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出学生的作文兴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批改存在一大误区和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大误区是:重改不重批,即便批也俨然文学批评家,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要求过高,缺少赏识,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热情。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是教师的辛勤耕耘与所取的成效不一致。通常可以看到教师的案头堆满了学生的大作文、周记、随笔等,令人望而生畏,语文教师虽然长期埋头于其中做着春蚕吐丝的工作,但学生仍然怕作文。在这种情绪下的作文训练,其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了。二是教师预期的目标与学生的理解掌握不一致。教师伏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习作精雕细琢,可谓用心良苦,但事与愿违,我们常常无奈地发现学生拿到老师苦心批改的习作,只是匆匆扫一眼分数而已。对于那些“主题集中”、“选材新颖”、“结构巧妙”、“语言生动”之类的评语,他们早已耳熟能详,一点也不觉新鲜,但又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本难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反省,所以作文讲评时,他们也觉得说的不是自己而漫不经心,以致让老师的一番心血大部分付诸东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写作训练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对训练实践的积极投入,这种积极投入的前提又是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包括学生对具体训练方式的选择,对训练效果的自觉检测和总结等,并非教师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能不能改变一下教师包办全批全改的吃力不讨好的批改方式呢?能否设法让学生也参与到写作训练的批改评价活动中来呢?
  关键要在“批”字上下工夫,就是对学生的习作只写批语不作修改,重在赏识和指明修改方向。在为学生写批语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多赏识,不指责。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的文字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教师要有真诚的态度,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要通过自己的评语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学生自己写完的作文,在他们看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已达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交给老师批阅,他们期待的是鼓励和赞赏,期待看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批改时我们要以正面評价为主,用赏识的目光和心情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较差的习作也要用放大镜找出长处,只要有一段写得好,甚至只是一个词用得好,就要加以赏识和鼓励,将爱心在批语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努力让每个学生每次习作都能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2.忌空洞,要务实。批语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并能引发思考。哪个词用得好,哪个词用得不恰当;哪处描写生动,哪里缺少描写;哪件事鲜明地表现了中心,哪件事不能为表现中心服务,显得多余……一一明确的在眉批中指出,让学生有明确的修改方向。切忌“中心明确”、“选材精当”、“语句通顺”之类的空泛批语。这类批语令学生摸不着边际,修改时无从下手。3.指明修改方向具有可操作性。批语措辞要充分考虑诱发性、鼓励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适时、适当、适量地设计一些必须动脑而又有诱发兴趣的作业。
  张扬优点的赏识性批语,让学生品尝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看到了写好作文的希望,有效地激起了习作的信心和兴趣;训练方向明确的诱发性批语,使学生在修改实践训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教师精批,将修改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教师不包办代替,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辛辛苦苦却收效甚微的无奈局面,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教师批语应有的作用,获得了学生更大程度的配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切实的训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修改后,还要将习作收上来,查阅修改情况,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挑选典型的习作,记录学生修改的典型情况。讲评时,引导分析作文成功的原因,总结修改的经验和心得,学生由于阅读了老师的批语,并且在修改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思考,这时他们听讲评课便会听得进,听得懂,或许还可能获得新的启发。为了避免讲评的单调,进一步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习作时的构思,介绍修改的经验、心得,交换阅读习作,交换查阅修改情况等,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1日,巫溪县胜利乡中心小学。  早上7点20分,起床铃响。  在被窝里挣扎了一会儿,12岁的任作友翻身起床。  穿戴整齐,任作友来到阳台,从一排牙刷水杯里拿出自己那套,开始洗漱。  阳台外,细雨飘飞,群山如墨。  盯着那雨,任作友停下了动作,小脑瓜里浮现出一幅画面——  那也是一个雨天。  一条泥巴小道上,密布着一个个深没小腿的泥坑。  凌晨5点,任作友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拉着妹妹,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我有幸当面向总书记作了汇报。  会上,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怎么在干部群众中落地落实和给基层带来的新变化。如今,一年过去了,我所在的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本人也获得了新的荣誉,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称号。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特
“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除指人外,有时也指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代孔融的《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祢衡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如今很多地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逐渐演化为“伪自主”“被自主”,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促进学生真正的自主。  关键词:自主学习;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注教育的人士以及教育界的内部人士都在谈论着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但是,从教学实际情况及其效果来看,学生等来的更多的是换了味的“自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有为”; 课堂“无为”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像一波巨浪席卷全国中小学课堂,给广大师生的教与学都带来了较大变化。教师越来越明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要尽可能地“退居二线”,让学生成为主角。学生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真正投入学习的全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选择方面仍有困惑,即教师在教学行为的何时“有为”和何时“无为”方面,
文言文学习中,能否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至关重要。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词性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是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由此可知,对文言词语的词性、位置和成分的把握是正确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关键所在。  一、知词性、明位置,理解常规意  一般来讲,一个文言实词或虚词的词性决定了它在句子中应处的位置,如果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词性、明确它所处的位
摘要:快阅读是贮存与记忆知识信息的科学途径,而慢阅读是理解与享受资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阅读的最终效益和目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快阅读与慢阅读之间的关系,时间分配既不可偏废,又不能平分秋色;既要面对未来的高考,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高中生;快阅读;慢阅读  据统计,我国初中生如要顺利毕业,必须阅读420万字的教科书和300~420万字的课外书,而高中生如
一  琴江满族村,因村前的琴江而得名。  村落的前身,是个水师旗营。公元1728年,有一群旗人从北方来,在这里筑城扎寨,扎下了根,岁月流逝,慢慢地“军转民”,成为众多村落中的一个。20世纪初,旗营解散并入闽侯江左里洋屿,后又划归长乐洋屿,1984年从洋屿村析出,成为琴江满族村。  据说他们的先祖来自辽东长白山一带,一个擅长狩猎的族群。  毕竟不是普通村落,处处有兵营的特征。这座水师城建衙兵房100
1. 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企业的废弃物排放等环境负荷及其成本耗费,成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MFCA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全程追踪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向,使得企业生产过程成本消耗透明化,可抑制企业环境负荷和成本改进。日东电工作为日本最早推行MFCA的试点企业,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将对我国工业企业引进MFCA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MFCA; 导入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