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導学生深入专业学习活动,了解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要运用兴趣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潜能,深入体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奥妙。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方法,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正确引导;兴趣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39-01
一、前言
古人说:“所思所为,所成所想,何以如此,兴趣使然。”从学习动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兴趣是产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而兴趣这种内在动机也可以通过外部因素得到激发。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以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技能。
二、计算机教学中的兴趣驱动教学理念
(一)主体性教学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发展性教学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教师树立兴趣驱动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三、兴趣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比较大,能力发展水平具有个性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专业意识、发展观念、学习理念也比较多样化。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计算机学习活动中。
例如,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不同的专业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内涵。对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提升性指导,引导学生学习C语言、JAVA、网页制作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通过针对性引导,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理论、实践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计算机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习总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C语言的教学时,教师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每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后,就要求学生上机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四、小结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计算机实践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对于计算机这类新型的专业了解还不够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宝慧.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苏国锦.“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应用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张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正确引导;兴趣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39-01
一、前言
古人说:“所思所为,所成所想,何以如此,兴趣使然。”从学习动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兴趣是产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而兴趣这种内在动机也可以通过外部因素得到激发。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以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技能。
二、计算机教学中的兴趣驱动教学理念
(一)主体性教学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发展性教学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教师树立兴趣驱动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三、兴趣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比较大,能力发展水平具有个性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专业意识、发展观念、学习理念也比较多样化。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计算机学习活动中。
例如,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不同的专业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内涵。对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提升性指导,引导学生学习C语言、JAVA、网页制作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通过针对性引导,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理论、实践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计算机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习总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C语言的教学时,教师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每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后,就要求学生上机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四、小结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计算机实践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对于计算机这类新型的专业了解还不够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宝慧.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苏国锦.“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应用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张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