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经》是筮法与思想的融合体,秦汉间的易学发展史是筮法与思想互动的历史。孔子儒学有着坚实的礼乐文化背景,而《易传》哲学则是战国时期礼乐文化被消解时的产物,因其对“天人关系”这一传统论题给予重新而系统论述,完成了先秦儒学对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和人性论的构建。西汉董仲舒将人和天的关系推到极致,构建了“天人感应”的新天道,但其并没有完成占验新天道的筮法构建。西汉中后期的官方易学出现一系列对民间数术之学的吸收与改造运动.最终由孟喜、京房在其新易学的体系内完成了对推演“天人感应”之术的系统构建,由之也形成了“易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