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九篇雪》到《阿勒泰的角落》,從《羊道》系列到《冬牧场》李娟始终以一颗诚挚的心,书写她眼中的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生活琐事。阅读她的散文,总能唤起丰富的美感,这除了与作品题材和意向相关外,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她的散文朴实清新,童真活泼,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给文坛吹来一股独具特色的阿勒泰之风。
关键词:李娟散文;语言特色;朴素自然
散文是注重自我意识,颇具自创造精神的文体。优秀的散文能够体现作家创作的本质力量和充满生活体验的审美特质。阅读李娟的散文,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艺术语言对于作品的建构作用,而且可以感受到李娟对语言纯熟的驾驭能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对李娟散文的语言特色加以探索。
一、朴素自然,毫不晦涩
朴素自然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罢黜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以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我在乌鲁木齐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里呆着。乌鲁木齐总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我所能带给你们的礼物》)所有这些描述都带有着生活的原生形态,没有任何艺术雕琢的痕迹,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好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到生活本身的色泽和味道。李娟的散文用词特别浅显,几本散文集里几乎找不到生冷怪癖的字眼和拖沓冗长的句子,《叶尔保拉提一家(2)》一文中仅用几个精炼的动词“推“抓”“搓”“拧”“揉“清晰准确地把叶尔保拉妈妈能干强悍的形象勾画出来,使我们入临其境,如见其人。
二、纯真自然,风趣幽默
散文是能够集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和人格的文体,是作家的气质,修养,才情,趣味的自然流露。阿勒泰地区绝美的山川风物,逐水草而居的世俗生活,纯朴而温暖的民性深深滋养和浇灌着李娟的个性,使她如草原上的噙着露珠的牧草一般,纯真而美好。所以李娟在创作散文时多以平和,自然的心态,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日常生活,使她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纯真之美。面对让人为非作歹的老鼠,李娟以孩童一般善良纯真的心与老鼠进行了沟通和解,让顽劣的老鼠变得那般美好可爱以致读者忍不住要在老鼠被猫咬死后为着这怜的小生灵惋惜哀叹。读这种充满童心的纯真的文字,很容易忘却世俗的烦恼,走进李娟所建构的童话世界。
不同于王小波的深邃,贾平凹的智性,刘程亮的冷峻,李娟的幽默是轻松自然的,常常不是用一句俏皮话引你发笑,亦没有刻意的铺垫和渲染,而是捕捉生活中不谐调的、有幽默感的人事,经过艺术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使原有的幽默味更浓。《外婆的早饭》一文中写外婆捏橡皮小耗子,给玩具小青蛙拧发调、吃糖果……叙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但是因为渲染出了那种轻松的快乐的氛围,我们读来便饶有趣味,忍俊不禁,而且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便会被触动,陷入对自己过往生活场景的回忆里。李娟的这种轻松自然的幽默来源她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阿勒泰的风光很美丽,但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世外桃源,面对恶劣的环境,转场的艰辛,漫长的孤独,生活的劳绩她不粉饰也不故作深沉,她用睿智和旷达的精神态度把生命的苦难和生活的悲伤一笔荡去,化解为轻松幽默的文字。
三、情感浓郁,寓含哲理
情感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读李娟的散文,我们常常被她的文字所感染,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浸润着她浓郁的情感。对山川草木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对生活琐事的执着与肯定,对人生“诗意的裁判”都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在《外婆的草帽在风中飘扬》中,作者把对病榻上的外婆的愧疚,怜惜,爱戴,思念化为血泪文字,这种深沉,诚挚,凄切的情怀让人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她不满足于对生活浮光掠影的表现或对山水景物照相机般的记录,而是深入到对生活,生命内在本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掘与思考,启迪着我们的认识。“她至亲的亲人在几个小时前死了,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猪肉还要继续卖下去”(《卖猪肉的女儿》)老板娘哈萨克族牧民们,在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活极其沉重困苦,但在他们身上却表现出勤劳能干,勇武顽强,坚韧勇敢的美好品格。这种生命意识的言说,穿透了阿勒泰地区,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时,她也见证着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遭受破坏,李娟书写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写出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的欲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进行的无情破坏,透露出明显的生态意识,令我们不得不关注,反思和改变自身不健全的自然观。
四、结语
李娟先后出版《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在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羊道》三部曲。作品《羊道》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获赞誉无数草原,河流,森林,戈壁,骏马,牧人这些山川风物,民俗风情在李娟的笔下极具新疆地域风之美,李娟说:“如果说其中也有几篇漂亮文字,那倒不是我也得有多好,而是出于我所描述的对象自身的美好。”但事实上,没有李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没有她“朴素而准确,带着灵魂呼吸和生命印记”的极具个性的语言特色,这些人事景物不可能拥有直达我们心灵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海明.中国古代朴素美的理论及在散文发展史上的意义.文艺研究.2004.
[3]韩玲.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及成因.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4]赵彩芬.自然率真—论庄子审美思想对苏轼文艺观的影响.邢台学院学报.2005.
[5]王畅.“雕饰”与“朴素”——浅谈文学语言的美与真.河北大学学报.1980.
[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7]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董庆菊,聊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李娟散文;语言特色;朴素自然
散文是注重自我意识,颇具自创造精神的文体。优秀的散文能够体现作家创作的本质力量和充满生活体验的审美特质。阅读李娟的散文,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艺术语言对于作品的建构作用,而且可以感受到李娟对语言纯熟的驾驭能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对李娟散文的语言特色加以探索。
一、朴素自然,毫不晦涩
朴素自然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是平淡自然,简单真切,罢黜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雕琢,以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我在乌鲁木齐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里呆着。乌鲁木齐总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我所能带给你们的礼物》)所有这些描述都带有着生活的原生形态,没有任何艺术雕琢的痕迹,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美好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到生活本身的色泽和味道。李娟的散文用词特别浅显,几本散文集里几乎找不到生冷怪癖的字眼和拖沓冗长的句子,《叶尔保拉提一家(2)》一文中仅用几个精炼的动词“推“抓”“搓”“拧”“揉“清晰准确地把叶尔保拉妈妈能干强悍的形象勾画出来,使我们入临其境,如见其人。
二、纯真自然,风趣幽默
散文是能够集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和人格的文体,是作家的气质,修养,才情,趣味的自然流露。阿勒泰地区绝美的山川风物,逐水草而居的世俗生活,纯朴而温暖的民性深深滋养和浇灌着李娟的个性,使她如草原上的噙着露珠的牧草一般,纯真而美好。所以李娟在创作散文时多以平和,自然的心态,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日常生活,使她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纯真之美。面对让人为非作歹的老鼠,李娟以孩童一般善良纯真的心与老鼠进行了沟通和解,让顽劣的老鼠变得那般美好可爱以致读者忍不住要在老鼠被猫咬死后为着这怜的小生灵惋惜哀叹。读这种充满童心的纯真的文字,很容易忘却世俗的烦恼,走进李娟所建构的童话世界。
不同于王小波的深邃,贾平凹的智性,刘程亮的冷峻,李娟的幽默是轻松自然的,常常不是用一句俏皮话引你发笑,亦没有刻意的铺垫和渲染,而是捕捉生活中不谐调的、有幽默感的人事,经过艺术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使原有的幽默味更浓。《外婆的早饭》一文中写外婆捏橡皮小耗子,给玩具小青蛙拧发调、吃糖果……叙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但是因为渲染出了那种轻松的快乐的氛围,我们读来便饶有趣味,忍俊不禁,而且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便会被触动,陷入对自己过往生活场景的回忆里。李娟的这种轻松自然的幽默来源她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阿勒泰的风光很美丽,但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世外桃源,面对恶劣的环境,转场的艰辛,漫长的孤独,生活的劳绩她不粉饰也不故作深沉,她用睿智和旷达的精神态度把生命的苦难和生活的悲伤一笔荡去,化解为轻松幽默的文字。
三、情感浓郁,寓含哲理
情感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读李娟的散文,我们常常被她的文字所感染,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浸润着她浓郁的情感。对山川草木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对生活琐事的执着与肯定,对人生“诗意的裁判”都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在《外婆的草帽在风中飘扬》中,作者把对病榻上的外婆的愧疚,怜惜,爱戴,思念化为血泪文字,这种深沉,诚挚,凄切的情怀让人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她不满足于对生活浮光掠影的表现或对山水景物照相机般的记录,而是深入到对生活,生命内在本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掘与思考,启迪着我们的认识。“她至亲的亲人在几个小时前死了,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猪肉还要继续卖下去”(《卖猪肉的女儿》)老板娘哈萨克族牧民们,在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活极其沉重困苦,但在他们身上却表现出勤劳能干,勇武顽强,坚韧勇敢的美好品格。这种生命意识的言说,穿透了阿勒泰地区,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时,她也见证着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遭受破坏,李娟书写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写出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的欲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进行的无情破坏,透露出明显的生态意识,令我们不得不关注,反思和改变自身不健全的自然观。
四、结语
李娟先后出版《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在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羊道》三部曲。作品《羊道》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获赞誉无数草原,河流,森林,戈壁,骏马,牧人这些山川风物,民俗风情在李娟的笔下极具新疆地域风之美,李娟说:“如果说其中也有几篇漂亮文字,那倒不是我也得有多好,而是出于我所描述的对象自身的美好。”但事实上,没有李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没有她“朴素而准确,带着灵魂呼吸和生命印记”的极具个性的语言特色,这些人事景物不可能拥有直达我们心灵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海明.中国古代朴素美的理论及在散文发展史上的意义.文艺研究.2004.
[3]韩玲.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及成因.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4]赵彩芬.自然率真—论庄子审美思想对苏轼文艺观的影响.邢台学院学报.2005.
[5]王畅.“雕饰”与“朴素”——浅谈文学语言的美与真.河北大学学报.1980.
[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7]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董庆菊,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