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农村小学科学课之我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科学教学越来越被重视,通过科学课的动手动脑方面的培养,启发的了小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们也学会了将科学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通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孩子对于科学知识的追求有了进一步的引导作用。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好科学这门学科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提高科学课教师的思想认识
  科学课在农村小学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被削弱。其实学生是非常喜欢动脑动手的,更希望通过自己操作成功而获得成就感。所以,科任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把科学课的操作,实践还给学生。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科学课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学生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内化、提高。如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一课,在研究怎样让小电珠发光时,我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让小电珠发光的方法多。学生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很快形成了探究的氛围,人人动脑、动手,由最初的一种方法到两种、三种,甚至六种方法。有的学生发现了能使两个、三四个小电珠同时发光的方法。学生每发现一种方法,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真正感受到了探究成功的快乐。再以小组为单位用电路图的形式将结果展示出来,分析正确与否,取得一致意见。此项活动引起了学生持久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在课下动手制作小台灯。实践表明,自行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体验是多方面的:与人合作非常愉快,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搞科学研究是一种享受,科学知识对生活很有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三、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需要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蜡烛的变化》一课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看、摸、揉等方式认识蜡烛的特点;再通过对蜡烛的加热和冷却和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实验;最后让小组选择老师准备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就不难得到实验结论。还有《磁铁有磁性》、《简单电路》、等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我都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操作,然后做适当的评点总结。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从而乐此不疲,兴趣不减。
  四、学生创造力的需要培养
  教学《空气的性质》一课时,我在做了“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和“用塑料袋兜空气”试验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根据课文内容的提示,自己去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课后鼓励学生根据我们竹乡特有的资源——小元竹做一个“空气枪”,让他们在下一周的科学课中汇报自己的成果。在汇报课时,同学们的创造力真让人刮目相看——虽然五花八门,但着实是做的像模像样。这样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就地取材,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资源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在我们农村小学配备实在有限,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而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教《浮力》一课时,没有烧杯、量筒,我就拿自己家的玻璃水杯,学生也可以找来矿泉水瓶代替烧杯、量筒。
  六、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如:在上《蚯蚓》一课时,我让学生带了小铁锹自己去挖蚯蚓,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自己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体会蚯蚓的生活环境,他们甚至还能感受到蚯蚓对植物的帮助呢。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正确的发挥农村优势,利用农村优势,就能在缺少材料和实验设备的情况下照样上好科学这门学科。
  【作者单位:广德县杨滩小学 安徽】
其他文献
现代債息技术和新理念的不断出现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日渐深入,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着眼于探究基于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教
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葛剑雄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类已经发明了汽车,为什么还要赛跑?练习马列拉松是为了有朝一日长途奔跑送信吗?当然不是,我们只能从挑战体能极限,锻炼意志力, 竟争力上来寻找答案。同样道理,古诗文诵读的价值大抵于此。这话说得多好,经典诵读,练就了孩子作文的童子功!俗话说,写作难,难写作。不错的,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痛,拿起笔,就直咬笔竿,像挤牙膏一样,写的文章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还有
摘 要:建设优质高效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是高职院校做强做精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具有高度的契合。本文结合该理论所倡导的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建立扁平组织及自我超越等重要理念,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贲道鹏(1981-),男,江苏东台人,江苏联
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探索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分享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
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少儿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给孩子们选择学唱的歌曲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所谓的大歌,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较高,所以有的老师往往把歌唱的气息、共鸣、咬字等作为每节课的重点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职前职后培训为一体,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型学校。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
我们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知道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科学探究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科学探究就变成纸上谈兵。探究不是有“材料”就可以了,它对“材料”有严格的讲究,“材料”的好坏决定了“探究”的质量,好材料是有效探究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材料,使其具有结构性,材料的结构性决定着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了选择有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与分工,可以解决一些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又在相互配合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些小组聚在一起讨论一会儿就说些跟主题无关的话;有些小组能力强的孩子包办了所有的活,其他能力弱的孩子待在一旁混时间;有些小组成员他们仍是各做各的,很少有相互之间的合作。这样不和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国家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教育,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职业教育专章列出,并强调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
摘 要:本文站在地级市角度,在学习、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特色、关键和保障,提出了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个”中心、培养“三支”队伍、采取“三项”举措,加快推进区域中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区域中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思考  作者简介:石光耀(1959-),男,江苏省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