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让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策略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开放式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实际生活基础上,不断推进学生德育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开放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友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口述式教学方式,很难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将枯燥的、有着较强理论性的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情感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对于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个实践创新、积极探究的教学情境,将课堂幻化成一个学生展现自我、自由发挥的大舞台,将学生的积极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大化地激发出来[1]。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实际生活中哪些业余活动是有益的,积极地进行准确分辨,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投身到有益的、积极的课余活动之中。通过交流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创设出一种开放的、愉悦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努力创新以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思想和道德进行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能够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会。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大多数都是通过听觉和视觉[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单向式的传授,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出获取知识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多媒体影像、视频资料等一些图文并茂的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唤醒,学生被这些丰富、灵动、活泼的影像和视频所吸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继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3]。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对地球这个物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爱护地球的重要性,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刺激,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也就有了更加充分和深入的理解。又如,在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车祸现场的影像或者视频,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有效拓展课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善于突破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桎梏,努力跨越课程的局限和束缚,将教育的场所搬到社会、家庭之中,构建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系列的采访、调查和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和现实生活实现近距离甚至零距离的接触,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管理严格化、内容焦点化、目标明确化的思想品德体系,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孤儿院等一些福利结构,让学生与这些孤儿和老人多沟通、交流,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让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能够真正渗透到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怎样排好队”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维护公共秩序以及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在公共场所可以做到不插队和掉队。教师首先创设银行取钱排队的情境,而后安排学生进行情境表演。银行为了方便大家排队,使用了取号机,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器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学生的表演中,其他同学看到了这些情况:投机取消插队、好友插队、中途接电话、间隔距离过近、强调先来后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自己的表演和思考中,可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的品质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教学理念和主流方向。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对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其价值和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骆国权.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4):82-83.
  [2]刘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121-122.
  [3]潘亚平,谢丽雅.运用新理念 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S2):9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成为所有青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小学时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起点,也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求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小学生核心素养
四年级是由中段习作向高段习作过渡的重要时期,我认为这段时期的教学,应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要教会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学会搜集素材。  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段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段。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作者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讲述了兰兰的爷爷带她外出途中经过了两座桥,一座是架在水中的奇特的潜水桥;另一座是能折叠的方便携带的塑料桥。课文内容浅显,富有情趣。给人以新奇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目前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风生水起,被教师充分运用。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针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种策略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无疑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进入到高年级阶段之后
(浙江宁波慈溪市横河镇实验小学)  如何从教课文、教内容转向借助课文学语言、学方法,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从而实现阅读教学“轻负高效”?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9 数星星的孩子》为例,展示如何依托文本,凸显学段特点,落实句子教学。  【文本解讀】  本文主要写张衡小时候喜欢数星星,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通过他数星星的动作,他与奶奶的对话以及爷爷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他勤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科学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老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现代班主任不仅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同时还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每当我读到这段话时,一种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班主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我这个“
摘 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考虑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分析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从教学生活化与教学内容及问题设置等多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应用予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原则;创设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发生改变,突显出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价值,确保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太重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低,说话内容空洞,词不达意,不能恰当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不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摘 要:语言的学习与思维方式高度相关,作为一种与汉语思维截然不同的语言,英语的语法结构与表达方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感觉到困难是由于对英语语法体系的认知和掌握不足而导致的,从而难以形成有效反馈,使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唤起英语课堂学习的生命力,繼而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鉴于此,以上海版牛津教材为例,探究具体的应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和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就是他们把图表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恰当转换数学语言,运算律模型构建就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语言转换;图表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运算律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学会建模,并在建模中感悟数学模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