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具体表现。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空间大、组织繁、外界干扰因素多、学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互助式学习 培养 优势 运用
社会的发展呼吁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各种教育成果不断涌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由为之心动。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获取。在新的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只有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互助式学习的含义
互助式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培养互助式学习的途径
体育教学是培养互助式学习的一种特殊重要途径。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责任心和互助式精神的人的类型特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力量,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助式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助式学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 主观因素培养。
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互助式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而同伴之间的相互提高、示范、帮助、鼓励等,又促进了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协调。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使学生的互助式意识得到强化。
2.2 客观因素的培养。
主要是根据个体自身以外的各种客观因素,如目标结构,互助式伙伴之间的关系,榜样、文化熏陶等来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争游戏,培养学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意识及行为,通过协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协商达到观点整合,实现互助式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分析互助式学习学生胜利的因素,使他们成为失败者的榜样,同时还要对学生之间配合成功之处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强化他们的互助式意识及行为。
3.互助式学习的优势
互助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广思集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共勉,竞争激励”为原则。互助式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互助式中竞争,在竞争中互助式”、“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3.1 符合青少年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与心理倾向。
小群体互助式既有独立性,又有协作性,优于传统的行政小组,一系列的群体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表现、互助式创新的良好条件,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认识自我的手段。
3.2 互助式学习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它保证了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而且同学之间讲心里话,活动中能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容易接受。它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
3.3 互助式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互助式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在群体互助式活动中,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在练习中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潜在能力。同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协同、默契互助式,建立起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互助式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3.4 互助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互助式团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掘自己潜力的舞台。在群体活动中,他们要组织调配、相互交流、互助式竞争等,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5 互助式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互助式学习过程里,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互助式学习属于一个团队行为,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往甜酸苦辣自己一人承受的心理体验模式。
4.在体育教学中互助式学习的运用及注意问题
4.1 观念先行,教室主导。
培养学生互助式学习的技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互助式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互助式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互助式技能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接受他人见解”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运用体育技能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同时给学生提供在体育学习中进行社交的机会,培养其社交技能,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学生互助式行为的关键。
4.2 精心设计,合理组织。
互助式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组,创建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思路。但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要根据大纲、教材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分组,让学生有广泛的互助式、接触、交流机会,多进行变换角色的分组互助式,使体育课既讲求效果,又追求实效。
4.3 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互助式学习就是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通过群体的互助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互助式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放而有序”,收得及时,放得灵活,收放结合。
5.结语
互助式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互助式精神,激发学生追求成功和创新的意识,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互助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中国学校体育,2002.
[2]首都体育学院主办.体育教学,2003.
[3]华南师范大学主办.体育学刊,200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互助式学习 培养 优势 运用
社会的发展呼吁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各种教育成果不断涌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由为之心动。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获取。在新的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只有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互助式学习的含义
互助式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培养互助式学习的途径
体育教学是培养互助式学习的一种特殊重要途径。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责任心和互助式精神的人的类型特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力量,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助式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助式学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 主观因素培养。
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互助式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而同伴之间的相互提高、示范、帮助、鼓励等,又促进了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协调。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使学生的互助式意识得到强化。
2.2 客观因素的培养。
主要是根据个体自身以外的各种客观因素,如目标结构,互助式伙伴之间的关系,榜样、文化熏陶等来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争游戏,培养学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意识及行为,通过协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协商达到观点整合,实现互助式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分析互助式学习学生胜利的因素,使他们成为失败者的榜样,同时还要对学生之间配合成功之处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强化他们的互助式意识及行为。
3.互助式学习的优势
互助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广思集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共勉,竞争激励”为原则。互助式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互助式中竞争,在竞争中互助式”、“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3.1 符合青少年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与心理倾向。
小群体互助式既有独立性,又有协作性,优于传统的行政小组,一系列的群体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表现、互助式创新的良好条件,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认识自我的手段。
3.2 互助式学习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它保证了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而且同学之间讲心里话,活动中能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容易接受。它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
3.3 互助式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互助式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在群体互助式活动中,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在练习中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潜在能力。同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协同、默契互助式,建立起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互助式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3.4 互助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互助式团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掘自己潜力的舞台。在群体活动中,他们要组织调配、相互交流、互助式竞争等,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5 互助式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互助式学习过程里,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互助式学习属于一个团队行为,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往甜酸苦辣自己一人承受的心理体验模式。
4.在体育教学中互助式学习的运用及注意问题
4.1 观念先行,教室主导。
培养学生互助式学习的技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互助式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互助式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互助式技能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接受他人见解”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运用体育技能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同时给学生提供在体育学习中进行社交的机会,培养其社交技能,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学生互助式行为的关键。
4.2 精心设计,合理组织。
互助式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组,创建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思路。但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要根据大纲、教材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分组,让学生有广泛的互助式、接触、交流机会,多进行变换角色的分组互助式,使体育课既讲求效果,又追求实效。
4.3 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互助式学习就是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通过群体的互助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互助式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放而有序”,收得及时,放得灵活,收放结合。
5.结语
互助式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互助式精神,激发学生追求成功和创新的意识,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互助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中国学校体育,2002.
[2]首都体育学院主办.体育教学,2003.
[3]华南师范大学主办.体育学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