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菇“暴发式”出菇指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加大有效菌龄即菌丝体营养充分积累、生理充分成熟和掌控补水、惊蕈和拉温差刺激等措施,实现香菇前两潮出菇达到基本产量和缩短出菇周期的一种栽培管理技术。在目前我国香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初期阶段,采用“暴发式”水帘降温大棚出菇的技术是可行的。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香菇生产已采用“暴发式”出菇技术。
  1香菇“暴发式”出菇生产技术
  1.1栽培菌种及设施条件
  栽培品种为香菇808,菌种来自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栽培原料以南方资源较为丰富的松木屑(马尾松)为主要培养基。栽培设施为尤溪县安农公司水帘控温设施大棚。栽培产季为2016年4月中旬至2017年2月底。
  1.2原料处理与配方
  鲜生松木屑(马尾松)要堆积发酵6个月,并配入1%石灰,去除或降解松木屑中的松脂、单宁、萜烯类等有害物质成分,期间翻堆2次。栽培配方:松木屑40%、杂木屑36%、麸皮22%、石膏2%;含水率55%~57%;pH值5.5~6.5。
  1.3茵筒制作与灭菌接种
  香菇菌筒制作为机械设备拌料、装袋,每袋装干料重1公斤。灭菌设备为自动温控高压柜,菌筒采用空调房冷却、净化室接种。2016年4月19日接种,单边接四穴,每袋菌种接25个菌筒。
  1.4菌丝培养与翻堆刺孔
  接种后的菌筒直接进入水帘控温大棚,先堆放在铺好的塑料布地面上堆叠养菌,控温在21~22℃,湿度74%~76%。4月底开始第一次翻堆,即将堆叠在地上的菌筒搬到各层架(共5层)上,摆好继续养菌。5月上旬脱去菌筒外套袋,脱袋后3天菌筒刺小孔通氧,再养菌40天,刺大孔通氧。4月下旬至6月底,棚内温度控制在23~26℃,湿度在70%~75%。
  1.5菌筒转色与温差刺激
  进入6月底,气温升高,开始开启棚顶喷淋水和水帘控温设施,至8月中旬水帘控温设施关闭。在这段时间里,菌筒开始转色,提高棚内光照达500勒克斯左右,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在75%~76%。8月中旬后,气温开始下降,至10月底转为自然气候培养菌丝。10月底准备催蕾出菇,开始在棚内预喷水,使湿度提高到90%~95%,菌筒预湿3天,剥去塑料菌袋,白天关闭棚门和塑料薄膜至晚上8点后掀开大棚四周塑料薄膜。同时,每天拉起大棚两头塑料薄膜通风3次,每次约30分钟,直至菇蕾形成。在这段时间里,温度保持在18~21℃,湿度在90%~96%,光照在500-800勒克斯。
  1.6出菇采收
  11月中旬,香菇子实体生长成熟,采收第一潮菇。第一潮菇采收后,菇棚停喷水并掀开大棚下部塑料薄膜进行通风,让菌筒“休养”恢复菌丝生长,直至菌筒菌丝营养充分积累。由于这段时间温度较低,养菌时间持续至12月中旬,才能转入第二潮出菇管理。第二潮出菇管理即菌筒逐筒注水后,开始拉温差刺激直到菇蕾形成,并转向雾化喷水保护菇蕾正常生长,于12月下旬采收第二潮菇。
  2香菇“暴发式”与常规出菇的产量、品质对比情况
  2.1出菇产量
  第一潮菇“暴发式”与常规菌筒出菇都比较整齐、一致,菇形较圆整,菌肉较厚。“暴发式”出菇每个菌筒平均产量439克,朵数77.9个,而常规出菇产量为322克,朵数29.11个,比“暴发式”出菇产量减少117克,减少26.26%,朵数减少48.79个,减少62.63%。第二潮菇“暴发式”与常规菌筒出菇也都比较整齐,菇形也都较圆整,菌肉也较厚,但菌筒与菌筒之间的出菇产量与朵数有一定差异。“暴发式”出菇每个菌筒平均产量达274克,朵数35个,而常规出菇产量为200克,朵数23.33个,比“暴发式”出菇产量减少74克,减少27.01%,朵数减少11.67个,减少33.34%。两潮合计达713克,生物学转化率达71.3%,比常规522克,先多收191克(产量和菌盖直径为随机抽取测产,产量测3组,每组10个菌筒,共30筒;菌盖直径测9个,每组3个菌筒。第二潮菇产量和菌盖直径同第一潮菇的菌筒)。
  2.2出菇质量
  “暴发式”出菇质量良好,整齐一致,菇形较圆整,菌肉较厚,每个菌筒出菇朵数都较均衡。从第一潮菇菌盖直径测9个菌筒看,“暴发式”出菇子实体3厘米以下、3~5厘米和5厘米以上分别占26.85%、58.76%和14.39%,而常规出菇分别为6.49%、50.0%和43.51%;第二潮菇“暴发式”出菇3厘米以下、3~5厘米和5厘米以上,分别占6.98%、72.06%和20.95%,而常规出菇分别为26.19%、57.14%和16.67%。从朵型情况看,“暴发式”出菇第二潮菇子实体个头明显比第一潮菇大得多,质量比第一潮好,而常规出菇第一潮和第二潮质量都比较好。
  3“暴发式”出菇技术重点与优缺点
  3.1技术重点
  菌丝培养期间不能遇高温;菌丝培养要成熟,即生长的营养积累要充分,否则,“暴发式”出菇将受影响;菌筒转色要正常,菌皮不宜太薄或太厚,太薄第一潮菇朵多、小,菌皮厚“暴发式”出菇力量不足,第一潮菇产量达不到预期目标;催蕾出菇时的拉温差技术要到位,否则,难以做到菌筒整齐、出菇一致。
  3.2优缺点
  可减少菌筒长第三、第四潮菇时间(约40天),节省第三、第四潮菇所需补水、催蕾、管理等人力成本,且产量集中,利于市场批发供应。但菌丝培养要比常规长1个多月(本批次菌齡约190天,而对照145天左右)。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国内的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台湾的中央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系统概况,并从8个方面对两岸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7-02  随着亚健康患者的不断增多,免疫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用机体免疫系统来战胜疾病,甚至利用免疫系统来延续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在临床中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短短的几十年来,免疫学已从经验阶段过渡到实验阶段,并且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理论。尤其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等科学的发展,促使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结果:80例中BAEP异常56例,总异常率70%,其中周围性眩晕18例占32.1%,中枢性眩晕38例占67.9%。结论: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是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前庭系统性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鉴别诊断【中
凤城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适应农田作业需求,多年来致力开发和引进根茬(粉碎)还田(灭茬)机(下称“还田机”)等新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机械。该机是采用机械形式,可一次性对作物的根茬进行粉碎还田以及进行碎土处理的新型农机具,尤其适合应用于玉米、高粱等垄作农田中,可一次完成灭茬粉碎还田。整地作业,有些机型还可以中耕,简化作业环节,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该还田机对保持农田的培肥地力、疏松
摘 要:为了分析几种主要病毒病在指示植物上的症状,利用指示植物UC10、UC5通过草莓小叶嫁接法,检测草莓病毒症状,特别是单一病毒感染指示植物时的症状。通过设置多重处理、对照,比较各处理间、处理内症状差异,得出病毒在各种指示植物上的症状特点。检测结果表明:首先,此次试验所检测的病毒为我国主要草莓病毒,它们是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其次,在嫁接前准备方面总结出一套培育壮苗的方法
山药栽子是山药优质高产的关键。所以,如何繁育高质量的山药栽子,来满足山药生产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邹平县作为长山细毛山药的优质产区,其产出的细毛山药以其口感绵软细腻、味道醇香、营养丰富、药食兼用、老少皆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远销国内各地以及欧美地区,并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邹平长山细毛山药在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但由于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