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球还没有从当“杀手”的冷酷中回到现实,仇迪很兴奋地来了。
“皮球,你知道咱们吃的食盐小颗粒是什么形状呀?”仇迪说。
“粉末状的呗!”皮球很确定地答道。
“什么样的粉末?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圆形?正方形?还是三角形?”仇迪接着问。
“那谁知道,得有一台显微镜才行啊!”皮球边想边说。
“没有显微镜,你就不会组装一个吗?”仇迪提醒皮球说。
“净说废话,我要能组装,不就有了吗?”皮球刚说完,就觉出不对头,马上问仇迪,“你是不是已经组装成了?”
“水滴加老花镜,就能组装成一个显微镜。”仇迪尽量平静地说,但得意之情仍溢于言表,难以掩饰。
提出假说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当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侧距透镜较近的位置时,在透镜的同侧一定的距离内会形成物体放大的像。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安全提示
1.准备一块抹布,万一洒水可及时清理。
2.使用爷爷奶奶的老花镜前,要预先征得爷爷奶奶的同意,并轻拿轻放。
实验材料
1. 一些书
2. 一块玻璃板
3. 几粒盐
4. 一个老花镜
5. 一杯水
6. 一个盒尺
实验过程
1. 把书分成不要太高但高低相同的两摞,相距约10厘米。
2. 把玻璃板平架在两摞书上。
3. 在玻璃板下面放几粒盐,使盐粒尽量小,尽量分散。
4. 在玻璃板上面与盐粒相对的位置滴一滴水。
5. 拿起老花镜,通过其中的一个镜片,观察水滴下面盐粒的形状。
6. 加大老花镜和水滴之间的距离,观察水滴下面盐粒的形状,直到你能看到一个个小的正方体。记下此时老花镜与水滴之间距离。
7. 增大水滴,重复实验过程5~6.
8. 比较一下两次所记距离是否相同。
发散思考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若把老花镜换成近视镜,会出现什么结果?试试看。
你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吗?
美国科学家保罗·罗津想知道在遇到令人厌恶的事情时,大脑是怎样反应的。他的实验包括让小孩子吃一碟狗食和喝一杯浮着死蟑螂的苹果汁。
孩子们是怎样反应的呢?
A) 一个小女孩将食物吐向科学家。
B) 一个孩子不愿意碰这个食物,但一个婴孩却很高兴地吃掉了狗食。
C) 实际上,一个小男孩喝了苹果汁,但他不小心吞下了蟑螂。
答案:
B) 别吃惊——这块狗食实际上是一块形状像狗食的巧克力甜味蛋糕。因此,没什么奇怪的,小孩会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实验表明直到四岁,孩子才理解什么是令人讨厌的事情。若选C),奖励你半分。因为,一个七岁大男孩的确会喝这杯苹果汁,但只有当蟑螂被捞出之后。
“皮球,你知道咱们吃的食盐小颗粒是什么形状呀?”仇迪说。
“粉末状的呗!”皮球很确定地答道。
“什么样的粉末?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圆形?正方形?还是三角形?”仇迪接着问。
“那谁知道,得有一台显微镜才行啊!”皮球边想边说。
“没有显微镜,你就不会组装一个吗?”仇迪提醒皮球说。
“净说废话,我要能组装,不就有了吗?”皮球刚说完,就觉出不对头,马上问仇迪,“你是不是已经组装成了?”
“水滴加老花镜,就能组装成一个显微镜。”仇迪尽量平静地说,但得意之情仍溢于言表,难以掩饰。
提出假说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当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侧距透镜较近的位置时,在透镜的同侧一定的距离内会形成物体放大的像。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安全提示
1.准备一块抹布,万一洒水可及时清理。
2.使用爷爷奶奶的老花镜前,要预先征得爷爷奶奶的同意,并轻拿轻放。
实验材料
1. 一些书
2. 一块玻璃板
3. 几粒盐
4. 一个老花镜
5. 一杯水
6. 一个盒尺
实验过程
1. 把书分成不要太高但高低相同的两摞,相距约10厘米。
2. 把玻璃板平架在两摞书上。
3. 在玻璃板下面放几粒盐,使盐粒尽量小,尽量分散。
4. 在玻璃板上面与盐粒相对的位置滴一滴水。
5. 拿起老花镜,通过其中的一个镜片,观察水滴下面盐粒的形状。
6. 加大老花镜和水滴之间的距离,观察水滴下面盐粒的形状,直到你能看到一个个小的正方体。记下此时老花镜与水滴之间距离。
7. 增大水滴,重复实验过程5~6.
8. 比较一下两次所记距离是否相同。
发散思考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若把老花镜换成近视镜,会出现什么结果?试试看。
你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吗?
美国科学家保罗·罗津想知道在遇到令人厌恶的事情时,大脑是怎样反应的。他的实验包括让小孩子吃一碟狗食和喝一杯浮着死蟑螂的苹果汁。
孩子们是怎样反应的呢?
A) 一个小女孩将食物吐向科学家。
B) 一个孩子不愿意碰这个食物,但一个婴孩却很高兴地吃掉了狗食。
C) 实际上,一个小男孩喝了苹果汁,但他不小心吞下了蟑螂。
答案:
B) 别吃惊——这块狗食实际上是一块形状像狗食的巧克力甜味蛋糕。因此,没什么奇怪的,小孩会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实验表明直到四岁,孩子才理解什么是令人讨厌的事情。若选C),奖励你半分。因为,一个七岁大男孩的确会喝这杯苹果汁,但只有当蟑螂被捞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