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高校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与创新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研究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能途径,为高校相关部门作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整改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科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16-02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国家而言,创新能力(包括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对个人而言,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成为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可见,创新与实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高校对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以致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遍欠缺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期望通过对当前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为高校制定、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省内五所商科院校大二到大四学生与相关专业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期间共发放问卷750份(湖南商学院、湖南大学财经学院、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师大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各150份,每个年级50份),收回有效问卷630份,有效访谈对象30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与分析
1、对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理解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28.99%的学生认为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能主动地、独立地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或者独立地进行社会实践;有23.48%的学生认为其主要体现在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进行实践;另外还有21.74%的学生则认为其主要体现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2、参加学校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目的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45%的学生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创新与实践的活动是为了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有20.6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问卷调查中,有64.5%的商科大学生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活动,6.45%的学生经常参加此类活动,有29.05%的学生从未参加学校组织的此类活动。
4、参与学校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形式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60.66%的学生选择以他人发起、自己参与的形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有20.65%的学生则选择自己发起、组建团队的形式,有16.77%的学生选择自愿或与协助教师的方式,有1.92%的学生选择其他参与方式。这体现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自主意识不强,多以参与者角色参与活动。
5、参与创新与实践的困难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36.4%的学生认为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安排与指导,有23.8%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有20.08%的学生认为缺乏对创新与实践的认识,有19.67%的学生则认为学校没有建立方便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体制[1]。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综合各校访谈情况来看,教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概括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体现在观念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向世俗屈服;同时,求同存异,以实践作为检验观点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具有怀疑精神,敢想敢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上创新,并能灵活自如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指导实践,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多种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逆向性思维与扩散性思维能力。[2]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创新精神认识模糊。
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不足与阻碍
据访谈结果可知,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创新意识不足、科研能力较弱,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榜样等问题;其中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阻碍表现为“制度不够完善、项目资金技术有限、学生实践平台不足” [3]等方面;此外,学生在创新与实践方面,缺乏足够的勇气与自信跳出已有的模式,没有足够的胆量走出学校,对所持有的观点和方法缺乏恒心,而不能去实施自己的创新实践。
四、讨论
(一)明确商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有大胆创新、破旧立新,并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超越自己、超越前人、超越他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的精神和能力。商科大学生应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思维方式训练,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主要商业政策与商业信息,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从众、过于保守、急功近利、不自信等心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与创新活动。
(二)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式与途径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校相关制度上,学校应突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提高创新性在教学考评中的分量;同时,树立创新教育的价值观念,改变陈腐的教学方式,明确商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2、开设创新专业课程与实践指导
这就要求学校围绕创新与实践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基础的教学课程以及特定的开课与授课方式,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3、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课堂教学渗透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把创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或者以某个学科为依托和载体,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安排创新教育内容,将创新教育内容与该科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4、实施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指导
学校应落实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及创新实践的指导。导师应充分发挥 “榜样”作用,勤于科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社会实践,[4]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5、学校应拓展创新与实践平台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与实践平台,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拓展空间;学校除了组织专业模拟活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外 ,还应举办好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建模大赛”、“学术科研”等创新实践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应注重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6、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创新实践的物质保障
虽然商科类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在经费方面投入不够。学校应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学校要加大实验室、教学软件等设备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红梅,王克强.制约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4).
[2]周哓山.商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03).
[3]杨胜东.创新思维培养三要素[J].山西教育,2002,(21).
[4]潘家耕.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00,(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Zhang Li-qiong
(Hunan business school,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Hunan Changsha 410205)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of business colleges fostering the business students’innovative sp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 and analysing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n the current widespread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le ways of fostering commercial students’ innovative sp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ative universal sectors makeing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Business students;spirit of innovation;practical ability;development
关键词:商科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16-02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国家而言,创新能力(包括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对个人而言,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成为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可见,创新与实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高校对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以致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遍欠缺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期望通过对当前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为高校制定、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省内五所商科院校大二到大四学生与相关专业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期间共发放问卷750份(湖南商学院、湖南大学财经学院、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师大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各150份,每个年级50份),收回有效问卷630份,有效访谈对象30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与分析
1、对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理解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28.99%的学生认为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能主动地、独立地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或者独立地进行社会实践;有23.48%的学生认为其主要体现在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进行实践;另外还有21.74%的学生则认为其主要体现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2、参加学校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目的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45%的学生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创新与实践的活动是为了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有20.6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问卷调查中,有64.5%的商科大学生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活动,6.45%的学生经常参加此类活动,有29.05%的学生从未参加学校组织的此类活动。
4、参与学校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形式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60.66%的学生选择以他人发起、自己参与的形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有20.65%的学生则选择自己发起、组建团队的形式,有16.77%的学生选择自愿或与协助教师的方式,有1.92%的学生选择其他参与方式。这体现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自主意识不强,多以参与者角色参与活动。
5、参与创新与实践的困难
据问卷调查统计,有36.4%的学生认为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安排与指导,有23.8%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有20.08%的学生认为缺乏对创新与实践的认识,有19.67%的学生则认为学校没有建立方便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体制[1]。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综合各校访谈情况来看,教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概括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体现在观念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向世俗屈服;同时,求同存异,以实践作为检验观点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具有怀疑精神,敢想敢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上创新,并能灵活自如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指导实践,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多种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逆向性思维与扩散性思维能力。[2]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创新精神认识模糊。
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不足与阻碍
据访谈结果可知,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创新意识不足、科研能力较弱,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榜样等问题;其中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阻碍表现为“制度不够完善、项目资金技术有限、学生实践平台不足” [3]等方面;此外,学生在创新与实践方面,缺乏足够的勇气与自信跳出已有的模式,没有足够的胆量走出学校,对所持有的观点和方法缺乏恒心,而不能去实施自己的创新实践。
四、讨论
(一)明确商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有大胆创新、破旧立新,并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超越自己、超越前人、超越他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的精神和能力。商科大学生应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思维方式训练,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主要商业政策与商业信息,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从众、过于保守、急功近利、不自信等心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与创新活动。
(二)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式与途径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校相关制度上,学校应突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提高创新性在教学考评中的分量;同时,树立创新教育的价值观念,改变陈腐的教学方式,明确商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2、开设创新专业课程与实践指导
这就要求学校围绕创新与实践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基础的教学课程以及特定的开课与授课方式,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3、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课堂教学渗透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把创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或者以某个学科为依托和载体,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安排创新教育内容,将创新教育内容与该科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4、实施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指导
学校应落实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及创新实践的指导。导师应充分发挥 “榜样”作用,勤于科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社会实践,[4]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5、学校应拓展创新与实践平台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与实践平台,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拓展空间;学校除了组织专业模拟活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外 ,还应举办好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建模大赛”、“学术科研”等创新实践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应注重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6、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创新实践的物质保障
虽然商科类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在经费方面投入不够。学校应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学校要加大实验室、教学软件等设备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红梅,王克强.制约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4).
[2]周哓山.商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03).
[3]杨胜东.创新思维培养三要素[J].山西教育,2002,(21).
[4]潘家耕.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00,(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Zhang Li-qiong
(Hunan business school,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Hunan Changsha 410205)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of business colleges fostering the business students’innovative sp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 and analysing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n the current widespread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le ways of fostering commercial students’ innovative sp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ative universal sectors makeing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Business students;spirit of innovation;practical ability;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