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春提早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提早栽培的优点,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催芽播种、保温育苗、开沟整田、拱棚移栽、精细田管、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取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优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18-02
  
  石首市东升镇常年种植西瓜1 000hm2以上,于2001年5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使用“两湖”牌注册商标,2004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所产“两湖”牌西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及西瓜种植效益,提升东升镇西瓜产业,2008年3~7月,笔者在东升镇示范黑皮黄瓤西瓜鄂西瓜8号茬晚稻春提早栽培,即西瓜收获后再种植一季晚稻,面积6.67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水旱轮作春提早栽培总结如下。
  
  1 水旱轮作春提早栽培的优点
  
  1.1 产量高,效益佳
  石首市农业局陪同省市有关专家对示范点西瓜种植户产量进行了验收。东升镇三家垸村农户万某种植鄂西瓜8号0.33hm2,实收13.635t,其中大瓜(单瓜重4kg以上)10.900t,占80.7%,大瓜田间销售价格为2元/kg,实际收入共计2.596万元。折算西瓜产量40.905t/hm2,毛收入7.788万元/hm2。生产直接投入为1.677万元/hm2,除去这套费用,纯收入达到6.111万元/hm2。另一农户郑某种植鄂西瓜8号0.2hm2,实收10.050t/hm2,其中大瓜(单瓜重4kg以上)9.246t,实际收入共计1.978万元。折算西瓜产量50.250t/hm2,毛收入9.890万元/hm2,除去生产直接投入1.467万元/hm2,纯收入达到8.423万元/hm2。
  1.2 上市早,不愁销
  鄂西瓜8号茬晚稻模式突出“早”字,示范点农户年前备种,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大中棚地热线升温育苗,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6月上中旬收获,比普通露地西瓜早25~35d,有效实现了错峰销售。一般在播种前,超市和果蔬市场就已提前预订,西瓜上市后10d左右便销售一空。
  1.3 品質优,病虫少
  西瓜-晚稻是水旱轮作模式,无共生病虫害,可减少病、虫、草源,种植西瓜需大水大肥,未被消耗的养分可改良土壤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进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生产优质稻奠定了基础。示范点种植户普遍反映:鄂西瓜8号瓤色鲜黄,糖度高,无空心,白秕籽少,纤维少,可食率高,熟性早,品质优。
  
  2 水旱轮作春提早栽培技术
  
  2.1 催芽播种
  采用大中棚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地表铺设电热线加温的育苗方式。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近年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育苗床,年前配制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无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的营养土。播种前架设跨度8m左右大(中)棚,备好棚内小拱棚支架、地膜、电热线等。催芽前5~7d用50%多菌灵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后做好营养钵,待苗床上铺设好电热线后,摆钵备用。备瓜种1.125kg/hm2左右,同时备有籽西瓜种75g/hm2,进行温汤浸种,即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搅拌15min,然后让其自然冷却浸种4~6h,无籽西瓜需嗑种。选气温较高天气,利用人体或抱房温度(30~33℃)进行催芽,经24~48h,芽长约5mm,播于营养钵内。随即于钵面盖好微膜,架设小拱棚,封好棚膜。
  2.2 保温育苗
  苗床温度以先高后低为原则,加强保温措施,白天温度保持在25~35℃,夜间保持在18~20℃,促进苗齐、苗壮。出苗后,及时揭除盖钵微膜,降低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5~20℃,防止高温徒长和冻害伤苗。幼苗破心后,白天27~30℃,夜间20℃左右,在不影响苗床温度的情况下适当通风降湿。定植前5~7d,适当进行低温锻炼,加大放风量,使瓜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苗床湿度以控水降湿为主。在浇足底水的情况下,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当苗床营养土见白时,在傍晚前后结合追肥或防治病虫用30℃左右的温水喷洒床面。
  2.3 开沟整田
  冬前稻田翻耕冻凌,稻田按4m开厢,深挖围沟、腰沟、厢沟,充分沥水。厢中间设1m宽西瓜种植带。同时,备好肥料、1m宽微膜、2m长竹拱、2m宽地膜等物资。施入腐熟菜籽饼肥900kg/hm2(或商品有机肥600kg/hm2)、复合肥(含硫酸钾)750kg/hm2作底肥。移栽前7~10d,撒施于西瓜种植带上,并深翻整地,打碎土块,整成龟背形,畦高15~20cm,覆微膜增温待栽。
  2.4 拱棚移栽
  选气温回暖天气移栽瓜苗。采取单行或双行种植。单行按株距40cm打孔定植在微膜中央,双行按株距80cm打孔定植在微膜两边,三角形错开,浇足定植水。移栽6 240株/hm2。当天扎拱覆膜,用土压严膜边防风保温促长。
  2.5 精细田管
  一是控制温度。前期外界气温低、光照弱,管理重点为保温促长,后期外界气温回升,管理重点是通风控温。定植后7~10d,小拱棚内温度维持在30℃左右,加速发根成活。晴天温度过高,中午通风,午后提早盖膜以利夜间保温。成活至开花阶段外界气温回升,逐渐加大放风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3~28℃,防陡长。加强小拱棚检修,防止大风掀膜和棚温骤变引起落花落果。后期外界气温回升,可揭除小拱棚。二是肥水管理。成活后结合轻施提苗肥及时浇水防旱,视苗情施尿素37.5~75.0kg/hm2或不施。膨瓜期要控制氮肥,重施磷、钾肥。第1次施肥为幼瓜鸡蛋大小时(谢花后5d左右),施硫酸钾复合肥300~375kg/hm2;第2次施肥为瓜碗口大小时(谢花后15d左右),施尿素225~300kg/hm2、硫酸钾75~150kg/hm2。结果后期不需追肥和浇水,以增加果实糖度,提高果实品质。此期暴雨较多,应疏通“三沟”,防止渍害。三是植株管理。倒蔓后采取双蔓整枝,单行定植的统一方向跑蔓,双行定植的反向跑蔓,即左边一行向右爬,右边一行向左爬。雨水较多年份田间应铺草或油菜杆。每4~6节压蔓1次,长势旺要多压、重压。第2雌花开放时,晴天上午6~9时采用有籽西瓜雄花花粉,轻轻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人工辅助授粉,并挂牌做好标记,1株留1个瓜。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综合防治,各农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易发病害有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等,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定植后每隔7~10d和雨前喷1次保护性的药剂,连喷2~3次即可有效预防,常用药剂有15%三唑酮、80%代森锌、75%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易发虫害有黄守瓜、蚜虫、粉虱、红蜘蛛等,常用药剂有10%吡虫啉、1.5%阿维菌素。
  2.7 适时采收
  应采取综合指标衡量瓜的成熟度,远销宜7~8成熟采收,近销宜9成熟采收。西瓜收获后及时腾茬,晚稻种植技术同常规。
其他文献
摘要总结了成龄梨树高接换种技术,包括接穗选择与处理、嫁接、接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广大果农参考利用,提高种植梨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梨树;高接换种;接穗选择;嫁接;接后管理  中圖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68-01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梨产区之一,现有梨树资源1.22万hm2。近几年在退耕还林资金政策的扶持下,每年高接换种面积近2 000~3
摘要随着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和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日益增强,商品有机肥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重视。针对商品有机肥的优势展开详细分析,分别论述了商品有机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优势以及有机肥商品化、市场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农民拓宽科学施肥视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品有机肥;施用;必然性;优势  中图分类号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324-01
摘要 整个介绍了豫粱六号的品种特性,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问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整个豫巢六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7-0032-01    豫粱六号原名商杂85-1,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TX623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商恢1号为父本培育的高粱杂交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泰兴市西瓜大面积生产,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对西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了泰兴市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西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泰兴;2008年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7-01    2008年泰兴市新街、刘陈、蒋华、张桥等地种植西瓜面积近40hm2,均为设施栽培。其中
摘要通过“3414”肥效试验,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施纯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产量最高,为48.85t/hm2。  关键词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半凉山类型区;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53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
摘要介绍了梨网蝽的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梨网蝽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梨网蝽;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01-01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俗称花编虫。2000年前,该虫在全椒县梨树上仅零星发生,为梨树上的次要害虫,
摘要通过对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5-01    镇稻10号为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丰产稳产、抗病力强、熟期适中、容易栽培的特点,适宜于多种栽培方式。2
摘要介绍了景宁县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发生原因;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46-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何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景宁县建设“绿色畲乡、生态景宁”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在景宁县森林保护方面,最重要
摘要阔叶林在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远超过针叶林,然而目前浙西南阔叶林面积很小,针阔结构比例失调,带来诸多弊病,亟待扭转这一局面。阐述了培育阔叶林的重要性,分析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对策。  关键词阔叶林;培育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浙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241-02    阔叶林
摘要阐述了新两优6380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新两优6380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3-01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