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检测科技 卫护食药安全——赵美瑾教授

来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美瑾教授,辽宁沈阳人,1967年8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2010年获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先后获评获聘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国家执业中药师、辽宁省标准化专家、辽宁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等职,现任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食品药品快检中心副主任、授权签字人及质量负责人。
其他文献
RNAi是由dsRNA引发的,靶向目的基因的高效与特异的基因沉默技术。由于其高效性、特异性和便捷性,RNAi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高通量目的基因筛选、基因治疗、药物靶标预测和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领域。考虑到RNAi效率、安全性和预期靶基因下调的潜在障碍,RNAi提供高效防治应用的前提是以合适的方式递送效应RNA。本文对近期农业重要性害虫和病媒害虫防治应用中开发的RNAi递送系统进行综述,对这些RNAi递送系统的干扰效率和多重进入位点作了比较,并展望了RNAi递送系统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完善RN
血蓝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呼吸蛋白,参与昆虫的氧气转运、免疫防御和蛋白存储等多种生理过程,并显著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近年来,血蓝蛋白在不完全变态昆虫中被陆续报道;血蓝蛋白的进化及功能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本文系统综述昆虫血蓝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并重点探讨血蓝蛋白对昆虫氧气转运和低氧适应的影响。
期刊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与回顾梳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自1972年出现第一篇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的旅游研究论文以来,旅游实验研究经历了实验研究引入旅游应用阶段(1972—2010年)、旅游实验研究范式形成阶段(2011—2017年)和旅游研究实验化转向阶段(2018年—)3个阶段。文章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主要实验类型、研究主题与因变量、样本与容量、分组设计等方法应用层面的问题,以期描绘出旅游实验研究演进的过程,应用于哪些旅游问题及如何应用的基本情况。文章最后提出未来旅游实验研究有望在范式建构、
\"重写外国史小说\"是晚清时期新出现的小说类型。长期以来,学界对其文学价值多有质疑,但均肯定其知识启蒙价值。本文以《泰西历史演义》为个案,考察了其文本生产过程,包括文体转换、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节、细节、情境、措辞的重组,认为经过一系列的增删改易,其中的历史\"知识\"已严重变形,不再具有知识启蒙价值;同时,又因为表达了作者的政见,并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形式和语言,这类小说又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四个因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是基础,又是核心。利用信息沟及基于课文的情节重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理论创新发展研究需要从教育理念与目的、教学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性质等方面展开,以助推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信息技术整合大学英语课内外教学模式,构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理论框架结构,以及符合应用型本科英语的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为此,由程辉撰写的《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教学模式探究》一书,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的】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成虫发生规律,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间罩网,定点观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动态、虫体大小、发生数量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初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偏小;7月下旬-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虫体的长度与宽度明显增大,8月上中旬,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羽化出土成虫数量明显下降,成虫虫体的长度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民族振兴工程,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涉农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利用好自身特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舞台大放光彩。涉农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发展体系和特色,重点可以从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撑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出了“理论+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路径为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等多元化人才;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大学生“三下乡”、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平台为乡村振兴给予科技服务;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理论研究、撰写文章、出版书籍等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表明,由于尺寸12.5 mm×1.2 mm×0.5 mm的Si/BDD电极在核磁检测区的体积较小且电极材料厚度较薄,因此该电极对射频场的阻碍较小,对磁场均匀性破坏也相应较小。运用自制的EC-NMR电解池并以经典的对苯二酚(QH2)电氧化生成对苯二醌(Q)作为模型体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