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才会义无反顾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退】


  在北漂的路上,我曾是一名逃兵。
  那是我头一回来北京,却给了我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当时是2008年,我刚参加工作,起点不算低,当同龄人还拿着2500块的工资时,我已经月薪过万了。工作还算体面,但心里总有一种犹豫——每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压力时,就想要回老家。
  这是人类的共性,也是生物的本能,遇到困难,就想退缩,遇到痛苦,就会逃避。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选择迎难而上,而是习惯性地会给自己找好退路。北漂青年尤其如此,每次遇到压力,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还有退路——如果北京混不下去,我还有一个可以包容自己的老家。
  但是,当我真正回去的时候,才发现,那个老家,早已不是“家”。
  在北京我月薪接近两万,回老家却贬值到1200块,还不是合适的工作。我的学历、一技之长,没有任何人需要,也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
  北京的生活节奏快,不知不觉,让我走路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了。但大家都快的时候,你不覺得。可回老家以后,一对比,就特别明显了。不止一次,老家的人问我:李娜,你是闹肚子了吗?我说:不是啊,为什么这么问?他们疑惑地说:不是的话,你干吗走那么快?
  是的,老家一切都慢,因为老家里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在北京,我习惯了晚睡;在老家,大家习惯早起。我一下子没适应过来,有了两个习惯,晚睡加上早起,所以我突然多出来很多很多的时间。
  有一天,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跟朋友说:我是不是该找点事情打发一下时间?
  朋友特别淡定地说:那你可以像我妈一样,没事去跳跳广场舞啊。
  我说:我不喜欢跳舞啊!还能做什么呢?
  朋友继续淡淡地说:那你可以像我一样,嫁个人,生个孩子玩一玩啊。
  我瞬间感到绝望,我想,我才20多岁,难道要提前步入老年吗?我才20多岁,难道我生命的意义,就只剩下结婚生子吗?
  我继续问自己,李娜,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答案很肯定,不是。那一刹那,我做了一个决定,重回北京。
  这是我改变的开始。
  它让我明白,环境只能影响一个人,不会改变一个人。能改变一个人的,永远只有你自己。只有你经常询问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面对】


  我以为重回北京,最低的起点,不过是回到五年前,就像刚毕业,来北京找第一份工作。
  可是,回是回来了,却远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所在的行业瞬息万变,行业里的每一个人,每天都被要求快速升级更新。
  所谓三天不练手生,在老家待了大半年的我,颓废度日,业务生疏。行业里早已没有了我的位置。怎么办?难道我要就这样等着被淘汰吗?
  我开始从头到脚地改变自己,我试着去掉多年纠缠在身上的陋习,放下原来的自卑,开始改掉过去的犹豫,停下昔日的摇摆。我不再妄自菲薄,不再自怨自艾,也不再逃避——照镜子看到自己胖,马上到健身房办了年卡请了私教减重瘦身;觉得自己打扮土气,马上买了书报了课学习形象管理;觉得自己竞争力不足,马上找到行业翘楚拜师学艺……
  重回北京的几年,很多人觉得我活成了“励志”的典范。但我认为,我并不是什么典范,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马上行动,去做一个女生这辈子最该做的事情:变瘦、变美、变职业、变成你自己。而不是嫁人、生子、辞职、带娃,最后丢了自己,成了别人的依附。
  短短4年的时间,我从月薪3000,到年收入超过7位数;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处处被质疑的新人编辑,到策划出百万级的畅销书;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到做出百万级销量的课程,最后又捧红了很多知识型IP。
  很多人觉得我幸运,其实不是。你只是不知道,我有多少次为了加班工作,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如果你问我,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我会告诉你: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的北京,我都见过!很多次,我在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铁上,强忍着泪水,告诉自己不能输,很多次,我被机会无情地挡在门外,身边听不到任何的鼓励,却有一个声音一直在重复:算了吧,这不可能!
  生活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犒赏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金钱,也没有人脉的人。前路漫漫,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但还有自己。

【突破】


  回北京最困难的时期,就是我的新人期。作为一个图书编辑,我手上没有作者,就好像一个销售,手上没有客户。但在销售中,经常会提起二八法则。他们说:如果你联系100个客户,可能有20%有意向;而有意向的人中又有20%可能实现签约。
  这似乎与我签作者是一样的。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盘算,如果能联系100个作者,就有4—5个可以签约,至少也会有1—2个吧。而且如果100个不行,那就再来100个。
  于是,我开始打电话,发微信,在微博搜索符合我要求的作者类型,没日没夜地联系作者,只要有一丝机会,都不放过。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就在微信号即将加满的时候,有一个作者对我的策划方案表达了意向。但同时抢她新书的,还有几家实力非常强的出版公司。当时我们公司报价没有竞争对手高,我又没有做书的经验,偏偏赶上领导出差,想跟公司申请提价,获得竞争优势完全不可能。
  屋漏偏逢连夜雨,连日的操劳,我开始感冒发烧,体温升到了39度,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但即便这样,我心里也想,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书签下来。我赶紧订了去作者家里的高铁票,几个小时后,出现在了她面前。
  她看到我时很惊讶。   我来不及进门,扶着门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她说:我们公司不比对方差,整个项目组也不比对方弱,唯一就差在了我这儿。因为我是一个新编辑,没有对方老道,了解做书的套路。可是我太需要一本畅销书来证明我自己,所以为了做好这本书,我会拼命!
  话音刚落,我就瘫坐在地上。作者吓坏了,连忙扶我进屋,给我倒了热水,拿了药。
  吃过药,我就在她家的大沙发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沉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作者把书签给了我。她就是我签的第一位作者,我们也一直合作到了现在。
  这次之后,我学会了三件事,那就是:
  永远不是机会不够大,而是你尝试得不够多;
  当有1%的机会时,也要付出100%的努力;
  今天能粉身碎骨,明天才能刀枪不入。

【蜕变】


  到了2016年,一切都变得风调雨顺。收入稳定,不用再费力找作者,凭着已有的经验,就能轻松搞定所有的工作,生活也因此变得清闲。
  我妈说,看你熬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消停会儿了吧!
  朋友说,看你辛苦那么多年,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吧!
  我那个不安分的自己,又开始跳出来了,她发出的,是另外一个声音。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新计划——创业。
  2016年底,我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很多人不理解,太多人对我失望,他们觉得我不安分,爱折腾,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们认为我不会见好就收,自讨苦吃。
  但我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我知道,最容易杀死一个人的,就是她的舒适区。在安逸里待久了,你会以为所有的收获,都是理所当然。你忙于享乐,却忘了自己还有不足,忘了要不断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可是我曾在安逸里,丢了赖以生存的技能,也差点丢掉了自己。所以,我知道一个女生,在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之下,需要用尽多少心思,耗费多少气力,才能重建自己。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2016年,正好知识付费刚刚兴起,我赶上了第一波红利。不到两年的时间,发展成了国内知识付费领域知名的MCN公司。有人说我逆袭,丑小鸭终于有机会站上绚丽的舞台,展翅高飞。
  但我觉得,自己更像一条毛毛虫,用尽全力,破茧而出。
  最终我明白了,你不能改变环境,你只能改变你自己。而往往,當你自己开始改变的时候,环境也跟着改变了。
  你最终去掉了那个不想要的自己,换回来一个想要的未来。
其他文献
黄梵,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1979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南京哀歌》《第十一诫》《浮色》等。曾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北京文学奖诗歌奖、汉语双年诗歌奖、金陵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朱夏妮这两首短诗,一首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另一首看似复杂,诗里包含的思想却十分迷人。
小的时候,陀螺是最爱玩的游戏工具。它可以是木头的、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用绳子仔细地一圈圈缠上,展臂一放,陀螺便颤颤巍巍地转动起来。想要它旋转得更快、更稳定、看上去更具美感,只有用手里的绳子一鞭鞭地抽打它。  无数孩子沉迷在这个游戏里。他们比赛,看谁的鞭子抽打得更响亮,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更漂亮……玩够了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伙儿喊个“一、二、三停”的口令,最后倒地的陀螺的主人
于海斌 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你突然间发现你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有时甚至只是
凉月满天  原名闫荣霞,《读者》签约作家。她的文字时而温婉纯净,如与桃花相映的江南女子;时而磅礴大气,尽显王者之风。看凉月满天的文字,无论是写他人还是自己、世事还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时空不断变换,但总归于平静。她总是以一个冷静的叙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画、热爱着这个世界和人们。文如其人,她做人的风格亦是如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  前几天下了两场雪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铜像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未来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令人痛心,而众多文物的流散与回归,也成为另一段传奇。  圆明园兽首每一次“回家”都是传奇  2007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竞拍成功,流失海外近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祖国。如今,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
清代诗人何钱,所留诗作不多,但有一首《普和看梅云》值得点赞: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年轻时读到它时,心有感动,感动在于一个“留”字。但还是未能记住,很快便忘掉了。后来,偶然读到漫画大家丰子恺先生的两幅同题漫画,印象便深刻起来。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另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就改了一个字,梅花改作桃花。而画面景致却有所
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听不到的摇滚。这两种曲风,让我常常对风级失去辨别力。  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烟囱。那是一家钢厂的所在地,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
苏轼论文,讲究“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他曾说过一段有名的话:“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  朱子好几次说过,东坡文字只是大势好,却不免疏漏,不可逐字检点。  周济说:“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  纪昀也说:“然东坡以雄视
2017年是美国女记者、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海伦·斯诺诞生110周年,也是她访问延安的80周年。她是《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续西行漫记》的作者。同埃德加·斯诺一样,她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事业铺路架桥奋斗了一生。  在中国与斯诺一见钟情  1931年夏天,24岁的海伦应聘担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见习秘书,同年8月1日抵达上海。当天,她就迫不及待地会见了在《密
我就喜欢这样慢悠悠地走啊走啊,没有人,走啊走啊,还是没有人。没有声音,停下来,侧耳仔细地听,还是没有声音。  几乎每天的下午时光,我都会进行一次漫长的散步。在河边平坦开阔的草地上一直向东面走,大约八公里后就到了河分岔的地方,那里的河水又宽又浅,流速很急。河中央卧着一块又一块雪白的大石头,水流在石头缝隙间冲起团团浪花。一靠近河,嘩啦啦的水声就猛地漫过了头顶,自言自语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在那里,地势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