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口罩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冲破阴霾的温暖
  临近春节,疫情越发严重。我放心不下独居的八旬老母,不时打电话嘱咐她多看新闻,出门戴好口罩。除夕这天,我驾车赶回家里,母亲高兴地说:“儿啊,家里有一百多个口罩,外面买不到的话,你就帮我送出去吧!”
  我大吃一惊,进门一看,家里放满了母亲用各色布头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口罩。乡亲们告诉我说,母亲听电视里说现在急需口罩,就天天在家里做,还说有个叫钟南山的老人八十多岁都在救人,她也一样能做点事……大家都知道那口罩没用,但不忍心跟她说。

困中送书


  老胡进城十年没串过门,邻居对他来说只是业主群里的网名而已,至于姓甚名谁、家有何人,他一概不知。今年被疫情拦在了家里,老胡就跟邻居们聊了起来,慢慢也就熟悉了。
  这天,老胡在群里倒苦水,说儿子今年小升初,功课耽误不得,虽然能上网课,可学习资料没带齐,效果大打折扣。大家纷纷安慰起老胡,过了一会儿,有邻居让他开门看看。老胡疑惑地打开家门,门口不见一人,但地上有厚厚两叠旧书和笔记,儿子刚好用得上……
  (陈苏云)

最美的声音


  最近春树接触了疑似病人,不得不跟相依为命的老爹一起居家隔离。正月十五这天,春树说想吃元宵,可惜不能去买。老爹安慰道:“忍忍吧,熬过这段日子,咱天天吃都行。”
  这时,外面突然有人喊:“春树,出来拿东西……”这声音像街邻李婶,又像王姨,还像冬梅嫂子。春树开门出去,只见门口石墩上放着两个饭盒,里面装满了热腾腾的元宵。
  就这样,整个中午,类似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起。春树和老爹也吃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一次元宵。
  (张玮)

湖北朋友


  我在社区搞防疫宣传时,住户老李慌里慌张地拦住我说:“我看到女儿微信群里有不少湖北朋友,这两天她还有点咳嗽,我、我也不知道他们接触过没有,你快来我家看看吧!”我瞬间紧张起来,赶紧跟他去调查情况。
  打开门,老李的女儿正在语音聊天,得知我的来意时,她笑着说:“我只是嗓子发干,没事的。”我追问道:“可你那些湖北朋友……”她解释说:“疫情暴发以来,我确实交了不少湖北朋友,我是学心理学的,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七月流火)

爱心接力


  市区停了公交后,一些出租车司机自发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负责接我的师傅姓王,是个年轻小伙子。
  这天下班,我等了很久也不见王师傅,心里正着急,突然就收到了他的短信:我有事,稍等,我让别人去接您。很快,接我的车就到了。我問道:“王师傅今天很忙吗?”司机摇摇头,叹了口气说:“我弟弟追尾了,人也受了点伤,就让我先来接你。他说你们特别辛苦,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你回家。”
  我一听便急了:“还回什么家啊?快拉我去看看他,我好歹也是个医生啊!”
  (张连春)

我想看看你的脸


  重症病室里,护士李娅不眠不休地照料着64床病人。熬了这么多天,终于看到病人情况稳定好转了,她松了口气,回休息室好好睡了一觉。
  第二天,同事欣喜地对她说:“64床要转普通病区了,老太太想见你。”
  李娅含笑走到门前,老太太连声说:“好孩子,辛苦了!要不是你,我这口气就真的上不来了!可惜我不能看看你长什么样子,心地这样好,一定是个漂亮姑娘……”听了这话,李娅的护目镜被水雾模糊了,脸上压出来的伤口,好像也不那么疼了。
  (静芸)
  (本栏插图:孙小片)
其他文献
初来乍到  2016年4月,在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我和助手小郁踏上了前往黑山的征程。当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可以独当一面负责一个项目,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忐忑的是,我和小郁英语都不精通,黑山语更是一点不懂,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俩能做好这个项目吗?临近黑山,飞机穿行于朵朵白云间,远处是明净的天空,下方是瓦蓝的海水,这让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放松。  可是现实哪有
民国初年,东城有家叫东来顺的茶馆,掌柜的姓李名茂,刚从老爷子手中把店接管过来。老爷子特意叮嘱他说:“记住,咱做的是开门买卖,来者都是客,是衣食父母,要尽心伺候,买卖才能长久。”李茂点头说知道了。  谁承想,第二天,李茂就遇了个刺儿头,东四六条贝勒府的玩主儿金贝子。  这天,金贝子上天桥去玩,瞧着猴子骑山羊这杂耍有趣,想买来玩儿。谁知他付完钱后,却被耍猴儿的耍了,人家只卖山羊不卖猴子。金贝子窝着一肚
清末,为避八国联军之祸,慈禧太后西狩了一年多后,终于回到了北京。这年腊月二十九,她诏告天下,普天同庆。修武县知县谢必斋看本县内迟迟没有动静,急得直冒火。太后回銮,修武县庆祝不力,自己要面临摘乌纱帽的风险。可谢必斋苦的是手里没钱,治下百姓多困苦潦倒,他实在不忍心再加盘剥。看老爷愁眉苦脸,在书房直绕圈子,师爷点拨谢必斋:“要不,去拜访拜访老城街的韩老爷?”老城街的韩老爷,名治丰,是韩愈的后人,也是一位
马家庄有一个大地主,名叫马大福。马家庄的地,差不多都是他家的。马大福不算坏,收租子也不算狠,因此不少佃户都愿意种他家的地。秋收时候,管家王成带着家丁去收租子,小少爷马玉也要去试试。马大福有三个儿子,他本想让他们专心读书考试,别管经营的事,偏偏这小儿子倔强,想到的事非干不可。无奈之下,马大福告诉马玉:“佃户有的好说话,有的不好说话,碰上不好说话的,你不要硬来,交给管家王成就行了。”马玉点头应了。可收
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一生致力于石窟的考古、保护和管理,被誉為“敦煌女儿”。1963年,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樊锦诗成了敦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初到敦煌,她就被美妙绝伦的洞窟、壁画和彩塑迷住了。  这天,樊锦诗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大像窟,发现里面搭起了空心架子,原来佛像正在维修。她怀着激动的心情仰望着这尊制作于唐玄宗时期、高达26米的佛像,只见大佛阔面重颐,神态安详,令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庄严——她想趁这
刘文典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清华大学从事古籍校勘等研究和教學工作。他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平日里架子摆得极大。有一回,他听说北京西山香山寺藏有大量佛经,就想去查阅资料。但寺里规矩严格,非佛门弟子不得借阅,并且翻看时要洗手净案,正襟危坐,用专用的竹篾子翻动书页。由于刘文典是知名学者,寺中和尚敬佩他,便破例准许他借阅佛经,前提是要遵守规定。  刘文典拍着胸脯答应了,借到经书后,他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和尚见
惊现右手  这是五月十日的凌晨两点,两名交警在京都伏见区巡逻,突然发现一辆银白色的高档小轿车违章停在路边。他们走近一看,车门没有上锁,在副驾驶座上有一个细长的包裹。一名交警拉开车门,打开包裹,顿时一股恶臭袭来,一件白色物体掉了出来,那竟然是一个人的右手!  这是一只纤细的、优美的手,在五根手指的指甲上,都涂着血红的指甲油!  很快,这只手被送到了警察署。负责此案的狩矢警部看着这只手,对部下山田刑警
传说,东乡族有一个名叫玉斯哈的穷雇工,他聪明机智,经常把那些狡诈凶狠的有钱人治得哭笑不得,庄子上的穷苦人都很感激他。打“饿虫”一天,瘸财主叫玉斯哈去看护庄稼,并吩咐道:“如果有哪个穷鬼敢动我一根麦草,你就把他抓来,我一定要活剥他的皮!”玉斯哈来到麦地,忽然看见有头毛驴把一大块麦子地糟蹋了,他连忙跑過去把毛驴牵到路边。这时他才发现老榆树下睡着一个人,身旁的毛线口袋里装满了圆鼓鼓的大西瓜。玉斯哈看那
刘玉美是个大龄剩女,在媒人的介绍下,嫁给了赵刚,但有些不情不愿,因为赵刚家条件一般。为了婚后过上好日子,刘玉美不仅要了房子、车子,还狠狠敲了一笔彩礼,这让本来生活就不富裕的赵刚家债台高筑。过门没几天,刘玉美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她家务活不做,三天两头去逛街,花钱如流水。因为刚结婚,赵刚怕吵闹惹爸妈不高兴,让邻居们看笑话,便忍了。很快到了年关,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赵刚心疼两位老人,为
1. 谋杀疑云高寒从警校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自愿去偏远地区接受锻炼,在一家乡镇派出所任职。这天他在所里值班,夜里下起了大雨,雷电交加,不时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天快亮时雨停了,高寒迷迷糊糊刚合上双眼,石槽村的治保主任老余打来了电话,说是他们村子刚刚发生了一起坠井事故,让他过去看一看。高寒很快赶到现场,落井的死者已经被打捞上来,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年妇女,大家都叫她秋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站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