冰人。我也想过用头盔或是背包作为雪锥 下降,但现在的环境带给我的心情容不下我 做这么多。倒攀,继续倒攀!
  从下面刮起来的雪粒让我睁不开眼睛,我几 乎闭着眼睛打镐,用心去判断镐的结实程 度,我相信我的判断。脚踩空就踩空,我吊 在镐上继续踩直到踩结实。打稳一镐我就停 下来歇上几秒,闭上眼睛也不觉得累。这种 时候,我脑子里居然闪过一个念头——要是 好莱坞能把现在的镜头拍下来该获奥斯卡奖 了。或许正是这样才让我感到放松。 我的头终于比雪檐低了,也感到风小了, 但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冰锥打在硬雪 里,并不是很结实!我大声地回了一句 “FUCK”,继续认真的倒攀。或许我根本 就没有真正听清楚,对我的心理状态有些影 响但还能承受。再说我已经过了最艰难的地 方,我更加有信心了。到了他打冰锥的地 方,他打了13和20厘米两个冰锥。我们决定 扔一个冰锥在冰壁上,一是没法打冰洞,二 是节省时间。事实上,后来冬冬扔了一个冰 锥和一条120厘米的扁带和一把小锁。
  我先下,冬冬后下。下到冰壁后,我眨眼的 时候觉得眼皮挺重的,一摸才发现睫毛和眉 毛都成了小冰柱。我试着在冰壁下寻找能过 夜的地方,但始终觉得风太大不合适。我们 迅速回到冬冬挖洞的悬冰川底下,我打冰洞 下降,再倒攀一小段后准确找到了我们上来 的缺口。在我迈入南壁的一瞬间,我感觉到 了风平浪静,我又把头伸出雪檐,告诉冬冬 “这边是另一个世界”。没几分钟,我就到 了冬冬之前挖的雪洞里,打了根冰锥在硬雪 里保护冬冬。这时是晚上八点十分左右。
  
  颤抖的6130之夜
  
  今夜我们就要在这个雪洞度过了。我烧水, 冬冬挖雪洞,再交换。挖了半天之后终于能 容下两个人,我们用打进硬雪的冰锥和冰镐 做保护是有点不靠谱的,但也不会轻易从洞 里滚出去。炉头放在我们中间可以取暖,我 们的食物有两包汤料,鱼片牛肉干和搭配 的干果。明天早上会有一小包薏米片,两包 奶粉和一些巧克力。补充了水,也灌好了明 天用的水后开始休息。
  在晴朗微风的夜空里没有睡袋过夜只能看我 们的造化。我们换着各种姿势靠在一起取 暖,每种姿势都坚持不了太久,因为每种姿 势都不好受。我也不知道醒了多少次,每次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他也没睡着,发现我们都 在颤抖。最冷的就是脚和膝盖。怎么都暖和 不过来。
  这一夜,很漫长,无数次醒来都不是天亮。
  这一夜,很冷,我们和颤抖为伴!
  经历了顶峰的倒攀和6130的寒夜,我有种 劫后余生的感觉。我们沿用二月份的下降模 式,冬冬做保护站,他下降时我理绳,我后 下抽绳。一路下来的绝大多数下降保护点都 是他做的。煮了奶粉和玉米片,吃了干鱼片 和干果后就开始下降。从雪洞出来倒攀三四 米开始做冰洞下降,三段后到达“三角雪” 边缘。从这里开始结组倒攀,直到5700米营 地边上的冰壁。
  这时已到中午时间,右侧岩槽开始恢复到2 月份的“喧闹”。温度开始回升,冰川融水 夹杂着泥沙呈黄色,不时会有一片滚石落 下。拿出相机想拍下滚石的场面,但是就是 不给我机会,不拍时来滚石,拍的时候没 有。九段绳距下降后回到中央岩槽硬雪处, 发现孙斌正在5200米营地。我们再次开始结 组倒攀,到岩槽发现孙斌队架设的路绳。我 们捡了个便宜,用他们的尼龙绳下降到背隙 处,再结组返回我们5130米的营地。从顶峰 算起我们一共下降了14段,而2月份从5950 米我们降了17段。这次用的绳子是50米,2 月份是60米的。导致这种结果就是因为我们 在能倒攀的地方基本都是采取倒攀。这样也 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我们回到5130米营地,整整13个小时没有醒 过一次。幺妹南壁我们来了三次。每次都给 了我们很多第一次——我们在这里从无知跨 入成长。第一次,我们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 虎的勇气;第二次,我们定义了“自身的极 限”;第三次,我们整合了攀登思路,奖 惩分明。这里是我们这次攀登的一个 终点,但又是起点。
其他文献
南非游泳选手杜托伊特和波兰乒乓球选手帕蒂卡,是仅有的两名既参加北京奥运会又参加北京残奥会的选手。前者在北京奥运会中参加女子10公里游泳取得第16名的成绩,后者作为波兰女团队员赢得了两场奥运双打比赛的胜利。她们在残奥会比赛中表现也非常出色。  纳塔莉·杜托伊特是一位没有左小腿的24岁女孩,同时是世界上仅有的25个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女性。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是首次进人奥运会
柔奴,宋代一介歌妓,当苏轼之友王巩被贬谪到荒凉偏僻的岭南宾州时,她毅然随之。跋涉千里、历尽风霜,终有一天北归。苏轼怜爱地问道: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她却是波澜不惊,从容淡定地回答:  “此心安处是吾乡!”清风明月,万物淡然,那种心境,是可以叫做“安然若素”的。只要心中安宁,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心安理得。  白居易也曾在《种桃杏》中吟出“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安慰了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翻越喀喇昆仑的纪录片,片中的驮工拿着牦牛毛遮在眼前防止雪盲,在翻越西塞拉山口后,有16名驮工一觉之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不,这并不是一部讲述户外的片子,而是情景再现了抗战时期,陆振轩等人和驼队从印度列城到新疆叶城,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运输抗日物资的故事,这段已许久没人走过的古丝绸之路,是那些汉族青年学者凭着历史记载,和新疆驮工一起默默地用生命开辟了国际抗日救援物资驿运线,
西藏的冬季,暖融融的,自有一番独特的大美。西藏的冬天与很多人想像的恰好相反,除了高海拔的阿里地区外,西藏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如海拔相对较低的林芝、日喀则、拉萨等地,都处在高原阳光地带。拉萨的冬季甚至比北京还暖和,比阴冷潮湿的南方更温暖舒适。而且可以看到雪山的真容,领略到西藏别样的大美。
语录  杰米的滑雪好友李·科恩在悼念杰米的网站上写道:“一个如此勇猛的人,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送命。但谁又能抵挡初雪的诱惑?上帝的游戏规则,无法抗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盐湖城附近的阿尔塔滑雪场发生一起悲剧:在美国知名度极高的极限滑雪玩家杰米·皮埃尔在滑雪场意外身亡。杰米当天和同伴偷偷溜进尚未对外营业的滑雪场,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不是什么悬崖峭壁,而是太过松
王磊,中国单板第一人、中国首位职业单板选手,拥有多个单板滑雪赛事冠军头衔。雪龄二十年,前国家队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队员,1992年在训练时左臂重伤,退出专业队后,从而在单板滑雪领域发展。    我经常被朋友检测占星功力,一个著名的方法是拿来几个名人的星盘和事迹,要求我来对号入座,看能不能对上号,以及能对上几分。  按照太阳返照盘,王磊应该在1992年10月到1993年1月之间遭遇身体方面
十元是一人    在惠安,当地一辆摩托车,除了司机外还可以坐两个人,于是我们四个人叫了两辆车去海边,司机说十元,我们觉得可以接受,就高高兴兴上了车。逛完一圈回到出发地,付钱时方说十元是一人,一共40元!想要争辩,却又好像说不出什么理由。  游土楼,非常好奇地想在土楼里住宿一晚,土楼对面的旅社老板热情地带我们去她在土楼里的老家,房间的构造很简单,就一个中等个头的炕,勉强可睡两个人,30元一晚,单纯的
通常都是一个人走在路上,看风景之余,不是睡觉就是在说话。说话自然也分不同方式,即为主动出击型和被动接招型。一主动出击型自然就是看准了目标就上去,由浅入深开聊。当然,能引得我主动出击的对象是需要观察的,知道聊了之后会有所收获的。而被动的聊天,就难免以我淡出话题圈而结束。  去东北,基本聊天都处于被动型,那地方的风土人情不用非聊天才能知道。东北人实在,见面几句话:哪来的?干什么的?挣多少钱啊?结婚了吗
北京的汽车旅行,无论是浅层次的郊区旅行,还是深层次的远途探险旅行,现在仍然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缺少英雄”的时代。如何定义北京汽车旅行呢?京籍的车主,京籍的车辆?还是从北京出发的单车或者车队?其实,以上这些都算“京车”。  虽然于北京地点或者北京人有关的开车旅行,在中国大陆各省市绝对不是最早的(至少和广东相比),但现在确是发展最蓬勃。场面最宏大,也是最混乱的阶段。仅仅从某汽车专业网站为各品
本奖项从年度攀登活动中推选出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性质的活动和人物,我们推崇的是真正的攀登。    提名:左果果攀登    时间:2009年10月7~13日  人员:石欣、李兰、孔佑龙和王勇    提名理由    位于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松措北部河谷的左果果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的一座未登峰,海拔约6162米。攀登团队实地侦察后调整了原定的南山脊线路,选择尝试左果果东南冰川线路。遇上连续数日阴雨天气于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