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显现技术对DNA分析的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印是案件现场中常见且重要的痕迹物证,近年来DNA则因其高度的个体差异性逐渐成为“新一代证据之王”,但二者均为人身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手印上常留有接触DNA,在用各类手印显现技术提取手印的同时应如何兼顾DNA的提取,成为当下法庭科学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综述根据显现原理的不同,分别讨论、比较和总结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潜血手印显现方法对手印DNA分析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手印DNA分析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对手印显现技术对DNA影响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些展望,以期为一线现场勘查人员的实战及手印和DNA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甘孜州段)近30年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要素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雅砻江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平均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变化平稳,其余季节均升高;年、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春、秋、冬季则显著下降;年平均蒸发量呈减少趋势,除冬季趋于递增外,春、夏、秋季均为下降趋势;总体上雅砻江流域表现为雨热同季.
白云岩地层对成岩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使得其在长期沉积和埋藏的地质历史时期极易受到各种成岩作用的改造,进而能形成良好的储层.但是,白云岩问题至今都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成因尚未有明确定论.以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洗象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钻井、野外露头、岩心、薄片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和手段,探讨白云岩的成因.通过研究区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可以看出,其成岩流体来源主要为海水.研究区洗象池沉积期,受蒸发作用以及海平面频繁变化的影响,孔隙水不断向空中散发,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不断补充到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ADTD雷电探测仪所取得的闪电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3—2018年神骏山生态景区附近5 km范围内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负闪频数高于正闪,正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30~70 kA,负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20~50 kA;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7—8月雷电活动最强,11—12月及1—4月几乎无闪电活动,闪电活动变化在一天中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形态,15:00—18:00为闪电活动的峰值时段,6:00—11:00为峰谷时段;神骏山雷电的主导方向为西、东南,次主导方向为南、
某抽水蓄能电站交通隧洞出口围岩不稳定,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大的变形甚至塌方,该工程采用支护方式解决此问题.通过建立隧洞模型,对其支护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
针对单一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实验控制命令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单一运动想象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眨眼控制干预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主动形状模型算法进行人脸识别和人眼定位;然后,利用眼部纵横比算法计算实时的数值,实现实时眨眼次数的统计;最后,将与眨眼次数相匹配的眨眼策略转化为对应指令控制移动机器人运行,进而实现通过眨眼和运动想象控制实时干预移动机器人状态的目的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邀请数位受试者进行基于眨眼和运动想象控制的混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干预移动机器人的实时状态.
针对机器人运动环境建图中迭代最近点(ICP)算法的扫描配准过程存在关联点对对应困难、迭代初值要求高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特征预处理的粗配准方法,以保证配准过程的迭代初值较小;然后,基于扫描点过滤思想对粗配准后存在较大误差的数据进行过滤,剔除测量噪声,提高点对关联准确率.结果 表明:经过特征预处理的粗配准及噪声剔除后的改进ICP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扫描配准,解决机器人运动环境建图存在的问题.
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某一层的所有滤波器抽象到一个欧几里德空间,对其中能被其他滤波器共同表示的滤波器剪枝,降低滤波器冗余,避免精度损失.使用强化学习进行边训练边剪枝,经过微调恢复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结果 表明:剪枝并微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损失较小,参数量与浮点计算量显著减少.
通过对量子通信中的探测技术进行专利分析,梳理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申请地域,并对在华申请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从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重点专利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专利数据中挖掘研发实体能够得到的相关启示.
新能源汽车分为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借助电力、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来满足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市场环境及政策等进行分析,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申请人进行探究,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障碍及改进措施.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班前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示化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解读班前村自建村以来聚落建筑演变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看,班前村的聚落空间以团状发展,其聚集程度不断降低,具有扩散趋势,两个寺院组团作为原始组团,引导着居住组团沿着玛可河由南至北逐步向上游扩张;从空间形态上看,班前村建筑斑块形状简单,寺院组团相对于民居组团而言具有更大规模,且内部布局紧凑;就景观格局上而言,耕地作为村域内的优势斑块,与林地、草场、水域等景观类型组成了班前村“山-水-田-居”的景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