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方剂文献探讨赤白芍功用认识的衍化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赤白芍功用认识的衍化,为临床辨治用药提供参考.梳理27部宋及宋以前方书文献中含有芍药、赤芍、白芍的方剂并分析其功用特点,27部宋和宋以前方书文献中有芍药方6406首,其中赤芍方2275首,白芍方956首;隋唐以前方中主要以芍药记载,隋唐时期组方配伍中出现赤芍、白芍的记载,对其功用认识逐渐开始分化;两宋时期赤芍、白芍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其后赤芍、白芍各自具备的的功用特点基本稳定.从古代方剂文献可看出各时期方剂中芍药、赤芍、白芍的记载和应用情况,对于研究赤芍、白芍的功用认识及衍化具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病程中形成的病理性滑膜炎、血管翳在早期主要引起患者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僵硬等症状,但在疾病发展到病程后期,炎症的侵蚀性损害导致的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可能使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Ca2+不仅在骨的生成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后期发生的骨质破坏.众多的科学研究还发现,Ca2+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息息相关,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充当重要媒介.本文从Ca2+与骨代谢、钙结合蛋白、Ca2+稳态角度探索Ca2+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不同作用,寻找二者间的相关性
带脉作为奇经八脉中的一条,是全身各循行经脉中唯一明确的一条横向循行于腰腹部的经脉,起着制约调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脏腑,调畅周身气血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总结5种目前为大多医家认同的循行路线:①经十四椎成水平环状;②开始于季肋如系带状横行腰间;③十四椎、带脉、五枢、维道和神阙等诸穴的连线;④双“个”字形;⑤起于季肋下、斜行向下到带脉、五枢和维道穴,绕身1周.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带脉的循行路线进行延伸思考,对其循行回身1周宽度的上下界限有所猜想.本文意在
目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多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各种高频药物或常用药物配伍,但并无详细阐述其配伍意义.因此本文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方剂之一的当归拈痛汤为例,深入探讨中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和中药配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传统中药药理思路.总结得出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包括2个方面,即正虚为本,邪实为主,且实邪以湿邪为重、湿热相合兼外感风邪.并从本方创始人张元素的药物分类思路出发,结合传统中药药理理论,详细分析方中各类药物之间配伍的意义,得出当归拈痛汤对于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配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风邪伏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感染后咳嗽风邪伏肺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使用中药配方颗粒,2组均服药10 d,同时观察组将上方制成中药穴位敷贴块贴于相应穴位,治疗前后记录2组咳嗽程度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咳嗽缓解时间及消失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评价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日间、夜间咳嗽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目的:观察外敷复方五凤草液对结核性溃疡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结核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基础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外用治疗,观察组给予以复方五凤草液外用治疗,观察4周.在给药前以及给药治疗第1、2、4周记录患者的局部体征积分,检测患者血浆中TGF-β、TNF-α,肉芽组织中IL-1,IL-6,NF-κB,VEGF,PDGF的含量,采用qPCR技术检测肉芽组织中TGF-β、TNF-αmRNA的表达,并观察创面大体观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本文依“元气无为而治”的观点指导针刺,其以《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种全新的针刺思路,帮助元气恢复“无为”之力从而治疗疾病.本文的理论依据首先介绍了“一”及“元气”的概念,进而说明何为人体元气,并引出与“后天元气”相关的运动形式“圆运动”概念,进一步介绍了元气其因何无为而治;针刺操作要点在于淡化“针感”和治疗“疗程”的概念,通过脉诊结果把握治疗之机,进而依据“生长之气”或“收藏之气”的情况来决定治疗需要的穴位;适应病症也较为特殊,此法不关注于某个疾病而是通过脉象判别人体气机阴阳的变化,从
先兆流产为妇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范畴,其辨证分型主要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及血瘀等证,其中血瘀证是导致现代女性流产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张迎春教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认为孕后瘀血的成因包括阴虚内热血瘀、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等,同时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对孕后B超子宫动脉RI值进行监测.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血瘀证”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审证求因,给予以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及暖宫散寒等安胎的同时,灵活变通,适当应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桃仁等,使得
葛根为临床常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主下利”.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其:“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本品单用可入方,可内服可外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然其功用又不仅限于《药典》所载,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古医方书等资料,并结合古今名医用药经验、临床报道、现代药理研究等资料,梳理
目的:探讨和胃化湿汤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 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肝胃郁热证患者临床症状、胃食管状态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NERD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NERD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加服和胃化湿汤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24hpH监测指标、食管括约肌功能与胃泌
严世芸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五脏病传理论,认为慢性心衰具有病本在心、五脏病传的病机特点,明确心与四脏之间的生理基础及心肺同病、心肾不交、心脾不合、心肝不顺的心衰五脏病理关系,以圆机活法、法无常法为治则,包括协调阴阳、和于术数,扶正祛邪、通补兼施以及症情复杂、方不嫌杂三个方面.以心衰调治兼顾五脏为治法,具体体现为心衰调治兼顾补中、益肾、理肺、调肝,并以心肾阳衰为临床常见证型而创制以温补心肾之阳为主、兼顾利水消肿的严氏强心饮作为心衰调治的基本方和经验方,又承丁氏内科善用丸药相配合使用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调节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