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为幼儿的成长注入色彩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家庭,大多比较注重对幼儿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和知识技能的培养,父母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宜,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在成长中缺失了劳动的教育。对单个幼儿来说,动手劳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仍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意志锻炼、情操陶冶、品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孩子更聪明,更有创造性,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劳动是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劳动能促进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的大肌肉、小肌肉的健康生长,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四肢和大脑协调发展。
  劳动能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幼儿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孩子来说,往往是通过“手巧”达成“心灵”。越是早期劳动训练,越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速脑细胞分裂发育,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潜力。
  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增加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而且,事实也证明,从小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爱护自己、帮助别人。
  劳动可以为孩子带来快乐。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更爱生活,更理解他人。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僅获得了才干,而且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家长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多指导、多鼓励。当幼儿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种劳动任务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家长要重视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进行自我服务劳动,起床后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开饭时,让孩子拿碗分筷,稍大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助收拾房间、扫扫地、擦擦灰。也就是说,应当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劳动的种子,从小培养他们成为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人。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喜欢的劳动,比如饭前分筷、饭后递毛巾等,应该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高兴兴地坚持做下去,这样,久而久之,便成为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不喜欢的劳动,家长可以慢慢地引导,培养一些小情趣,比如家里种的各种植物,完全可以交给孩子来管理,告诉孩子每天要固定一个时间来看一看小花成长变化,如果小花儿渴了就由他来浇浇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
  要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教育孩子爱护劳动果实,家长先得以身作则。我们必须教育孩子爱护劳动果实,碰到孩子随便损坏玩具时,应立即阻止。比如可把完好的与损坏的玩具作比较,问他喜欢哪一种,然后告诉他要爱护玩具的道理。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一个长期的、极其繁琐的工作。如果您期望您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自强不息的性格、健壮的体格,请你一定要抓住不可复制的每一次,来为孩子多姿多彩的一生奠好基、开好头、起好步,让劳动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明快的色彩。
  编辑 / 孙鲁宁
  (E-mail:sln9009@163.com)
其他文献
就这样把她惹到了   母亲55岁生日,我回母亲家吃晚饭,妹妹妹夫和母亲多年的好友芳姨也在。   吃饭时,芳姨说要给我介绍对象。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前不久,我离婚了。前夫唯一能给我的,只有一套房子,我没有孩子,现在一个人生活。   芳姨见我没说话,以为我同意了,又说,对方是做海鲜生意的,老婆前年患癌症去世,带着一个两岁的女儿。   母亲一听,兴奋起来,非让我去相亲。我不想做别人的后妈,也不喜欢
朋友和我聊起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女人,很唏嘘。  她因为7年前受过爱情的伤害,后来一直不肯再投入新恋情,以致今年34岁了,仍孑然一身。如果她的状态强大自足,是那种“没有男人照样精彩”的女权族,倒也不叫人牵挂。但事实是,她过得并不好,时常郁郁寡欢,言谈里流露的都是一个人生活的寂寞和对爱情的怀疑和心灰意冷。  她成为一个矛盾的人,一面拒绝爱情,另一面对爱情念念不忘。她用来表达这种念念不忘的方式是质疑和哀
2012年10月10日,《成都商报》刊发了一篇新闻:《84岁独居老人瞒着儿女当人体模特》。随后,成都老人王肃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父亲不慈还是子女不孝  成都三环郊外的大观里,是一片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王肃中的家就在这片居民楼里。王肃中和老伴育有两儿两女共4个孩子。其中小儿子已经去世。2012年中秋节,大女儿和三儿子还给老人送来了月饼,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可是,因为这篇在网上被疯狂转载的新
从《旧唐书》中发现“惊天秘密”   今年73岁的王仁富,是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教授,知名刻石研究学者,退休前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30多年前的一天,喜欢研究历史的王仁富在阅读《旧唐书》时,无意中读到一段文字,令他大吃一惊。那是关于“唐鸿胪井刻石”的记载。   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诉前往辽东,册封靺羯(都城今吉林省敦化)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经过数月行走,崔诉跋山涉水到达靺羯
女儿出生后,我们一家3口在学校家属院一住就是七八年。没有买房买车,工资就是吃吃喝喝,生活也悠闲自在。近几年,周围同事都纷纷到市区买了楼房,我终于也耐不住寂寞,加入了买房大军。很快,相中了一个带花园的一楼小户型。房子还没有开盘,先交了几千元的定金。自此,我开始经常幻想着住上新房后的幸福生活:清凉早晨,剪下月季花蕾,插于晶莹剔透废弃玻璃瓶内;静谧午后,老旧座钟滴答滴答声中,月季吐艳,满屋馥郁;傍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