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身份论视角下的网红“人设”建构分析

来源 :传媒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时代,特定社会群体在社交媒体上塑造“人设”以获取关注度.“人设”由网红的设计、媒体的营销与受众的评价三部分组成.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人设”作为一种稳固化、模式化建构的语用身份,成为明星、网红以及公众人物等在特定交际场合塑造特定身份的一种营销手段,其建构过程由人设主体的多模态隐喻建构、媒体语境的身份“品牌”产业化建构与受众主体的多元解读三个部分组成.而作为一种语用资源的“人设”的崩塌,除了表现出交际过程中语用身份建构的失败与语用不平衡,还展现了大数据时代一场以“流量”为核心的狂欢.
其他文献
《汉密尔顿》(Hamilton)是史上最为轰动的一部以嘻哈音乐风格贯穿整剧的音乐剧.该剧首演是在2015年,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公众的认可,2016年包揽了百老汇和纽约戏剧类的所有重要奖项,其中包括托尼奖的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乐剧本奖等,曾多次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通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2020年7月剧院版音乐剧《汉密尔顿》成为了疫情之下的惊喜.据相关资料,《汉密尔顿》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在全球内的播放次数已经超过数千万,所以其商业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期刊
沙夫茨伯里开创性地提出了道德情感主义思想,他主张人类有利他的自然情感、利己的自我情感和无利于任何人的非自然情感,前两种情感在“道德感”这一感官的调控之下有机结合,最终能够指引人们向善.这一理论在“道德感”的具体定义和公众对“善”的认同上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亚当·斯密基于同情理论,通过将“道德感”非实体化,提出“合宜”概念与设定一个“假定的公正旁观者”等进路完善了沙夫茨伯里所开创的道德情感主义伦理体系中的疏漏.
自明后期以来,基督教逐渐深入中国民间,教士们试图通过一系列慈善救济活动拉近与中国民众间的关系,舒解由于东西文化观念冲突而带来的传教压力.明清传教士慈善救济的实施内容包括:(一)救治疾疫;(二)赈济灾民;(三)救养弃婴.除慈善事业外,教士们更希望能获得中国民众对其宗教文化的认同,从而为拓展基督教传播空间建立基础,无形中为中西文化架起了交流与互动的桥梁.明清传教士慈善救济事业与传教工作的曲折行进,正是中西不同文化间冲撞与融合的真实写照.
卡斯特在论述其“网络社会的崛起”的命题时说,“各种沟通模式整合入一个互动式的网络中.或者换句话说,通过超文本和后设语言的形构,历史上首度将人类沟通的书写、口语和视听模态整合到一个系统里.经过人脑两端,也就是机械和社会脉络之间的崭新互动,人类心灵的不同向度重新结合起来.”虽然新闻业所根植的社会系统已发生剧烈变化,但新闻活动的出发点和新闻研究的逻辑起点并没有变.
期刊
《幽灵公主》是日本动漫导演宫崎骏深入思考探讨“人与自然是否能够和谐共存”这一问题的作品.宫崎骏曾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少年,战后民主主义给他带来冲击,使其经历了长期的灵魂漂泊,与照叶树林文化论相遇后创作的《幽灵公主》,使之找到了自己灵魂的避风港.从照叶树林文化论的角度分析宫崎骏作品,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与原始自然之间紧张对峙的关系;森林与人类的冲突,隐喻原始自然中心主义向人类中心主义时代迁变的残酷过程.《幽灵公主》是对“照叶树林时代如何消失于日本”这一问题的影像表达,暗讽了明治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体现出他对日本
云冈文化是东西文化、南北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跨文化、跨地域以及跨学科的文化体系,蕴含着独特而又复杂的语言生态体系.云冈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生态环境存在:当代阐释中的语言表达问题;术语翻译问题.优化云冈文化对外传播语言生态环境的举措:(一)营造大众化的语言内在生态环境;(二)解决术语翻译问题,优化云冈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生态:注重培养译者术语翻译能力;注重现代技术,助力云冈文化术语翻译;建立权威云冈文化术语翻译机构.
地方戏曲的衍生与方言密切相关,方言是区别不同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方言是地方戏曲形成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河北乱弹戏为例,对其唱腔、唱词与方言语音、语汇的关系进行剖析,旨在深入挖掘影响河北乱弹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提炼其地方性特征,为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河北乱弹戏是流行于河北省威县的地方戏曲剧种.清朝时,财力雄厚的商人普遍喜好投资创办戏班,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而且在客观上为戏曲发展、对外交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晋、陕地区的戏曲艺人跟随商人去到南方安庆、枞
期刊
19世纪后期,为争取国家局势的稳定,保皇派和革命党竞相通过舆论传播争夺南洋华侨对自己的支持.保皇派针对华侨的舆论主张革命有害论、民族危亡论、华侨救亡论以及华商变革图存论.革命党南洋侨务舆论包括清廷无用论、华侨自我保护论和汉人精神论.保皇派与革命党论战的特点主要是:(一)批判对方政治理念,争取华侨对自己的支持;(二)揭示国家命运,增加华侨的民族危机意识;(三)重塑民族精神,增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保皇派和革命党尽管有着相对的政治主张,但其行动本质上都具有挽救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实施决定着理想的课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最终转化为学习者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成果.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进行活动设计并在活动开展进程中推进师生对话.参考有效的社会情感类课程特征的已有框架,对三个课程案例的分析表明,序列活动的一体性和参与性是活动设计的根本要求,启动性问题、学生观点的呈现与分析、引导性问题和对话规则是推进师生对话的关键策略.
认知传播学是传播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客观主义经典范式进行反思和嬗变的产物,它受惠于两代认知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刻影响.作为国家教育政策指向的新文科建设为认知传播学的深化创新提供了方针指引和提质动能.认知传播学指出入的身体体验是认识世界的前提条件,并凸显心智主体性认知加工的特色,强调主体间性在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第二代认知科学视野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传播学研究进路.目前国内已形成了理论认知传播学和认知神经传播学两大学派,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性、复合型的学术特征.认知传播学已经成为中国传播学将来的重要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