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0年的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中,陈佩斯在台上表演时曾说:“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这句经典台词套用到当下的手机操作系统(OS)上毫无违和感——随着近期苹果iOS系統中“后门”的曝光,原本被认为更为安全的iPhone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危险程度有时甚至比饱受诟病的安卓(Android)还要高。
一时间,OS安全问题如同一条附着的毛毛虫让原本光鲜亮丽的“苹果”开始腐烂,上海公务员甚至开始陆续使用国产加密手机。不过,普通民众对于苹果手机不必如此惊慌。国内手机安全厂商网秦对《新民周刊》表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iPhone,隐私信息可能被苹果公司获取;而使用安卓手机,隐私信息可能被多家公司获取,区别并不大。”业内人士指出,正是手机用户越狱或者轻易下载App的习惯,让自己的手机不时处于危险境地。而任何一款手机OS,都无法保证其绝对的安全性。
智能手机的“三国演义”
自摩托罗拉在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台便携式电话至今,手机从只能打电话的“板砖”,发展到今天的多功能用户终端,成为现代人的随身必需品。
用户在选择智能手机的时候,OS无疑是考虑因素之一。从最初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一统江湖,到2007年苹果公司的iOS横空出世,其前沿的理念、人性化的设计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看法。2008年,谷歌推出的安卓系统,凭借其开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塞班在两大巨头夹击下很快失势。2010年,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以下简称“WP”)加入混战。 迄今为止,智能机市场被这三款OS瓜分,就连安全性能居高的黑莓只能喝点汤。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近日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全球分布情况,目前安卓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历史最高值84.6%,因为包括低端智能机在内的诸多手机品牌都配备这一OS;只有iPhone手机使用的iOS的从去年的13.4%下降到11.9%;WP现状堪忧,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8%下降到2.7%;而黑莓系统市场份额更是由去年同期的2.4%下降到了0.6%。
这一市场格局也延伸到中国内地。根据百度2014年第二季度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安卓手机在中国的份额已高达79%,iOS为13%,而WP和其他小众手机OS的市场份额都在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份额并不和手机OS的安全性成正比。国外科技网站Digital Trends表示,苹果公司的iOS在系统更新和安全方面都胜过谷歌的安卓和微软的WP。
Digital Trends总结道:“三大平台在系统更新上都做得不错,每隔几个月都会推送比较大范围变化的升级来修复bug。另外由于苹果和微软都是自己控制着系统的升级节奏,因此要比安卓在兼容性和实时性上更胜一筹。此外,虽然苹果每年都会留下一些去年的产品在市面上销售,但是系统碎布片化的问题却解决得最好。而当年微软抛弃Windows Phone 7用户、谷歌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都让用户记忆深刻。除非你使用的是Nexus设备,才会第一时间收到来自谷歌的更新,否则无论是索尼、三星还是LG,如果OEM厂商不行动,你有可能永远无法升级。另外一部分用户还是受限于运营商,不一定有资格体验最新的安卓或WP系统特性。”
Digital Trends还指出,大部分的恶意应用针对的目标都是安卓设备,因此安全问题永远是谷歌要面对的最大障碍,除非用户只去Google Play和三星的应用商店下载App。而苹果在这方面比较到位,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尤其是最新的TouchID指纹识别和与IBM合作面向企业用户,可以帮助苹果更好保证客户的安全。至于WP系统,目前由于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并没有太多的恶意软件对它感兴趣,不过微软在商业用户中的安全口碑不错。
iOS 与安卓之争
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是目前主流的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面对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的攻击,安卓系统的使用者恐怕更加深有体会。以美国为例,根据F-Secure安全公司2014年3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针对安卓手机的恶意软件的占比从2012年的79%增长到了2013年的97%。
中国市场也不容乐观。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2014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中国内地90%的手机病毒都出现在安卓平台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腾讯手机管家截获安卓病毒包总数为327626个。不过,随着安卓系统漏洞修复能力提升和手机安全软件的大规模普及,安卓手机病毒已从2012-2013年经历几何式高速增长之后在2014年逐步趋于平缓。
安卓系统之所以更容易成为手机安全重灾区,在于它的源代码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而iOS系统不公开源代码。
就在今年7月,苹果公司承认了iOS系统存在安全“后门”。在“全球黑客大会”上,该“后门”被曝可以绕过手机备份加密系统,直接把手机和一台预设的所谓“可信任电脑”建立联系,下载手机中的全部数据。对此,外界担心这一功能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所利用,成为政府监控项目的工具,严重侵犯个人隐私。
移动计算与移动信息安全专家邹仕洪表示,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苹果手机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 主要是苹果公司对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审核比较严格。而且,“后门”程序为少数人所利用,也仅为实现一些特殊目的,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并没有被“后门”监控的价值。但对于党政军内的公职人员、科研单位等掌握重要信息的人员来说,苹果的“后门”的危险性可能大于安卓。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安卓系统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针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开发更多的内容软件,丰富该平台上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全世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在该平台上不断发现漏洞,使其得到适时的修补。在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开发者很难明目张胆地故意放入类似的漏洞,因为它们容易被发现。但在封闭的操作系统中,如果开发者故意设置漏洞,就很难被发现。
这句经典台词套用到当下的手机操作系统(OS)上毫无违和感——随着近期苹果iOS系統中“后门”的曝光,原本被认为更为安全的iPhone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危险程度有时甚至比饱受诟病的安卓(Android)还要高。
一时间,OS安全问题如同一条附着的毛毛虫让原本光鲜亮丽的“苹果”开始腐烂,上海公务员甚至开始陆续使用国产加密手机。不过,普通民众对于苹果手机不必如此惊慌。国内手机安全厂商网秦对《新民周刊》表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iPhone,隐私信息可能被苹果公司获取;而使用安卓手机,隐私信息可能被多家公司获取,区别并不大。”业内人士指出,正是手机用户越狱或者轻易下载App的习惯,让自己的手机不时处于危险境地。而任何一款手机OS,都无法保证其绝对的安全性。
智能手机的“三国演义”
自摩托罗拉在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台便携式电话至今,手机从只能打电话的“板砖”,发展到今天的多功能用户终端,成为现代人的随身必需品。
用户在选择智能手机的时候,OS无疑是考虑因素之一。从最初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一统江湖,到2007年苹果公司的iOS横空出世,其前沿的理念、人性化的设计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看法。2008年,谷歌推出的安卓系统,凭借其开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塞班在两大巨头夹击下很快失势。2010年,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以下简称“WP”)加入混战。 迄今为止,智能机市场被这三款OS瓜分,就连安全性能居高的黑莓只能喝点汤。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近日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全球分布情况,目前安卓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历史最高值84.6%,因为包括低端智能机在内的诸多手机品牌都配备这一OS;只有iPhone手机使用的iOS的从去年的13.4%下降到11.9%;WP现状堪忧,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8%下降到2.7%;而黑莓系统市场份额更是由去年同期的2.4%下降到了0.6%。
这一市场格局也延伸到中国内地。根据百度2014年第二季度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安卓手机在中国的份额已高达79%,iOS为13%,而WP和其他小众手机OS的市场份额都在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份额并不和手机OS的安全性成正比。国外科技网站Digital Trends表示,苹果公司的iOS在系统更新和安全方面都胜过谷歌的安卓和微软的WP。
Digital Trends总结道:“三大平台在系统更新上都做得不错,每隔几个月都会推送比较大范围变化的升级来修复bug。另外由于苹果和微软都是自己控制着系统的升级节奏,因此要比安卓在兼容性和实时性上更胜一筹。此外,虽然苹果每年都会留下一些去年的产品在市面上销售,但是系统碎布片化的问题却解决得最好。而当年微软抛弃Windows Phone 7用户、谷歌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都让用户记忆深刻。除非你使用的是Nexus设备,才会第一时间收到来自谷歌的更新,否则无论是索尼、三星还是LG,如果OEM厂商不行动,你有可能永远无法升级。另外一部分用户还是受限于运营商,不一定有资格体验最新的安卓或WP系统特性。”
Digital Trends还指出,大部分的恶意应用针对的目标都是安卓设备,因此安全问题永远是谷歌要面对的最大障碍,除非用户只去Google Play和三星的应用商店下载App。而苹果在这方面比较到位,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尤其是最新的TouchID指纹识别和与IBM合作面向企业用户,可以帮助苹果更好保证客户的安全。至于WP系统,目前由于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并没有太多的恶意软件对它感兴趣,不过微软在商业用户中的安全口碑不错。
iOS 与安卓之争
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是目前主流的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面对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的攻击,安卓系统的使用者恐怕更加深有体会。以美国为例,根据F-Secure安全公司2014年3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针对安卓手机的恶意软件的占比从2012年的79%增长到了2013年的97%。
中国市场也不容乐观。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2014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中国内地90%的手机病毒都出现在安卓平台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腾讯手机管家截获安卓病毒包总数为327626个。不过,随着安卓系统漏洞修复能力提升和手机安全软件的大规模普及,安卓手机病毒已从2012-2013年经历几何式高速增长之后在2014年逐步趋于平缓。
安卓系统之所以更容易成为手机安全重灾区,在于它的源代码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而iOS系统不公开源代码。
就在今年7月,苹果公司承认了iOS系统存在安全“后门”。在“全球黑客大会”上,该“后门”被曝可以绕过手机备份加密系统,直接把手机和一台预设的所谓“可信任电脑”建立联系,下载手机中的全部数据。对此,外界担心这一功能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所利用,成为政府监控项目的工具,严重侵犯个人隐私。
移动计算与移动信息安全专家邹仕洪表示,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苹果手机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 主要是苹果公司对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审核比较严格。而且,“后门”程序为少数人所利用,也仅为实现一些特殊目的,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并没有被“后门”监控的价值。但对于党政军内的公职人员、科研单位等掌握重要信息的人员来说,苹果的“后门”的危险性可能大于安卓。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安卓系统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针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开发更多的内容软件,丰富该平台上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全世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在该平台上不断发现漏洞,使其得到适时的修补。在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开发者很难明目张胆地故意放入类似的漏洞,因为它们容易被发现。但在封闭的操作系统中,如果开发者故意设置漏洞,就很难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