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仍“居高难下”。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学生辍学的现状以及危害,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可以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一定参考。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五年制高职;辍学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2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国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做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由此可见,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乡村振兴加以重视。
实现乡村振兴不能靠单打独斗,要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仍“居高难下”,当然这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提高乡村地区義务教育后,中职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目前,职业教育是农村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的一个重要分流方向,为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一、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文件内容,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二)五年制高职
五年制高职,也称五年制大专,于1983年11月提出并开始受到关注。它属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生源主要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其学制一般采用五年一贯制或者采用“3+2”“2+3”学制。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三)“高”辍学率
“高”辍学率或者辍学率“居高难下”都是相对而言。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辍学率相对较高,且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所以这里研究的辍学率,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率。
二、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和危害
(一)辍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辍学率,但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的辍学率仍旧不低。笔者老家所在的乡村,很多孩子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但接下来继续学习的孩子却不多。这些辍学的孩子以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导致成绩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这也是很多落后乡村地区的共同现象。
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很少出现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就读的情况了,但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现象还不容乐观。这些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位或不当,导致成绩跟不上,学习兴趣不浓,考不上相应的高中,所以学习就止步在了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要么由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要么就寄宿在学校,导致孩子对学习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辍学。
(二)辍学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这些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辍学既不利于自身身心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又影响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乡村振兴。
1.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辍学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一是辍学未成年人劳动力素质低下,他们过早踏入社会,很难去从事那些高技术性的劳动。二是部分辍学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陈旧,与新知识、新技术几乎没有交集,只能在家务农,导致生活贫困。三是部分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辍学未成年人,踏入社会后便过早成立家庭,养儿生女,他们自己还不成熟,认知也不高,易陷入后代重蹈覆辙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2.对社会治安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未成年人辍学影响社会治安。一是这些人一旦离开学校就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不管”的对象,成为潜在犯罪的高危人群,他们极易受外界影响,此时社会上不良小团体和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导致这些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二是辍学未成年人是未成年犯罪的主力军。据路琦等的《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犯的居住地主要在农村,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未毕业的教育经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尤其显著。
3.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未成年人辍学很影响社会稳定。一是易成为交通事故受害对象。这部分人没有学习压力,多数又无人看管,整日无所事事,于是三五成群,到处浪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易成为犯罪的侵害对象。未成年思想上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部分人好逸恶劳,爱慕虚荣,极易被坑蒙拐骗。三是流浪及缺乏生存技能。他们没有生活技能,又无人教导,到处流浪。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的作用
五年制高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犯罪,为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犯罪
五年制高职为接受完义务教育的農村学生提供了分流方向,有利于降低乡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这些学生,与那些接受完义务教育便走上社会的学生相比,在学校既能学技能又能长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的犯罪。
五年制高职入学门槛相对来说不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没那么严。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乡村学生来说是一条很好的继续学习途径。职业教育具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培养学生现代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还渗透国家战略需求,这有利于开拓这些学生的个人视野。
(二)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人才振兴,根本是教育振兴。唐锡海等(2019)指出,乡村振兴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模式创新,同理,职业教育也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助力精准扶贫。
义务阶段后的学生迈入高职院校经过学校的洗礼后,思想观念、见识、素质都有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可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观念素质,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实现数量优势的“人口红利”向质量为主的“人口二次红利”转变。经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这些学生,学成后,如果回到乡村,将成为乡村振兴所需的新型农民,他们将赶超他们的父辈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五年制高职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学生辍学有很多好处,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五年制高职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仍“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家对职业教育专业了解不够或者压根不感兴趣;二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差生”才去职业学校,这类学校只是“差生”的收容所,读出来作用不大;三是大家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对五年制高职对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的作用认识也还不到位;四是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和办学体系还有待提高。
(二)解决对策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初中学校的宣传。这样才有可能发挥五年制高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多的作用。
一方面在这些学校可以适当提早引进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认识和了解,尽早受到职业教育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发展观。
另一方面乡村中学的领导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也可以定期组织乡村中学的学生到五年制高职学校体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尤其是那些实训实操阶段的体验,使这些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面、正确、真实的理解和认识。五年制高职学校则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到这些中学进行交流,面对面传授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体验。
此外,五年制高职学校要立足职业教育的根本和关键,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办学体系,让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贴合乡村振兴的需要。
五、结语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可以说,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在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学生的辍学率,必须控辍保学。期间,一条高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的作用。五年制高职为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优的分流去向,降低了乡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了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18-01-02.
[2]李晓宁.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8.
[3]陈晓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11).
[4]路琦,董泽史,姚东,等.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J].犯罪研究,2015(3).
[5]余长江.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6]王平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2).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五年制高职;辍学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2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国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做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由此可见,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乡村振兴加以重视。
实现乡村振兴不能靠单打独斗,要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仍“居高难下”,当然这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提高乡村地区義务教育后,中职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目前,职业教育是农村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的一个重要分流方向,为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一、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文件内容,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二)五年制高职
五年制高职,也称五年制大专,于1983年11月提出并开始受到关注。它属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生源主要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其学制一般采用五年一贯制或者采用“3+2”“2+3”学制。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三)“高”辍学率
“高”辍学率或者辍学率“居高难下”都是相对而言。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辍学率相对较高,且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所以这里研究的辍学率,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率。
二、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和危害
(一)辍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辍学率,但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的辍学率仍旧不低。笔者老家所在的乡村,很多孩子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但接下来继续学习的孩子却不多。这些辍学的孩子以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导致成绩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这也是很多落后乡村地区的共同现象。
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很少出现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就读的情况了,但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现象还不容乐观。这些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位或不当,导致成绩跟不上,学习兴趣不浓,考不上相应的高中,所以学习就止步在了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要么由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要么就寄宿在学校,导致孩子对学习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辍学。
(二)辍学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这些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辍学既不利于自身身心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又影响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乡村振兴。
1.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辍学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一是辍学未成年人劳动力素质低下,他们过早踏入社会,很难去从事那些高技术性的劳动。二是部分辍学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陈旧,与新知识、新技术几乎没有交集,只能在家务农,导致生活贫困。三是部分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辍学未成年人,踏入社会后便过早成立家庭,养儿生女,他们自己还不成熟,认知也不高,易陷入后代重蹈覆辙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2.对社会治安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未成年人辍学影响社会治安。一是这些人一旦离开学校就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不管”的对象,成为潜在犯罪的高危人群,他们极易受外界影响,此时社会上不良小团体和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导致这些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二是辍学未成年人是未成年犯罪的主力军。据路琦等的《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犯的居住地主要在农村,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未毕业的教育经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尤其显著。
3.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义务教育阶段后未成年人辍学很影响社会稳定。一是易成为交通事故受害对象。这部分人没有学习压力,多数又无人看管,整日无所事事,于是三五成群,到处浪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易成为犯罪的侵害对象。未成年思想上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部分人好逸恶劳,爱慕虚荣,极易被坑蒙拐骗。三是流浪及缺乏生存技能。他们没有生活技能,又无人教导,到处流浪。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的作用
五年制高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犯罪,为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犯罪
五年制高职为接受完义务教育的農村学生提供了分流方向,有利于降低乡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这些学生,与那些接受完义务教育便走上社会的学生相比,在学校既能学技能又能长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的犯罪。
五年制高职入学门槛相对来说不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没那么严。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后辍学的乡村学生来说是一条很好的继续学习途径。职业教育具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培养学生现代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还渗透国家战略需求,这有利于开拓这些学生的个人视野。
(二)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人才振兴,根本是教育振兴。唐锡海等(2019)指出,乡村振兴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模式创新,同理,职业教育也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助力精准扶贫。
义务阶段后的学生迈入高职院校经过学校的洗礼后,思想观念、见识、素质都有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可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观念素质,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实现数量优势的“人口红利”向质量为主的“人口二次红利”转变。经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这些学生,学成后,如果回到乡村,将成为乡村振兴所需的新型农民,他们将赶超他们的父辈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五年制高职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学生辍学有很多好处,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五年制高职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仍“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家对职业教育专业了解不够或者压根不感兴趣;二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差生”才去职业学校,这类学校只是“差生”的收容所,读出来作用不大;三是大家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对五年制高职对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辍学率的作用认识也还不到位;四是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和办学体系还有待提高。
(二)解决对策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初中学校的宣传。这样才有可能发挥五年制高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辍学率多的作用。
一方面在这些学校可以适当提早引进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认识和了解,尽早受到职业教育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发展观。
另一方面乡村中学的领导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也可以定期组织乡村中学的学生到五年制高职学校体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尤其是那些实训实操阶段的体验,使这些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面、正确、真实的理解和认识。五年制高职学校则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到这些中学进行交流,面对面传授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体验。
此外,五年制高职学校要立足职业教育的根本和关键,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办学体系,让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贴合乡村振兴的需要。
五、结语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可以说,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在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后乡村学生的辍学率,必须控辍保学。期间,一条高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的作用。五年制高职为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优的分流去向,降低了乡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了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18-01-02.
[2]李晓宁.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8.
[3]陈晓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11).
[4]路琦,董泽史,姚东,等.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J].犯罪研究,2015(3).
[5]余长江.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6]王平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