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科学内涵及逻辑关系探要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党,学习为要.围绕着“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的基本命题,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形成了系列内涵丰富与意涵丰厚的关于学习的总的观点与看法,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从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诉求、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双重维度回答了学习的价值所在;从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学习中国历史为重要内容、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三个方面明晰了学习的对象所指;从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学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厘定了学习的践履路向.其中,学习价值论、学习内容论、学习方法论分别是学习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基点.三个部分依次递进、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
其他文献
晚明尚“奇”书风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对赵董书风的历史终结,是明代书家的一种文化自觉.晚明尚“奇”书风之所以形成,是具有重大社会文化背景的.它将书家从传统枷锁中解放出来而纵情放飞自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国家重视“算学”并进行专门教育.唐代科学家李淳风“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由他领衔完成的作为数学教育教材的“十部算经”,在当时接近于完美,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价值.唐以后,其成为历代沿用的数学教科书,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世人皆知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齐桓公曾五访小臣,礼贤下士.rn《韩诗外传》卷六载:rn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好也.”五往而得见也.
期刊
李白纪念馆收藏的清查昉的一组集太白句诗意山水册页,是鲜见的清泥金绢画珍品,准确而生动的太白诗意画.其距今二百余年,仍保存完整,上有后代名家的诸多题跋,反映出清晰的传承脉络,对李白诗的传播接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唐代以诗、书取士的科举制度促进了诗歌与书法在此时期的融汇合流,众多诗人兼擅书法是唐代艺术的重要现象.唐代诗人书法真迹留存不多,但其书法风格与好尚多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受“浪漫主义”诗风及盛唐书家的影响,诗人喜好抒发性情的行草书、题壁书,具有明显的“表意”倾向.
汉语词语有“一古脑儿”,意为全部、通通,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rn区奉仁听了,哼哼冷笑两声道:“汰!原来是节礼啊!”又正言厉色问道:“多少呢?”代理的道:“也有四块的,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
期刊
在20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孕育了中国民族音乐变革的历史节点.流播至今的“新文化美育观”与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以“中西调和”学说及演绎路径,借鉴西方文化社会学及音乐学的“他文化”架构,以兼容并包的美学、哲学、民族学、人类社会学理论进行互相渗透,建构起刘天华的中国民族音乐学派.
《楚辞·招魂》“土伯九约”一语,历来注家的解释各异,莫衷一是.土伯的原型是地母神,多产丰殖是其主要特征.“九约”即“九胎”,就是对地母神土伯多产丰殖恰如其分的描写.
相传琴是伏羲氏的发明.佚名《太古遗音》说是“伏羲见凤集于桐”,就用梧桐木造了一张琴.琴长三尺六寸,以应一年三百六十周天.rn古代的知识分子,讲究琴棋书画,琴是放在第一位的;读书人出门,随身必带琴剑书箱,琴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足见它的分量了.
期刊
扬雄《酒赋》初载于《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酒赋》可能不全.其陈说饮酒之弊,应是对嗜酒无度的汉成帝的规劝.成帝仅“异之”,并未加害于扬雄.可见那时的政治生态是相对宽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