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旅游项目既是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红色”文化承载着重要的使命,是告诫后辈不忘初心、铭记先辈奋斗历程、恪守爱国情操的重要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红色旅游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大学生思想贫瘠问题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将红色旅游作为切入点,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新一代爱国青年。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教育中核心的内容。和平、幸福的生活使得一些大学生早已忘记了先人创业之艰,价值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松动。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对于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迫在眉睫,而红色旅游属于红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红色旅游进行,通过红色旅游项目实现教学质量优化的目的。
一、做好红色旅游宣传工作
研究发现,大学生热爱旅行,但是喜欢去一些自然景观优美或者历史文化古迹景区,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热衷程度较低,如果提及红色旅游项目,大学生对其认识也较浅。所以,做好红色旅游宣传工作十分必要,在思政教育中,涉及到某一段红色历史时,教师可以顺带将这段历史发生的地点告诉学生,将这些地点现状了解清楚,在教学中做好宣传,例如,在讲到有关于南昌起义的思政知识时,可以提及南昌八一广场,提倡学生在空闲时期到八一广场旅行,重温一下当时的经历,感受一些前辈创业的艰难,在参观红色古迹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如果缺乏宣传工作,学生很难了解到具体的红色项目有哪些,更不要提亲身深入到具体的地点中去体悟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好宣传工作,在思政教育中将向学生宣传红色项目,使得学生对红色项目地了解更加深入,才能激发学生红色旅行的兴趣,这也是将红色旅游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一项要求,只有先“知”,才能后“做”。所以说,宣传是实践的重要基础,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优化思政教育,融入红色思想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对于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正确处理好读万卷书与行百里路的关系十分重要,这是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带领学生深入到红色景区,在景区中给学生讲解红色文化,将思政理念融入到红色文化中,以红色景区场景为背景,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打造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是提升思政课程质量的重要方法。例如,陕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让学生在红色景区中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在今昔对比中体会到什么是创业维艰,向学生传输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精神。如果只是在思政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革命圣地的平面图像,学生的感触不会很深,而且对于红色事迹讲解也发挥不出良好的作用,但是思政教育实践课则完全不同,在亲身接触到革命圣地的一草一木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思想认知提升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于红色旅游完善思政实践课程,将更多思政元素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思政教育文化盛宴。
三、举办红色旅游交流会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旅游交流会,组织学生交流红色旅游心得。例如,一些学生去过一些不过的红色旅游景点,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红色旅行的心得,然后在交流會上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个红色旅行景点进行交流,还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旅行心得,讲述自己在红色旅游中收获了哪些知识。通过红色旅游交流会,可以帮助学生交换彼此意见、心得体会,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红色旅游中,而且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思政知识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思政教学中如果涉及到某一个红色文化,教师与学生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交流。可以说,红色旅游交流会是对思政教育的一种深化,通过红色旅游为指导,将学生亲身经历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学生在不同心得体会交换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新的心得体会。所以,应该不断优化思政课程红色旅游交流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面对面、心连心地进行交流,将自己在红色旅游中的收获分享给其他学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思想认知,还能优化思政教学。此外,开展红色交流会对于学生不同思想碰撞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可以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思政教育育人的目的。
四、开展红色作品征集大赛
在思政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红色作品征集大赛,征集的作品内容可以是红色旅游地照片,也可以是视频,或者是文字稿等,将一些优质的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使得红色思想能够进一步感染学生。例如,江西地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进行旅行,近距离体验革命老区,在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个优质的作品,作品是有关于井冈山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比如,展示井冈山过去和现在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建设的进程十分快,文字稿可以是井冈山旅游攻略,也可以是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等,这都能够提升学生思政认识,而且在旅行中,经过教师和导游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经过自身体会、吸收,可以形成属于学生的独一无二的知识。思政课程的主旨在于培养更多有志的、爱国的青年,而这种形式的思政课程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可以立足于服务思政教育的角度对这种模式的教学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切实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做出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红色旅游融入到高效思政课程中,是优化思政课程,实现学生思想认识提升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该深度挖掘红色旅游的核心内涵,结合学生思想认知特点,构建生态化的思政教育体制,打造集思政元素、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培养更多高素质爱国青年,在体系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下,能够使得学生思想水平变得更高。
参考文献
[4]李康平.紅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U].高校理论战线,2020(6):43-45.
[5]方世敏.阁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02):156-157.
[6]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即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08).5-6.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教育中核心的内容。和平、幸福的生活使得一些大学生早已忘记了先人创业之艰,价值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松动。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对于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迫在眉睫,而红色旅游属于红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红色旅游进行,通过红色旅游项目实现教学质量优化的目的。
一、做好红色旅游宣传工作
研究发现,大学生热爱旅行,但是喜欢去一些自然景观优美或者历史文化古迹景区,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热衷程度较低,如果提及红色旅游项目,大学生对其认识也较浅。所以,做好红色旅游宣传工作十分必要,在思政教育中,涉及到某一段红色历史时,教师可以顺带将这段历史发生的地点告诉学生,将这些地点现状了解清楚,在教学中做好宣传,例如,在讲到有关于南昌起义的思政知识时,可以提及南昌八一广场,提倡学生在空闲时期到八一广场旅行,重温一下当时的经历,感受一些前辈创业的艰难,在参观红色古迹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如果缺乏宣传工作,学生很难了解到具体的红色项目有哪些,更不要提亲身深入到具体的地点中去体悟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好宣传工作,在思政教育中将向学生宣传红色项目,使得学生对红色项目地了解更加深入,才能激发学生红色旅行的兴趣,这也是将红色旅游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一项要求,只有先“知”,才能后“做”。所以说,宣传是实践的重要基础,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优化思政教育,融入红色思想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对于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正确处理好读万卷书与行百里路的关系十分重要,这是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带领学生深入到红色景区,在景区中给学生讲解红色文化,将思政理念融入到红色文化中,以红色景区场景为背景,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打造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是提升思政课程质量的重要方法。例如,陕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让学生在红色景区中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在今昔对比中体会到什么是创业维艰,向学生传输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精神。如果只是在思政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革命圣地的平面图像,学生的感触不会很深,而且对于红色事迹讲解也发挥不出良好的作用,但是思政教育实践课则完全不同,在亲身接触到革命圣地的一草一木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思想认知提升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于红色旅游完善思政实践课程,将更多思政元素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思政教育文化盛宴。
三、举办红色旅游交流会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旅游交流会,组织学生交流红色旅游心得。例如,一些学生去过一些不过的红色旅游景点,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红色旅行的心得,然后在交流會上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个红色旅行景点进行交流,还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旅行心得,讲述自己在红色旅游中收获了哪些知识。通过红色旅游交流会,可以帮助学生交换彼此意见、心得体会,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红色旅游中,而且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思政知识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思政教学中如果涉及到某一个红色文化,教师与学生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交流。可以说,红色旅游交流会是对思政教育的一种深化,通过红色旅游为指导,将学生亲身经历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学生在不同心得体会交换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新的心得体会。所以,应该不断优化思政课程红色旅游交流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面对面、心连心地进行交流,将自己在红色旅游中的收获分享给其他学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思想认知,还能优化思政教学。此外,开展红色交流会对于学生不同思想碰撞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可以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思政教育育人的目的。
四、开展红色作品征集大赛
在思政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红色作品征集大赛,征集的作品内容可以是红色旅游地照片,也可以是视频,或者是文字稿等,将一些优质的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使得红色思想能够进一步感染学生。例如,江西地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进行旅行,近距离体验革命老区,在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个优质的作品,作品是有关于井冈山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比如,展示井冈山过去和现在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建设的进程十分快,文字稿可以是井冈山旅游攻略,也可以是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等,这都能够提升学生思政认识,而且在旅行中,经过教师和导游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经过自身体会、吸收,可以形成属于学生的独一无二的知识。思政课程的主旨在于培养更多有志的、爱国的青年,而这种形式的思政课程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可以立足于服务思政教育的角度对这种模式的教学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切实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做出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红色旅游融入到高效思政课程中,是优化思政课程,实现学生思想认识提升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该深度挖掘红色旅游的核心内涵,结合学生思想认知特点,构建生态化的思政教育体制,打造集思政元素、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培养更多高素质爱国青年,在体系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下,能够使得学生思想水平变得更高。
参考文献
[4]李康平.紅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U].高校理论战线,2020(6):43-45.
[5]方世敏.阁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02):156-157.
[6]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即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08).5-6.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