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要在无线宽带方面重现过去十年的‘移动奇迹’,我们需要充分利用4G将带来的更快的速率优势,通过创造性的新应用和新业务带来下一波令人振奋的创新浪潮。”
--哈玛德?图雷博士(Dr.HamadounToure),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从2G到3G,移动通信行业实现了从单纯的语音通讯到数据业务的跨越,3G的商用化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世界,悄然地改变着传统互联网以PC为中心的构成。这种结构的改变,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各类方便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我们仅需要智能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包括天气、票务、出行和微信交流等各种信息,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来收发邮件、阅读文档及浏览网页等传统商用任务,而不再需要到办公室打开PC后才能查询,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悄然提升。当然,假如你是游戏爱好者,3G也让掌上游戏变得无比便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3G网络、从软件商店中下载喜欢的游戏-手机游戏的品质固然无法同任天堂的专业掌机相比,但任天堂们会郁闷地发现,传统、守旧的掌机越来越不受欢迎,手机游戏市场却高速膨胀。
从某种意义上说,3G重新改 造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的概念第一次变成真切的现实,而移动互联网表现出的强劲势头也表明,一个新的时代由此降临。此时,更先进的4G技术也开始迈向了商用化,高达100Mb/s的超高速接入将无线互联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而这也意味着应用模式的巨大转变:云计算取代单机计算成为主流,信息流的获取方式也将从用户搜索寻取到自动推送,基础设施的进化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G将要实现的目标
3G标准最初的设计目标是2Mb/s~4Mb/s级别的无线接入能力,在十几年前这的确是了不起的目标。但互联网信息的高速膨胀超乎当时的想象,用户对于网络速度的要求也几乎无止境。当3G刚刚进入商用化的时候,以提升性能为目的的增强性技术就开始涌现,这主要就是“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SDPA。
HSDPA仍然基于3G基础技术,但它支持一项名为HS-DSCH的通讯技术,HS-DSCH的全称为“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意思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该通道专门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像之前3G系统一样数据信号和语音信号共享相同的通道。同时,不同的用户在时分和码分上动态共享这一数据信道的编码和传送,并可实现系统级的最优调度机制。调制技术方面,HSDPA采用了16QAM调制技术,其峰值速率能力是QPSK(WCDMA3GPP R99在下行传输中采用的调制技术)的两倍,频带利用率比传统的QPSK更高。在HSDPA的帮助下,3G网络可以提供14.4Mb/s的下行速率-虽然用户在实际接入中不可能达到这项标准,但实现2Mb/s左右的速率不成问题,这也能满足时下移动宽带的需求了。
与HSDPA并立的是HSUPA,不过它针对的是数据的上传,可以支持最高5.7Mb/s的上传速率,在云计算应用逐渐兴起的今天,上传性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未来用户的文档、照片、音乐、通讯录等各类文件都可以通过云端同步,更快的上传性能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HSDPA和HSUPA也被并称为HSPA,这项3G增强技术可适用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项标准,其中TD版的技术就称为TD-HSDPA,业界也有人将HSPA称为3.5G技术,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表明了通往4G时代的方向。
4G标准的制定,无疑应该着眼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需求,这意味着新标准将具备史无前例的前瞻性,同时,从2G到3G过渡的高昂成本让所有电信企业不堪重负,3G到4G的平滑过渡就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性能方面,未来十年100Mb/s级别的高速互联网将成为标准,云计算应用从新颖概念变成标准,互联网成为类似于电力、用水一样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而4G标准必须具备可承载这些应用的足够性能。国际电联各成员一般都默认4G标准要求具备100Mb/s的下载速度,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Mb/s,从而满足所有用户对于各类无线服务的要求。再者,3G时代过多的技术标准给运营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各成员都希望4G时代尽量做到标准和设备层面的统一。
4G的商用化进程
4G标准尚未尘埃落定,商用化的进程却先已展开。其实早在2010年3月,瑞典Telia就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升级LTE网络,为用户提供80Mb/s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而澳洲电讯(Telstra)则在2011年8月29日推出首个商用LTE服务,并逐步实现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CBD)的覆盖,尽管这更多属于试用性质,但也标志着应用进程的开始。
国际电联日前在日内瓦发起呼吁,希望全球移动运营商迅速部署基于4G技术的移动宽带网络。同时,它还敦促各国政府在税收方面进行减免,以推进4G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中国移动是对LTE态度最积极的运营商,TD-SCDMA网络的种种问题让这家电信老大吃尽苦头,这一次它们将翻身砝码压在TD-LTE标准中。截至2011年9月份,广州、深圳、上海、厦门等6个城市的规模试验网都已开始建设,着手于商业应用的测试。而在2012年,TD-LTE规模试验和部署将全面扩大,如果试验网进展顺利,那么中国移动将于2013年在深圳、杭州等城市启动TD-LTE试商用,这也意味着中国的4G到来时间将早于我们的预计。
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到资费等问题的制约,3G和2G将长久地并存。同样,4G与3G、2G也是如此,4G在高速互联方面的优势令用户难以拒绝,它也将带来无线互联网的一次革命,但面对可以预见的高昂资费,4G要想进入普及任重道远。
--哈玛德?图雷博士(Dr.HamadounToure),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从2G到3G,移动通信行业实现了从单纯的语音通讯到数据业务的跨越,3G的商用化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世界,悄然地改变着传统互联网以PC为中心的构成。这种结构的改变,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各类方便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我们仅需要智能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包括天气、票务、出行和微信交流等各种信息,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来收发邮件、阅读文档及浏览网页等传统商用任务,而不再需要到办公室打开PC后才能查询,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悄然提升。当然,假如你是游戏爱好者,3G也让掌上游戏变得无比便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3G网络、从软件商店中下载喜欢的游戏-手机游戏的品质固然无法同任天堂的专业掌机相比,但任天堂们会郁闷地发现,传统、守旧的掌机越来越不受欢迎,手机游戏市场却高速膨胀。
从某种意义上说,3G重新改 造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的概念第一次变成真切的现实,而移动互联网表现出的强劲势头也表明,一个新的时代由此降临。此时,更先进的4G技术也开始迈向了商用化,高达100Mb/s的超高速接入将无线互联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而这也意味着应用模式的巨大转变:云计算取代单机计算成为主流,信息流的获取方式也将从用户搜索寻取到自动推送,基础设施的进化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G将要实现的目标
3G标准最初的设计目标是2Mb/s~4Mb/s级别的无线接入能力,在十几年前这的确是了不起的目标。但互联网信息的高速膨胀超乎当时的想象,用户对于网络速度的要求也几乎无止境。当3G刚刚进入商用化的时候,以提升性能为目的的增强性技术就开始涌现,这主要就是“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SDPA。
HSDPA仍然基于3G基础技术,但它支持一项名为HS-DSCH的通讯技术,HS-DSCH的全称为“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意思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该通道专门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像之前3G系统一样数据信号和语音信号共享相同的通道。同时,不同的用户在时分和码分上动态共享这一数据信道的编码和传送,并可实现系统级的最优调度机制。调制技术方面,HSDPA采用了16QAM调制技术,其峰值速率能力是QPSK(WCDMA3GPP R99在下行传输中采用的调制技术)的两倍,频带利用率比传统的QPSK更高。在HSDPA的帮助下,3G网络可以提供14.4Mb/s的下行速率-虽然用户在实际接入中不可能达到这项标准,但实现2Mb/s左右的速率不成问题,这也能满足时下移动宽带的需求了。
与HSDPA并立的是HSUPA,不过它针对的是数据的上传,可以支持最高5.7Mb/s的上传速率,在云计算应用逐渐兴起的今天,上传性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未来用户的文档、照片、音乐、通讯录等各类文件都可以通过云端同步,更快的上传性能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HSDPA和HSUPA也被并称为HSPA,这项3G增强技术可适用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项标准,其中TD版的技术就称为TD-HSDPA,业界也有人将HSPA称为3.5G技术,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表明了通往4G时代的方向。
4G标准的制定,无疑应该着眼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需求,这意味着新标准将具备史无前例的前瞻性,同时,从2G到3G过渡的高昂成本让所有电信企业不堪重负,3G到4G的平滑过渡就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性能方面,未来十年100Mb/s级别的高速互联网将成为标准,云计算应用从新颖概念变成标准,互联网成为类似于电力、用水一样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而4G标准必须具备可承载这些应用的足够性能。国际电联各成员一般都默认4G标准要求具备100Mb/s的下载速度,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Mb/s,从而满足所有用户对于各类无线服务的要求。再者,3G时代过多的技术标准给运营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各成员都希望4G时代尽量做到标准和设备层面的统一。



4G的商用化进程
4G标准尚未尘埃落定,商用化的进程却先已展开。其实早在2010年3月,瑞典Telia就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升级LTE网络,为用户提供80Mb/s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而澳洲电讯(Telstra)则在2011年8月29日推出首个商用LTE服务,并逐步实现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CBD)的覆盖,尽管这更多属于试用性质,但也标志着应用进程的开始。
国际电联日前在日内瓦发起呼吁,希望全球移动运营商迅速部署基于4G技术的移动宽带网络。同时,它还敦促各国政府在税收方面进行减免,以推进4G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中国移动是对LTE态度最积极的运营商,TD-SCDMA网络的种种问题让这家电信老大吃尽苦头,这一次它们将翻身砝码压在TD-LTE标准中。截至2011年9月份,广州、深圳、上海、厦门等6个城市的规模试验网都已开始建设,着手于商业应用的测试。而在2012年,TD-LTE规模试验和部署将全面扩大,如果试验网进展顺利,那么中国移动将于2013年在深圳、杭州等城市启动TD-LTE试商用,这也意味着中国的4G到来时间将早于我们的预计。
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到资费等问题的制约,3G和2G将长久地并存。同样,4G与3G、2G也是如此,4G在高速互联方面的优势令用户难以拒绝,它也将带来无线互联网的一次革命,但面对可以预见的高昂资费,4G要想进入普及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