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打造“人杰”,助推“地灵”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2日,就在中秋前夜,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滴水湖边,人们发现夜幕中又多了一抹璀璨的蓝色。当晚,上海天文馆首次被“点亮”,其主体建筑及景观揭开神秘面纱,在夜幕中熠熠生辉。原来,这是上海天文馆开启灯光联动调试,意味着该馆对外开放的日子已日益临近。
  同样是今年,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4月公布,彼时上海天文台组织牵头国内学者参与其中;年初,“嫦娥四号”成功开启人类首次月背探测之旅,而背后离不开上海提供的多项关键技术支持。
  这是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最新成就,也是上海实现科技创新迈出的矫健步伐。眼下,上海在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正不断贡献“高光时刻”。

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科创新土壤


  “能把 10 个太阳的能量聚集于一根头发丝”的超强超短激光、能还原宇宙大爆炸场景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国产大飞机、中国芯、创新药……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大批最新科技成果让人惊艳。经过20多年建设,张江科学城已然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而这里诞生的各式各样的“硬核”成绩,让上海正在奔向全球科创中心。
  张江科学城的成功,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注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2018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同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指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上海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对上海未来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推动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任务落地落实,必须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4% 在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方面,上海在过去一年中交出一份成果厚重的答卷。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在的47.5件。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应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此外,2018年光是临床医学领域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就拿走了 12 项中的 10 项。
  这一切,首先根植于上海多年来不断更新的科创新土壤。早在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该规划明确了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和“社會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方向。由此,之前政府规划中被多次提及的“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国际科创中心,也首次被并称为“五个中心”。
  除了代表着上海高精尖技术的张江科学城,上海的科创土壤还分布在城区大大小小的众创空间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因为千年古刹——静安寺坐落于此而得名。如今,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迹周围,人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高楼林立,静安寺与这些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这仿佛也是整个静安区现在的速写:古今中外,融会贯通,既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又时刻与国际接轨。“创新创业”和“双创”这样的词汇对于追求国际化的静安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
  事实上,静安区近年来五大城区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国际创新创业活力城区。
2019年8月30日,上海,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众参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无人驾驶展区、无人驾驶基地智能化数字平台、网联交易。

  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重点活动之一的“创新创业七日谈”曾在XNode静安空间举行。当时,静安区副区长周海鹰在现场表示,静安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创新创业的城区,“在这里有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基地和上海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同时静安还有诸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量的海外人才,国际化是静安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同年,258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静安、各类专利申请达3066件、4721家新企业注册、新增就业岗位48350个、创业带动就业16629人。今年年初,《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静安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3年力争将静安区打造成开放度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创新创业活力城区。

  600家 截至今年4月,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已超过600家,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

  如今的上海,正成为“双创”活力迸发的热土。截至今年4月,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已超过600家,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在双创领域享有“国赛”美誉的“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上海企业数量更是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善用天下之才,丰富上海科创新内涵


  有了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的土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到上海,投身于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人杰”和“地灵”,向来都是相辅相成。
  2018年10月底,26 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多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得主,齐聚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讨论光子科学与产业、生命科学与产业、创新药研发和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重大课题。
  会间,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社区于临港启动,将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的科技原创资源,注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主承载区之一——临港,并与中国庞大的应用市场对接,借助世界顶尖科学家“集群效应”,即每引进一个顶尖科学家,就能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实现原创效能。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在国新办举办的方案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说道:“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主要是聚焦吸引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人才,我们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在资金方面,上海将设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出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重点是要支持新片区内的高端人才等方面。”
企业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在自助服务终端下实现业务“一站式”自助申报。

  临港所在的浦东新区,也在今年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引进的举措。4月11日,浦东国际人才港正式开港,同时推出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平台。这意味着外国人在浦东申请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时,只需5个自然日就可完成审批。在香格里拉酒店担任经理的德国人乌尔里希,有幸成为“一网通办”平台受理申请的首批外国人。他表示,以前申请居留许可要先去人社局办理就业证,然后才能到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居留证,即使走绿色通道也要许多时间。而这一次只花了5个自然日,就同时拿到了两个许可证,“实在是太快了,让人不敢相信。”记者了解到,今年该人才港将举办主题论坛、政策宣讲、产业沙龙和项目路演等“百场人才活动”,主要对接科技企业孵化联盟、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对象。短短一个月后,上海市人社局又联合市科创办,在张江设立上海国际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并开始试运行。该中心以“为专业对象提供精确化服务”为宗旨,打造了符合科创人才引进需求的一门式受理全通专窗。
  为什么上海如此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后续服务?过去,上海制造是这座城市响亮的名片;而现在,上海要实现从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这是新时代赋予上海科创的新内涵。2018年以来,上海在建设科创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主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无一不需要高端人才。
  事实上,从2014年至今,上海先后出台了“科创22条”与“科改25条”政策,与之相伴的是“人才20条”与“人才30条”。技术的创新,究其根本是源源不断的人才更新。

科創新成果层出不穷


  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是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进博会并在上海考察期间,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当时,习近平曾强调,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为此,他对上海提出了五方面工作要求——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不难看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于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此,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上海便实现了科创板从萌芽到落地:今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集体挂牌的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交易。当天,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现场说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有助于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国。”
  除了科创板正式开市这一标志性事件,今年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成果同样层出不穷:今年3月26日,上海电信召开“智领双千兆、5G新未来”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一批“双千兆示范区”建设项目。在“5G”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成为这一领域“跑得最快”的城市。
  有了新成果,还得有发布新成果的舞台。从时间上看,上海对于科创领域重磅舞台的构建也愈发密集。8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罗杰·雷迪,机器学习之父、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汤姆·米歇尔等重量级大咖齐聚黄浦江畔,他们作为嘉宾共同出席了在此举办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次大会不仅仅是一个会议和论坛,更是上海在打造科创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契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此前表示,要借助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机遇和优势,吸引更多全球智库、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技巨头落沪。
  就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半个月后,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ABB,其位于上海的机器人新工厂和研发基地于9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这是一个使用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的最前沿中心。一个又一个的科创新成果和新舞台,彰显着上海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生机与活力。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围绕这一目标,5年来上海通过打造最优良的环境、吸引最顶尖的人才、攻克最尖端的技术,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大海惟一的礼物就是它无情的海浪  它会给人带来感受坚强的机会  虽然现在我对大海知之甚少  但我知道那是它存在的方式  也知道它对生命的重要  不一定真得坚强,但要感受坚强  至少去衡量自己一次  至少在人类最古老的环境中去寻找一次自我  独自面对麻木的石头  只用自己的手和大脑来拯救自我    幕后故事:  导演肖恩·潘先阅读了同名图书井深受感动,当他下决心要把它改编成电影的叫候却遇到了众多阻力
棱鳞钝头蛇与摄影师  尚勇保护区的一个夜晚,考察队正在晚餐,忽然一条小蛇出现在地面,摄影师们围住它,小蛇盘起身体做防御的姿态,但却一点也不显得凶猛。我把镜头贴近地面,开启实时取景,将小蛇与对面的摄影师一起拍摄了下来,这种蛇的学名叫做棱鳞钝头蛇。(摄影师 董磊)  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一般身高约三米,体重可超五吨。亚洲象是版纳雨林中体型最大的动物,也是热带雨林的旗舰生物,已被列
孟晖  到故宫与颐和园游玩的人都会看到,各处宫殿里,玉石盆景是常见的一种摆设,这种盆景以翡翠、黄金等制出小树的造型,上面满缀美玉、玛瑙、珍珠等攒就的花朵,配着碧玉雕琢的绿叶,立在珐琅之类材质的盆里。当年,不仅宫中,由王府到各级贵族、富室大户,都时兴在居室中陈列这种富丽堂皇的玉石盆景,风气影响之下,便出现了料器盆景。料器是往昔北京人对中国传统低温玻璃的叫法,也称为琉璃。一旦繁丽的像生花朵改以彩色琉璃
妈妈回来了,手中还拎了一袋水果。哈,对于我这个小“馋猫”来讲,当然要积极向前了。  打开水果袋,哦,原来是橘子。好似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非常可爱。摸上去外皮很光滑,软软的很有弹性。拿出一个仔细闻一闻,嚯,清香扑鼻而来,好似菊花。急不可待的我赶紧剥开外皮,那晶莹透亮的橘瓣正緊紧地“抱”在一起,像许多个小宝宝,正躺在“摇篮”里睡觉呢!橘瓣的表面上那一层白色的筋络,更像是穿了一件薄薄的纱衣。老师曾告诉我
2021年2月23日,北京,鲁迅故居。  北京西城,从西直门向东,西直门内大街与赵登禹路交叉口,往南约一百米,路东有一条狭窄弯曲的胡同,名为八道湾胡同。进了胡同,向东,绕过十一号的西跨院,你就看到了八道湾十一号的南门。现在,这条胡同的名字是:前公用胡同。  1923年8月2日,午后,大雨初歇,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腥味。鲁迅沉默不语,收拾好行装,从这里走出,与朱安黯然离开居住了4年的北京的家,背后射下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韩国一直以抗疫优等生形象示人,还曾满世界去传送韩国防疫经验。然而,自从8月14日以来,疫情开始反转,屡屡突破人们的心理防线。从8月14日开始,新增确诊人数连续10天超过百人,共2629人,日均为263人。  这十天新增确诊人数有两个特点:本土确诊人数占95%,境外输入人数只占5%;本土確诊人数中,首都圈(含首尔市、京畿道、仁川市)又占84.3%。  为此,韩国政府不断调高防疫响
詹小洪  事实证明“保持社交距离”强度不够,疫情控制有限。  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戰争中,迄今为止,韩国是以“模范生”形象示人的。  在二三月之交的全球第一波疫情中,韩国是重灾区。接连十来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五六百个,最高的2月29日909例,3月3日累计确诊数突破五千,是总数仅次于中国的“第二疫情大国”。到3月中旬,韩国疫情就得到了有效遏制,每天确诊人数维持在一百多名,没有超过200例的日子
张佳玮  两年前,回以前在上海的旧居附近见朋友,在一个馆子里等。二位服务生一男一女讲外地口音,坐在门口聊天。  男:“你桌上几个菜了?”  女:“六个,等汤呢。你几个?”  男:“我上齐了。昨天晚上给你打电话没接呢?”  女:“我跟同乡老妹喝酒去了。”  男:“喝那么久呢?”  女:“我酒量好!喝了十瓶。”  男:“我酒量就不好。”  女:“这说呢,人哪有十全十美的!”  男:“这不我看你一眼就醉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小说家、诗人。其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作品(包括系列小说《兔子四部曲》《贝克三部曲》,以及一些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两获普利策奖(《兔子富了》《兔子歇了》),两获国家图书奖以及欧·亨利奖。厄普代克被誉为美国“最后一位真正的文人”,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说:“约翰·厄普代克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像19世纪的纳撒尼尔·霍桑一样,
诗人曾经写道;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生存是生而为人不能回避的,爱情踪迹迷茫且不速而至,流浪在今天,却是最为遥远的企望。  流浪,意味着在路上。1957年,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问世时,美国青年的流浪情怀以瘟疫般的疯狂情态蔓延一时,12年后,另一部名为《逍遥骑士》的小成本电影在好莱坞现身、使公路电影在之后的五十余年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存在。  多态性行为,毒品,乡村音乐和摇滚,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