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墨香”的美好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习字的主要阵地,必须融入“墨香”,让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笔画变化的精妙,字体结构的优美,造字会意的神奇,从而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字教育;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36-02
  【作者简介】张晓华,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德育处副主任,张家港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江苏省书法优秀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书法作品获奖。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大多能有效地落实“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写字教学要求,但如何在高年段日常课堂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为此,我们把“规范、美观”的写字要求纳入了日常的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的研讨中。
  一、把握主笔异同,感受笔画变化的精妙
  汉字都是以线条表现的,然而相同的笔画在不同字或者同一个字中书写有时又是不同的,只有发现并掌握了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才能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案例】笔者执教的《大江保卫战》(片断):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神州大地,十分危急”一下子就抓住了故事发生的起因。谁能帮助老师把这两个词板书到黑板,做到规范又美观呢?(指名上黑板写)
  生:写得正确但不是很好看。
  师:的确,评价一个字的书写不仅要看是否正确,还要看是否规范、美观。大家细看一下《习字册》上的范字,有什么发现?
  生:“州”字的两竖都是垂露竖,而“十”字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师:那你知道什么情况下用悬针竖,什么时候用垂露竖呢?
  生:最后一笔是主笔竖时用悬针竖,其他竖用垂露竖。
  师:说得真好。请你用红笔把“州”与“十”中的竖画规范地写一写。
  师: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写法不同,有时候在同一字中同一笔画也不同。比如“转移群众”的“移”字,大家在《习字册》上写一写。
  师:(实物投影上展示)请示按照规范、美观的要求评一评。
  生:钱佳诚写错了,“移”的“禾”旁第一笔是撇,他写成横了。
  钱佳诚:老师,我没写错,你看,这一撇和旁边“多”的撇根本不一样,“禾”这一笔很平,应该是横!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这一撇啊,其实很有讲究。撇一般有平撇、竖撇、弧撇、斜撇,这里的“禾”是平撇,与横不同,撇的时候平一点。旁边的“多”,都为斜撇。刚才讲的“州”字第一个撇就是竖撇。我们在《习字册》上再临摹这几个字,感受到了笔画的细微变化,才能把字写得更规范、美观。
  【简析】规范、美观书写汉字是隐性知识,这种知识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并付之于实践,才能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笔画细微变化的“火眼金睛”,掌握正确书写的方法,逐步把字书写得规范、美观。
  二、感悟部件布局,感受字体结构的优美
  汉字之美,除了线条笔画动态美,还需要字体结构和谐,处理好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
  【案例】张洁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片断):
  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师:“骤雨”给你什么感觉?写出了鼓点的什么?
  师:把这个词读好。
  师:“骤”,是本课的一个生字,“马”字旁一个“聚会”的“聚”字,怎么才能把这个字写对、写好看呢?
  生:右边的“聚”要写得宽一些。
  生:就是要注意左窄右宽。
  生:右上的“取”与右下的部分基本上要一样宽,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稳重、美观。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老师再提醒一点,右边的“聚”字笔画比较多,还要注意它的笔画变化。
  生:右边有两捺,“取”的“捺”笔变成了长点。
  师:是呀,“取”的“捺”笔发扬谦让的精神,变成了长点,为是要让最后一笔的“捺”能够舒展。汉字的笔画尚且知道要谦让,在必要的时候,同学们更应该如此哦。
  师:请大家在生字栏的旁边,把这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写好后,对照生字看看自己写对了没有,写美了没有?(展示评议)
  生:“取”字右边有些写得靠上了,如果把“取”字写在横中线上面,下面写得瘦一些,就更美了。
  师:接受同学的建议,回去好好练练,把它写得漂亮一些。
  【简析】写字教育也是一种美育,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书写知识,在感受字体结构的优美中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书写经验的探讨,铸成审美的心灵,达到课标“初步体会汉字之美”的要求。
  三、了解汉字演变,感受造字会意的神奇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写字教育,作为语文课程的扩展,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书法知识,特别是汉字书写的演变历史。
  【案例】杨美娟老师执教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片断):
  课前朗诵经典诵读《诗经》(选段)……
  师:刚才我们说到预习必须要学会批注,学会疑问。能举例说说你在预习中的疑问吗?
  生:老师,我能不能举课外学习中的例子?
  师:说来听听,让大家也开开眼界。
  生:刚才我们读的《诗经》中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雎鸠”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帮助解答?如果没有,就听老师讲解。
  师:“鸠”字是鸟字旁,大家可能都知道,但“雎”字也许大家还不是很了解。“鸠”,是什么旁?“隹”字旁。大家看看“隹”字的书写演变过程你就知道了。师板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这也是和鸟有关的啊!(恍然大悟)
  师:隹,甲骨文像喙利翼长的鸟,因飞行极快和善于袭击,常被猎人饲养为捕猎助手,用于追击地面小型走兽目标,后来慢慢变成短尾巴的鸟。
  生:哦,知道了,“隹”字旁的字也和鸟有关,我们学过的云雀的“雀”、“雏鹰”都是这样的。
  师:我们今天又多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同学们,当我们不认识一个字的意思,可以去查阅一下古代人是怎么写的,他们的字更接近于画,因为我们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它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展过程。谢谢这位同学生带给我们的意外收获!
  【简析】了解汉字的演变,可以避免机械理解字词及其容易造成的单调和枯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进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教育相互渗透成为新常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书法知识,感受其笔画变化的精妙,字体结构的优美,造字会意的神奇,从而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高考理综卷(北京)物理部分考查了1个演示实验和3个学生实验,分值为48分,占物理学科总分的40%,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很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都有所涉及,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能量守恒观的建立。其中,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考查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等科学探究要素。通过对这4个实验题进行分析,指出在日常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尝试将知识和思维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基于学生“实践体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究、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点评补充等环节如何优化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导学案;综合实践;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3月,江苏省第十三届“杳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展评教学活动拉开了序幕。对这次比赛,我们有信心。根据陆老师的教学经历,确定教学内容为一年级硬笔“心字底”。从备课到定型,多次试教、研讨,围绕理念、内容、方法,我和陆老师反复对话,思路越“辩”越清,课越“辩”越成熟。  (一)理念之辩:从展示技能到服务学生  为了上好这节课,陆老师特意观摩了前一个赛区的书法课。听课一回来,陆老师就说:“全是书法
2018年2月,著名书法家、南京艺术学院黄惇教授应江左书画苑之邀与学生座谈,了解书法高考集训情况,指导书法高考集训。黄教授逐一观看学生临摹、创作作品,并与高中生畅谈书法学习的相关问题,气氛热烈。中国书协会员柳正梅、王岚、孙大权、伍根元老师及学生30多人参加座谈。现场听课同学对座谈内容做了记录,经过整理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一、历代经典碑帖是书法的学习对象  问:请问黄老师,书法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摘 要】写字教学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书写姿态、笔画书写、字形掌握和自信书写等四个方面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写字教学;小学低年级;书写习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52-02  【作者简介】毛成,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常州,332000)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江蘇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委员,南京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荣获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系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家和“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  书法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关键词】以书育人;师资培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35-02  【作者简介】叶鹏飞,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常州市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著有《砚田观照》《书法史研究》等多部著作。  当前,书法事业蓬勃发展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世称康南海,南海先生。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等。他在光绪21年(1895年)考取近士,官授工部主事;1898年主持新政“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但告失败。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维新派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学贯中西,精通经史,又勇敢地向封建传统思想、传统观念、传统文化猛烈开火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旅行家、诗人和极具影响力的
【摘 要】基于中小学书法教材使用的相关实践和思考,以现行的苏少版《写字与书法》为例,提出在中小学书法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四个勿缺”元素:技法、审美、创新、文化。  【关键词】书法教材;技法;审美;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9-0020-03  【作者简介】高天齐,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江苏连云港,222500)教师,一
【摘 要】书法从远古走来,盛久而不衰,至今,依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小学已经比较普遍地开设了书法课,意在让所有学生写好汉字,传承书法。基于此的书法课堂就要把握《纲要》,学会传承,精研范字,亲近儿童,坚持传统与现代的规定性,在由此及彼的因袭里,在古今的融汇和灵性的传承中走向丰满,走向立体,走向写字和育人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纲要》;传统;范字;儿童  【中图分类号】G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