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语言的古生物学定量分析实践平台:理念、构建与教学实验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教学现状,提出引入R语言进行古生物学定量分析实践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擅长数据分析的古生物学专业人才为导向,在R语言基础教学、古生物学数据集建设、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最近新见一件战国齐国封泥,通过字形与辞例的比对,可释为“节(即)墨事(吏)()(徙)()(盐)之鉨(玺)”,“节”与“墨”吏“字形皆具有齐文字特征,”()“是”盐“字的初文,此封泥的”()“字可以补充战国齐文字”盐\"字字形演变的环节.
“卜”在明清写本文献中习见,它既可以作为汉字使用,也可以作为构字部件出现,亦可用作文献抄写中的删除符号.通过考察“卜”形的不同使用情况,展示出汉字构形演变的复杂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同类文献录文和释读的准确性,同时揭示出明清写本文献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
“挥斥”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田子方》,后世多有使用.当前注家多在《庄子》郭象注和《列子》张湛注的基础上加以引申.结合《淮南子·原道》之“柝八极”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之“泝八埏”,本文指出“挥斥”一词当读作“(闈)拓”,与“开拓”同义.
吕叔湘先生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类,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本文作者同意吕先生的观点.裘锡圭主张“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字符的性质确定的是文字的内部结构,不是文字的性质.按照裘锡圭的理论,英文应该是音符文字,可是他同意英文是音素文字,这采用的正是吕先生的观点.汉字的优点主要有:一、可以区分同音语素;二、可以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始终能完满地记录汉语;三、带有丰富的汉文化;四、具有一定的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能力.
《战国文字字形表》是一部新出的战国文字工具书,在汇集新材料、吸收新的考释成果等方面成就突出.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疏误,如所收字形有误、考释不当,以及字形遗漏等.本文针对其问题进行订补,包括校字形、校考释、补异体和补系别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根据《肩水金关汉简(叁)》所公布的红外线图版和释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肩水金关汉简部分简文提出新看法.文中共校读8条释文,改释10字.
在甲骨文中没有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吾”.很多学者依据金文认为人称代词的“吾”产生于西周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吾”产生于春秋中前期,属于东部地区的方言用字,并非产生于西周时代.今本《尚书·微子》的写定年代在春秋中前期以后,但其产生则远在西周以前,不能因为出现有春秋时代才产生的人称代词“吾”,就将其产生的时代拉后.利用语言学的方法考证古文献的时代性,要注意该文献的产生年代和最后的抄写年代的不同.西周文献在传抄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混入春秋战国时代的语言文字,这样的流变现象只能表明该文献的最后抄写时代,不能据此判定
北京科技大学昌平创新园区结合园区内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建大器、看大局、求大用三个维度,谋划新时代科研育人路径与模式.
《宋代墓志辑释》是宋代墓志著录的最新成果,全书共收录宋代墓志拓片226方,且大多是新出土或尚未发表的墓志,对研究宋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人物传记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某些原因,《宋代墓志辑释》在对墓志拓片进行文字校读时多有疏误.文章运用文字学、文献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疏误提出斠补意见,以期对宋代墓志的整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章揭举十余则宋元明清禅宗文献的疑难俗字,主要通过版本对勘,异文互参,辨形证义,并系联历代俗字形体,结合汉字俗写的一般规律,沟通字形关系,梳理变易路径.文章对禅宗文献整理、近代汉字研究和大型字书修订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