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后死亡的HIV/AIDS病例(死亡病例)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ART后死亡病例相关信息,采用SPSS 23.0软件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分析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经ART后共6 267例HIV/AIDS死亡,生存时间M=23.85(QR:6.87~50.46)个月。ART<6个月、7~12个月和13~24个月死亡病例分别为1 441例(23.00%)、652例(10.40%)和1 052例(16.79%),>24个月死亡病例数减少;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相关死亡5 085例(81.1%),非艾滋病相关死亡799例(12.7%),意外死亡179例(2.9%),自杀死亡109例(1.7%),2003-2015年历年死因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7,P<0.01)。ART后12、36、60和120个月时,病例的生存率分别是66.59%、36.62%、19.24%和0.64%。相比于单采血浆感染途径,性途径感染的病例HR值(95%CI)为1.602(1.483~1.732),相比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μl,CD4<50个/μl的病例HR值(95%CI)为2.320(2.119~2.539),相比于更换二线ART方案,未更换者HR值(95%CI)为3.312(3.083~3.558)。
结论病例的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ART前6个月,随着ART时间的延长,生存率提高,死亡病例数减少。而性途径感染、基线CD4水平低、未更换二线ART方案可能是HIV/AIDS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