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资源是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状态下,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关注,不仅应当注重关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需要关注对于污水处理的技术以及污水回用主要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构建完善的城市用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问题,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污水处理;污水回用
引言
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增加污水再利用率,已成为各国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我国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技术水平已相对成熟,但依然存在回用成本较高等问题。随着城市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而城市污水处理对改善城市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要实现节省水资源,处理好市政污水并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就是有效途径之一,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的生态化建设。
1市政污水处理工艺
1.1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膜处理的工艺技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效利用需氧微生物对待处理的污水和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生物滤池法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主要运用矿渣、焦炭、碎石等物质作为前浅层滤膜,在污水流经的渠道设置相应的过滤池。通过过滤池的滤床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使污染物能够附着于前述各种填充物特制的滤床表面,再对污染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最终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滤池法通常不是单一使用的,会与其他的工艺结合使用,主要由沉淀池、生物滤池和二次沉淀池构成,其工作的原理主要依靠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反应原理,以此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有机物的降解。
1.2超滤工艺
超滤工艺指在静压状态下对液体进行分离。通过在静压状态下对液体施以一定的压力,在膜微孔上吸附一定的胶质物与高分子物质,其他低分子的物质和水能够通过超滤膜。通常超滤膜比微滤膜的空间小,超滤膜的材料通常由无机膜和分子膜材料构成。超滤工艺工作压力为0.1~0.6MPa,短期工作温度约60℃,超滤膜过滤量通常为500L/(m2·h),过滤的效果会受液体的流速、周期温度以及操作压力与膜的维护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響。具体实践中,对于超滤工艺的选择需要甄别当地城市污水的具体参数进行设计与选择,力争使超滤膜能够有效保持在稳定状态下,切实保证水质的稳定性。
1.3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
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是当前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成熟过滤方法。这种工艺是在传统过滤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附加工艺,例如反洗、双洗、加药清洗等手段,以此促进膜过滤能够在不同状态下保持稳定状态与可靠运行。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通常在地表水净化与工业污水净化过程中应用更为突出,在一些临海城市对于预处理海水的淡化也比较常见,是一种常见的反渗透技术。正压膜过滤工艺与反渗透工艺是在当前城市污水过程处理过程中关于再生水资源的处理最为常见的技术方法。
1.4AAO工艺
在二级污水处理中,通常会用到AAO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脱氮除磷。AAO的全称是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在厌氧环境中污水会消除BOD,同时,经过聚磷菌和反硝化的作用,污水释放出少量氮、磷。在缺氧环境中,反硝化细菌让氮进一步释放。在好氧环境下,硝酸根在硝化反应的作用下出现,污水内部的磷被更进一步地吸附,最终使污水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例如,在太原城南污水处理厂中,虽然进水水质可能会影响去除BOD5、总氮和总磷的效果,但总体还算稳定,通常出水的水质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水标准,一般简单处理后就能中水回用。
1.5膜生物反应工艺
膜生物反应工艺常用于高标准排放的地区或用地极为紧张的一些区域。由于膜生物反应是将膜浸泡于活性污泥中,直接将泥水分离,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截留各种微生物,以此提高污泥的浓度,能够有效去除氨氮或有机物污染因子等,效果显著,可以直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用地的面积,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市政污水回用利用技术
2.1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在目前污水再利用技术中,深度处理回用技术要求最高。当污水完成一级和二级的处理后,下一步再依据回用水标准完成回用处理,以使水质满足回用水的要求。该工艺包含了砂滤法、离子交换法以及絮凝沉淀法,一般应结合水质进行选择。比如,深度处理回用技术中所选用的絮凝沉淀法,通常在聚合氯化铝的作用下,并在其高价金属离子架桥作用与吸附电中和作用下,污染物会聚合成大分子,从而在沉淀后让水质实现优化。此技术的优点较多,如成型迅速、沉淀速率快,且不会被潮解所影响,因此无须进一步碱性助剂的协助,适应性更强,水质自身的回水标准也能快速满足。在回用利用市政污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回用水的要求,处理市政污水,以确保回用水符合标准。
2.2选择性回用技术
选择性回用技术一般有3种方式。1)分区回用方式。市政区域分为污水收集和回用2个区域,在有关部门规划之后,污水回用会利用到回用管道,以便聚集水资源。但该技术仅适用在和污水处理厂较近的地方。2)全程回用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收集和处理市政污水以便回用;此外,当面对不同的污水回用利用技术时,如果所选方式为全程回用方式,则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要求会比较高。3)选择性回用方式。将回用管道有选择地进行铺设,通常会布设在市政周围较大建筑或者居民小区附近,回收利用污水。如果面临的是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点,可以集中进行小规模的污水处理,最终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市政绿化等方面,使其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该方式和前面所述的2种方式相比,工艺更简便、形式更灵活,即使所处地域地质相差较大,也能很好地适用;该工艺还可以使需求量和系统供给相契合,从而让市政建设的污水回用系统更完善。
2.3脱盐污水回用技术
由于回收利用后的污水和处理后的水质成分相似,因此当设计脱盐污水时,要提前处理污水中的化学泥垢。比如,可以把掺杂着化学物质的污泥杂物用于其他的工业生产中,以避免发生二次污染,从而确保污水回用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另外,在选择技术手段时,必须结合回用水的用途。例如,在使用脱盐污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考虑到工业回用技术广泛应用到脱盐水,当利用石灰、纯碱法将原水的硬度降低后,便可在膜装置的作用下处理回用水,以保证其符合相关工业的用水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市政污水的回收与回用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处理工艺的优势,切实根据城市污水的典型特征进行选择和使用,再结合分析实际的现状,促进多种工艺的交叉与综合运用。实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目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城市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良锋.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回用利用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745.
[2]黄文韬,钱正超.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回用利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8):208.
[3]王卓.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回用利用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21(1):178-179.
关键词:市政工程;污水处理;污水回用
引言
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增加污水再利用率,已成为各国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我国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技术水平已相对成熟,但依然存在回用成本较高等问题。随着城市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而城市污水处理对改善城市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要实现节省水资源,处理好市政污水并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就是有效途径之一,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的生态化建设。
1市政污水处理工艺
1.1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膜处理的工艺技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效利用需氧微生物对待处理的污水和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生物滤池法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主要运用矿渣、焦炭、碎石等物质作为前浅层滤膜,在污水流经的渠道设置相应的过滤池。通过过滤池的滤床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使污染物能够附着于前述各种填充物特制的滤床表面,再对污染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最终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滤池法通常不是单一使用的,会与其他的工艺结合使用,主要由沉淀池、生物滤池和二次沉淀池构成,其工作的原理主要依靠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反应原理,以此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有机物的降解。
1.2超滤工艺
超滤工艺指在静压状态下对液体进行分离。通过在静压状态下对液体施以一定的压力,在膜微孔上吸附一定的胶质物与高分子物质,其他低分子的物质和水能够通过超滤膜。通常超滤膜比微滤膜的空间小,超滤膜的材料通常由无机膜和分子膜材料构成。超滤工艺工作压力为0.1~0.6MPa,短期工作温度约60℃,超滤膜过滤量通常为500L/(m2·h),过滤的效果会受液体的流速、周期温度以及操作压力与膜的维护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響。具体实践中,对于超滤工艺的选择需要甄别当地城市污水的具体参数进行设计与选择,力争使超滤膜能够有效保持在稳定状态下,切实保证水质的稳定性。
1.3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
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是当前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成熟过滤方法。这种工艺是在传统过滤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附加工艺,例如反洗、双洗、加药清洗等手段,以此促进膜过滤能够在不同状态下保持稳定状态与可靠运行。外置正压膜过滤工艺通常在地表水净化与工业污水净化过程中应用更为突出,在一些临海城市对于预处理海水的淡化也比较常见,是一种常见的反渗透技术。正压膜过滤工艺与反渗透工艺是在当前城市污水过程处理过程中关于再生水资源的处理最为常见的技术方法。
1.4AAO工艺
在二级污水处理中,通常会用到AAO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脱氮除磷。AAO的全称是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在厌氧环境中污水会消除BOD,同时,经过聚磷菌和反硝化的作用,污水释放出少量氮、磷。在缺氧环境中,反硝化细菌让氮进一步释放。在好氧环境下,硝酸根在硝化反应的作用下出现,污水内部的磷被更进一步地吸附,最终使污水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例如,在太原城南污水处理厂中,虽然进水水质可能会影响去除BOD5、总氮和总磷的效果,但总体还算稳定,通常出水的水质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水标准,一般简单处理后就能中水回用。
1.5膜生物反应工艺
膜生物反应工艺常用于高标准排放的地区或用地极为紧张的一些区域。由于膜生物反应是将膜浸泡于活性污泥中,直接将泥水分离,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截留各种微生物,以此提高污泥的浓度,能够有效去除氨氮或有机物污染因子等,效果显著,可以直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用地的面积,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市政污水回用利用技术
2.1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在目前污水再利用技术中,深度处理回用技术要求最高。当污水完成一级和二级的处理后,下一步再依据回用水标准完成回用处理,以使水质满足回用水的要求。该工艺包含了砂滤法、离子交换法以及絮凝沉淀法,一般应结合水质进行选择。比如,深度处理回用技术中所选用的絮凝沉淀法,通常在聚合氯化铝的作用下,并在其高价金属离子架桥作用与吸附电中和作用下,污染物会聚合成大分子,从而在沉淀后让水质实现优化。此技术的优点较多,如成型迅速、沉淀速率快,且不会被潮解所影响,因此无须进一步碱性助剂的协助,适应性更强,水质自身的回水标准也能快速满足。在回用利用市政污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回用水的要求,处理市政污水,以确保回用水符合标准。
2.2选择性回用技术
选择性回用技术一般有3种方式。1)分区回用方式。市政区域分为污水收集和回用2个区域,在有关部门规划之后,污水回用会利用到回用管道,以便聚集水资源。但该技术仅适用在和污水处理厂较近的地方。2)全程回用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收集和处理市政污水以便回用;此外,当面对不同的污水回用利用技术时,如果所选方式为全程回用方式,则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要求会比较高。3)选择性回用方式。将回用管道有选择地进行铺设,通常会布设在市政周围较大建筑或者居民小区附近,回收利用污水。如果面临的是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点,可以集中进行小规模的污水处理,最终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市政绿化等方面,使其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该方式和前面所述的2种方式相比,工艺更简便、形式更灵活,即使所处地域地质相差较大,也能很好地适用;该工艺还可以使需求量和系统供给相契合,从而让市政建设的污水回用系统更完善。
2.3脱盐污水回用技术
由于回收利用后的污水和处理后的水质成分相似,因此当设计脱盐污水时,要提前处理污水中的化学泥垢。比如,可以把掺杂着化学物质的污泥杂物用于其他的工业生产中,以避免发生二次污染,从而确保污水回用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另外,在选择技术手段时,必须结合回用水的用途。例如,在使用脱盐污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考虑到工业回用技术广泛应用到脱盐水,当利用石灰、纯碱法将原水的硬度降低后,便可在膜装置的作用下处理回用水,以保证其符合相关工业的用水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市政污水的回收与回用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处理工艺的优势,切实根据城市污水的典型特征进行选择和使用,再结合分析实际的现状,促进多种工艺的交叉与综合运用。实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目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城市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良锋.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回用利用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745.
[2]黄文韬,钱正超.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回用利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8):208.
[3]王卓.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回用利用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21(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