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出了钢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单层门式刚架、重型厂房、多高层钢结构设计和大跨度建筑设计.探讨了钢结构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为提高钢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典型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进行了调查,并阐述了其与创新创业的关系,为制定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评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进取精神、坚韧的意志、猎奇心、深广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勇于实践、分析能力强、团队精神、诚信品德、敢闯敢干与创新创业最为密切,是创新创业人才最重要的的素质.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今天要改选班委了。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张老师亲切地说:“今天,我们要改选班委……”还没等张老师说完,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了。  我想:我竞选什么好呢?竞选班长和副班长我肯定没戏;竞选文娱和宣传委员呢,我自己又没信心;体育委员就更不可能了,上次体育课不小心摔了,直到现在我的腿还痛呢。对了,上学期我是副中队长,今年就竞选正中队长吧。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一
为实现全课程育人,开展了“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外园林史》课程特点,从课程德育目标定位、课程思政融入点、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等方面,对“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培养体系.
高铁具有时空压缩效应,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时间资源,利用高铁空间联系强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交通便捷程度及高铁背景下的节点市县空间联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际高铁之间联系较强,网络密度高,哈尔滨、安达、大庆、齐齐哈尔和肇东结构洞优势显著,冗余度低,整体网络呈以哈尔滨为中心,西高东低的核心—边缘空间联系格局。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尤其在杂交稻上,损失高达40%~60%,在水稻种子市场监管过程中由于缺乏快速检测手段,造成带菌种子在市场中流通。利用SYBR Green I作为荧光指示剂,建立了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以水稻白叶枯病菌为对象,通过Primer Explorer V4.0软件一共设计出四条特异性的LAMP引物以及两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了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6
自教育部要求高校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以来,高校学生和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热度持续上升,各类学科竞赛也层出不穷,这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提出了挑战.从管理者视角阐述了北京联合大学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在政策发布上、管理决策上、支持服务上,从“放”、“管”、“服”三个方面,对学校学科竞赛管理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全面加强学科竞赛管理、让学科竞赛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管理的建议,以供参考.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足迹效应研究对区域碳循环及影响机制、优化各类用地布局、制定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碳达峰背景下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及碳足迹模型对广西山林地区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呈缓慢升高的趋势;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其净碳排放量从2009年到2016年增长了2231.13×104 t,增长率为66%,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碳排放强度随着广西GDP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但其远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化石能源消耗中煤炭类是主要的碳排放能源,生态赤字明显,8年间
指出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利于学习者技术技能提高的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立足实际工作岗位,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从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任务体系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整体设计,并进行了实践教学,该模式的教学得到了高度认可,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参考.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团队目标的基础,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了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关键因素,以焊接专业为例,通过对焊接行业进行调研,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三教”改革、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具体的观测点,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基于林芝市2000年、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探究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三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市以林地占主要优势,呈现减少趋势;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明显;水域面积在2010~2015期间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入;未利用地主要向林地转换;而建筑用地与耕地的转移量不大;2000~2005年相较于后两个阶段方向性更为明显,2005~2010年变化范围更广,变化中心位于墨脱县东北部,呈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