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城区居民院外急救知信行现状与需求调查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德阳市城区居民院外急救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以及学习需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德阳市城区有效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德阳市城区自愿接受本调查的常住居民82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院外急救知信行现状与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德阳市城区居民院外急救知识和行为得分较低,态度得分较高;有无参加过急救培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无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患病是影响居民院外急救知信行的主要因素;67.8%的居民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急救培训。结论德阳市城区居民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对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廊坊地区收治的97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进行扩张,依照荧光曲线对CYP2C19基因型进行判断;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对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进行评价。结果廊坊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快代谢型占38.14%,中代谢型占46.40%,慢代谢型占15.46%;快代谢、中代谢和慢代谢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存明显差异,其中快代谢型为(56.24±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评价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对心肺功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120例脓毒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O监测指标、心功能、肺功能、治疗指标、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性反应水平之间的差异。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疾病手术患者,ASA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记录患者入手术室(T0)、切皮时(T1)、单肺通气时(T2)(one-lung ventilation,OLV)、术毕拔管时(T3)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
目的 观察腺苷受体调节剂对丙泊酚精神依赖大鼠的行为学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未成年SD大鼠56只,7~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7组(n=8):空白对照组(NC组),外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脂联素(adiponectin,APN)、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预测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96例,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未发生组59例,发生组3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心功能指标、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APN、Cys C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心功能指标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APN、Cys C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
目的探讨重症伤员航空医学救援前医学准备的重要性和规范化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重症伤员航空医学救援的医学准备工作,包括人员配备、病史采集、飞行前评估以及针对可能发生的飞行应激反应预设应对措施。结果11例重症伤员空运后送过程中,7例伤员因飞行前评估不完整,导致对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焦虑、高热和寒冷的对症处置措施准备不足;其他4例伤员由于飞行前评估完整、详细,飞行过程中针对飞行应激反应处置及时、合理。结论飞行医护人员的合理配备、完整的病史采集、登机前全面病情评估是重症伤员成功航空医学救援的基础和保证。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胸壁输液港精准植入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6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0例在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精准植入输液港为A组,采用个体化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入路,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术中C型臂X线机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另303例以传统方式植入输液港为B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宣传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快速复苏除颤(CPR·D)社会急救运行模式,为政府制定社会急救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广泛开展“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气道梗阻”急救技能培训、设立“急救体验屋”、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建立急救志愿者队伍等,构建城市急救“生存链”。结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众急救培训,有效提升了城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率达1.08%,为应用MPDS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电话指导,成功抢救了11名心博骤停患者(其中有4人痊愈出院),创新了公众急救宣传培训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结合循序渐进式措施在颈椎外伤脊髓损伤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在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就诊的120例颈椎外伤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结合循序渐进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康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均显著
目的调查“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知识和认知水平,寻找急救“白金十分钟”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8月—10月,根据“北京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调查方案,采用专家委员会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某地现场调查医务人员和大众人群,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务人员急救“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相关知识、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民众。部分医务人员和大众心肺复苏操作正确率低,急救知识普及现状不甚满意。基层医院和辅助科室的医务人员理论基础较薄弱,操作不规范,合格率低。结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