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重要病因.轮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病毒表面两种外壳蛋白与细胞表面唾液酸、整合素、热应激同源蛋白70等多种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就轮状病毒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作了简要论述.
其他文献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引起性传播疾病、失明和肺炎等疾病。衣原体可能已经进化出调控宿主细胞的若干机制,通过改变宿主细胞蛋白位置,干扰宿主细胞凋亡信号
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PPS)特异性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年来经历了两次主要改进。介绍了WHO推荐的人血清抗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究发现,膜
作者研究了具有不同临床征象的病人其乙肝病毒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在这项研究中总共登记了516名病人,包括130名病人患急性乙型肝炎,239名病人患慢性乙型肝炎以及146名病人患
预防接种是保护个体对抗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在中国使用了2种日本脑炎病毒疫苗;即Vero细胞衍生性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在小鼠模型中鉴定
鉴于结核病仍然是全球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故迫切需求一种新的疫苗。结核亚单位疫苗已经显示出在人类能诱导强有力的免疫应答,并在HIV地方流行区可作为一种BCG的替代疫苗
为了缩短病毒疫苗研究和生产的时间,应以宿主细胞系作为表达系统来生产抗多组病毒病原体的病毒性疫苗。选择的作为表达系统的各细胞系,就其对于脊灰病毒、A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
大量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细胞时,病毒编码的蛋白或DNA可以扰乱细胞周期通路:促进细胞向S期转化或者使细胞静息于G2/M期.在细胞内,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其包含了由DNA损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可通过蚊虫传播,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从轻微发热到严重的并发症,称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过去50年,全球登革热感染病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