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现代教育方法当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不错的教学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希望能够为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带来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学科;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以出现,任务驱动法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以学习任务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较为符合小学教育階段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法予以应用,具有先进性意义。
  一、合理创设任务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采取任务驱动法予以授课,就必须要先创设出一个合理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在任务情境当中进行学习,坦然的接受语文学习任务,并对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兴趣,最终完成语文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任务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予以设计,以确保任务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可以采取“游戏任务情境”创设,以游戏来推动任务的进行,最终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平平搭积木》为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搭积木游戏,看一看谁搭的积木房子最漂亮,然后以平平的第四个房子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具有一个善良、懂得分享的心灵。小学高段则可以以学生较强的好奇心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任务情境”的创设,以探究性情境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推动他们主动的进行学习任务的探究,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解决,并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布置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二阶段内容,其要求教师必须要保证所布置学习任务的科学性,以确保任务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作用。在教学当中有许多教师都遇到过任务驱动法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习任务布置的不够科学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必须要保证对学生的充分理解,理解内容包括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点、学习模式、理解能力等等。在确保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获相应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进行《落花生》的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堂上的宣讲来进行学习,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的长久性记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回家种植一颗花生,让学生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体会花生独特的生长过程中,并由此更为深入的感悟课文当中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务布置不仅可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还能够让学生体会种植的乐趣,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生物知识,为知识的多元化吸收带来支持。
  三、恰当进行任务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辅助者和引导者,其应该在学生有需求或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恰当的任务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学习任务当中知识的重要途径,其由教师来予以完成。在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行为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要充分、客观的认识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法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以确保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语文学习效果。在实际指导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如果指导过度,就会失去任务驱动的价值,但如果指导不够,则有可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教学指导的度,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获语文知识,同时又不丧失自己的学习主体性,为任务驱动法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四、积极进行学习反思
  积极进行学习反思是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方法,其在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分析与记忆,实现对正确学习方法与知识内容的强化和错误学习方法的纠正,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保障。在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此来确保学习反思脉络的科学性,对于优秀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强化推广,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较为明显的错误或出现频率较多的错误则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错误的根源,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错误纠正的过程中,应避免批评学生,而是采取“曲线鼓励”的办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保障,也为科学学习方法的落实创造条件。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大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任务驱动法的实际效果,教师一定要保证任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确保其能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帮助他们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进步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石月兰.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薛呈静.任务驱动,启发学生自学——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6(60).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习惯成自然,人们大都比较知晓。习惯有优良与否之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中,人们都在自己实践的地盘上思考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人以为实践中可以巧妙借助关键词,让学生明晰好习惯的养成标准,然后借助关键词,在教学实际中不断践行,有序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这对人们颇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预习;复习;作业;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句段作用分析题几乎是高考散文阅读必考题型。在积累训练中,我们要强化三意识:从题干角度强化审题意识、从答题角度强化规范意识和从理解角度强化文本意识,从而让考生掌握程式化要求,加强考生读题解题能力,并真正进行个性化分析。  【關键词】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句段作用分析题是必考题型。答题时
【摘要】工科中职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文化基础差,学习缺乏耐心,对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不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效而取胜。然而在微课程发展的过程中,有走老路之倾向。笔者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微课程为例,工科中职生学习视角,再谈微课程教学,以期能够纠偏。  【关键词】语文;微课程教学法;学习视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当今情况下仍旧有很多问题。小学生在现有经验下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古诗词教学认识存在误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学古诗词时感到压力很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很吃力,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
【摘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实现学生个人主体性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主体性发展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性发展;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学习中是以一个具有个人意识并且处于不断发展中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在中国的逐步深入,作为在国有企业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军工企业不断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摸索、前进。对于中国任何一家国有军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成
【摘要】递进循环模式是一种符合当今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地掌握知识。本文将对递进循环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加以探究。  【关键词】递进循环模式;小学语文;應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时往往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并且由于小学阶段同学们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丰富其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而写作除了要掌握用词造句、结构布局等技巧,还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其独有的、个性化的情感见解。文章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能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写好作文,让他们有话可说,真情流淌,让人读来如品香茗?笔者以为,唯有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舞台,让他们接触生活,多感悟生活,才能放飞学生身心,让作品“耐人寻味”。  【关键词】习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纯真无邪,生活中童言妙语,趣味盎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