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建瓴汤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4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与治疗组67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建瓴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分别记录干预前患者的年龄、病程、既往史积分、伴发病积分;4周后的椎动脉血流值(Q值)、安全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入组后8周时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椎动脉血流值,并分析入组时椎动脉血流与年龄、病程、既往史积分、伴发病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在干预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量(LQ)、右侧椎动脉血流量(RQ)、椎动脉总血流量值(Q值)均较入组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干预后左侧血管内径(LD)、右侧血管内径(RD)较入组时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Q、Q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左侧速度时间积分(LVTI)、右侧速度时间积分(RVTI)、总速度时间积分(VTI)均较入组时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D、R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入组时Q值与既往史积分、伴发病积分、病程均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瓴汤能够有效且安全的改善"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椎动脉血流与发病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