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支护形式对隧洞穿越断裂带段围岩力学行为分析

来源 :市政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某引水隧洞工程,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洞内明管、洞内埋管2种不同的支护方案实施过程中,隧洞穿越断裂带段围岩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经综合评价分析得出:1)洞内埋管支护方案在无错动情况下安全性非常好,但50年后,在100年断层错动作用下,衬砌混凝土实际荷载强度已超过设计抗拉强度,可能出现拉裂破坏;2)加强支护对改善围岩稳定性效果明显,并可改善衬砌结构的受拉状态.该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我国综合管廊运营情况,并结合项目实际需求,提出了一套符合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需要的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关系和燃气泄漏、水管爆管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提升了城市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维水平,提高了综合管廊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了安全风险.并且通过运行实践,形成了一套易于操控的、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可作为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重要依据.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道103线同心至海原某段公路的路堑边坡为例,从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边坡安全系数以及塑性区4个方面对未支护和支护2种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 表明:在长期暴露风化和强降雨作用下,原始边坡易出现浅层滑塌,进而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一级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考虑采用柔性材料进行防护或减少锚杆数量和长度;二级边坡开挖引起左侧边坡坡脚向路基中心位移4.3 cm,右侧边坡坡脚向路基中心位移6.3 cm;一、二级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处于弹性区,稳定性较好;三级边坡开挖后坡脚出现了较大
针对老旧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采用的常规技术方案存在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进度慢、造价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大、运行效果不佳等问题,改革创新了一些新型技术方案,其中包括阳台屋面雨水易管排放、合理布置小区污水管、灵活配置检查井、创新运用沟槽回填材料等,可有效地解决常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
为了预测盾构隧道平行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沉降,借助python编程语言搭建了LM-BP神经网络.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平行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竖向最大沉降监测值和对应的盾构隧道掘进速度、土仓压力、注浆压力以及注浆量4个施工参数值为数据基础,对神经网络进行了循环训练,并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平行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沉降值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该神径网络得到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相对误差基本稳定在10%以内,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盾构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沉降预
研究了如何对盾构隧道断面椭圆度数据进行快速采集和处理,以减少测量工作量并减小对隧道抢险、正常施工的影响.现场数据采集完成后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及时发现隐患,对以后盾构隧道断面椭圆度测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建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横琴隧道二工区包含4条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使用该方法进行相关测量工作,为设计单位、抢险作业等及时提供了隧道变形数据.
天津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框构桥,所处地层为软土,保证既有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盾构掘进对铁路框构桥的影响规律,以数值分析为手段,采用MIDAS GTS计算软件对外径6.6 m双线盾构依次下穿铁路框构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既有结构承载力及裂缝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介绍了苏州市星港街隧道上跨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施工概况,从围护结构、加固以及开挖和回筑3个施工阶段采取了控制措施,如利用试验段优化三轴搅拌桩参数、合理基坑划分、限时回筑等,结合全过程监测,提出了有效控制基坑结构变形的综合措施.
该研究以“潜流人工湿地十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某高寒、高海拔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了深度净化处理,通过对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填料选择以及植物搭配进行优化,在湿地进水主要水质指标(CODCr、NH3-N、TN、TP等)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将湿地出水中CODCr、NH3-N两项考核指标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30 mg/L、1.5 mg/L以下的设计需求,有效满足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水的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效
《白毛女》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它的出现不仅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对后来的文艺发展和陶瓷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在此影响下,在特定的年代里生产的《白毛女》陶瓷雕塑以其所凝结的红色文化对于当今高校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红色陶瓷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规划层面构建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综合管廊布局,对指导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了综合管廊需求及建设条件评价系统、综合管廊适建区域评价系统2个技术支撑系统,量化分析综合管廊的适建条件,在城市层面指导综合管廊骨干系统建设,在新城区指导综合管廊网络系统建设,为综合管廊规划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并以此为技术核心,编制了宁波市综合管廊布局规划,以期为类似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