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低年级时,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很踊跃。但是一上高年级,课堂上积极回答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其他的同学大多沉默。我最近针对这一现象,思考了很多,也调查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尝试出解决的方案。
  一、教师应发挥评价的力量
  其实,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的态度使然。我们班一个学生曾经就这一点给我写过纸条,全文如下:
  老师,每次您提出问题,我怕我答错了不敢举手,但当您揭开谜底时,我发现我的答案差不多与您的答案一致。我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但我总没有胆量举手。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感觉好像背着降落伞从空中往下跳,心一直怦怦地像要窜出来。我真恨我自己。我想对您说,每个同学在回答完问题后,您要是微笑着对他说:“对,你理解得不错。”那么他会更加认真地去听课,我自己有过亲身体验。
  老师,请您认真读一读我的感言!
  这张纸条情真意切,从里面我反省到虽然我上课注意对学生的激励,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孩子成熟的早,非常在乎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评价的平衡作用,使学生处在自信的积极状态。
  二、构筑良好的班风
  有些学生本来上课能够积极发言。但是经过一次挫折后,就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宁愿选择沉默。
  我发现这一点后,让学生们利用班会时间展开讨论,我引用自己在课堂上也犯错的事实,教育他们。老师没有因为你们无意识的笑话而退缩,没有从此不敢再讲话。你们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呢?成绩好不好不是一时的表现,而是过去所有学习时间内你表现的综合。有个学生这样写到:
  这节课听了您说的这些话,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以后上课一定积极回答问题。最后借您一句话,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是我的荣幸。
  三、课堂上常抓不懈
  那次班会后,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我乘胜追击,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生回答错了,其他学生用眼睛看他时,我会及时制止,并用激励语言鼓励这个学生,使他有勇气下次继续回答。
  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沉默,无非就是害怕难堪,害怕自己的回答成了同学们的笑柄。往大处说,他们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往小处说,是在极力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只要善于引导,使他们正确对待,他们会顺利地迈过这些“槛”的。
  可见,思想教育无小事。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他们的思想拉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三七总皂苷对酒精作用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后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mRNA表达的影响,从基因表达的层面上来研究三七总皂苷防治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制。  方法
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四物对原发性血瘀型KOA的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该型膝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依据对严格分型的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进而反向判断KOA此种分型正确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期刊
【摘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
【摘要】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谈不上熟练,因此,更谈不上叫他们如何生“巧”了,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原有的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一个阶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能力尤其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四个转变”即由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从我爱读转变为我会读,从我会读到我读懂。  【关键词】转变我要读爱读会读读懂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第三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教材即教学内容,教材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必要成份。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和学生可以加工、选择取舍、创新教材。正是在这种加工、选择、取舍、创新的过程中,教和学才得以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交互主体。学生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才能不断开阔;创造的火花,智慧的火花,才会时时迸发,创新用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