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国民的教育,能够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美术教育理念
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这样的学习建立在入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使学生真正得到内在的精神解放,要坚持价值引导,拒绝灌输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主构建,对诸如终极价值、绝对真理之类的东西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留下一个开放的价值空间。充分自主、高效合作、分层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的主旋律。
二、创设愉快的美术学习氛围
1,音乐辅助教学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反应,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学生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他们更容易感受到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
2,文学辅助教学
文学语言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账”的形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甚至看不清,这样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悦在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活动辅助教学
笔者主要采用的活动方式是让学生担任课堂的“节目主持人”。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新老厨房》这一课时,请学生们思考新老厨房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等等,让两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其他学生当参与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开放多元的美术评价体系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儿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儿童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表现生活,抒发自己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一年级小朋友《拼拼搭搭》一课时,要求小朋友用圆、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一幅画面。其中有个小朋友做了两面国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面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做得很认真、漂亮,日本的做得较差。当问及他为啥这样做时,他说出了原因,令人意想不到。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
2,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3,评价应尊重孩子个性
评价儿童绘画优劣的标准应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每个儿童都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儿童绘画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儿童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可能是儿童的性格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以充分张扬。
4,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
受年龄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各个阶段的儿童认识和表现事物的特点有所不同。低年级儿童处于形象期,喜欢用线造型,而且大胆流畅,用色艳丽;中年级儿童绘画开始倾向写实,此时用线软弱,表现较为拘谨,而且很不自信;高年级儿童由于知识不断增长,绘画形象务求逼真。教师评价时应根据这个心理差异去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绘画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尊重孩子的真情实感
1,展开孩子想像的翅膀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儿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神奇变幻的:花草树木、太阳地球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地球被污染了,会流出伤心的泪水;月亮姐姐高兴时,梳着美丽的发辫装扮自己……这些可贵而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2,提高孩子观察的能力
儿童画充满天真和随意性,老师是观赏者。当儿童写生时。千万别讲什么比例关系呀、远近透视之类的东西,让儿童自己看、自己画,他们会很真实地把看到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只有在心无余悸、老师热情鼓励之下,才能做到一口气画完。老师一定要在他们画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画速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去享受画速写的乐趣。
3,欣赏孩子学习的成果
我喜欢用五分、五分★、五分★★三个等级来评价孩子的画画。分数尽量拉得不大,这样不会太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这样不太大的距离,孩子们也会相互比较。每次发完画,学生们都在私下较劲,看谁得的星多。有个叫小明的同学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老是不给我打★呀?”因为上几次课,他确实画得乱呼呼的,但经他一提醒。我注意了,出于鼓励,给他打个★。结果,他的画面出乎预料地干净,而且接下来一张一张画得好。这时,我感受很深:老师不能吝啬你手中的分数,多一点宽容,孩子就能在宽容和鼓励中渐渐长大。
老师要无条件地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情感,只有当你以欣赏的心情来迎接他们时,绘画才能真正变成一件使他们开心、快乐的事。孩子的画画,画得自由,画得开心,画得坦然,这是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
一、更新美术教育理念
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这样的学习建立在入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使学生真正得到内在的精神解放,要坚持价值引导,拒绝灌输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主构建,对诸如终极价值、绝对真理之类的东西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留下一个开放的价值空间。充分自主、高效合作、分层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的主旋律。
二、创设愉快的美术学习氛围
1,音乐辅助教学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反应,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学生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他们更容易感受到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
2,文学辅助教学
文学语言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账”的形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甚至看不清,这样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悦在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活动辅助教学
笔者主要采用的活动方式是让学生担任课堂的“节目主持人”。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新老厨房》这一课时,请学生们思考新老厨房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等等,让两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其他学生当参与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开放多元的美术评价体系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儿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儿童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表现生活,抒发自己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一年级小朋友《拼拼搭搭》一课时,要求小朋友用圆、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一幅画面。其中有个小朋友做了两面国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面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做得很认真、漂亮,日本的做得较差。当问及他为啥这样做时,他说出了原因,令人意想不到。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
2,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3,评价应尊重孩子个性
评价儿童绘画优劣的标准应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每个儿童都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儿童绘画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儿童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可能是儿童的性格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以充分张扬。
4,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
受年龄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各个阶段的儿童认识和表现事物的特点有所不同。低年级儿童处于形象期,喜欢用线造型,而且大胆流畅,用色艳丽;中年级儿童绘画开始倾向写实,此时用线软弱,表现较为拘谨,而且很不自信;高年级儿童由于知识不断增长,绘画形象务求逼真。教师评价时应根据这个心理差异去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绘画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尊重孩子的真情实感
1,展开孩子想像的翅膀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儿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神奇变幻的:花草树木、太阳地球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地球被污染了,会流出伤心的泪水;月亮姐姐高兴时,梳着美丽的发辫装扮自己……这些可贵而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2,提高孩子观察的能力
儿童画充满天真和随意性,老师是观赏者。当儿童写生时。千万别讲什么比例关系呀、远近透视之类的东西,让儿童自己看、自己画,他们会很真实地把看到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只有在心无余悸、老师热情鼓励之下,才能做到一口气画完。老师一定要在他们画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画速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去享受画速写的乐趣。
3,欣赏孩子学习的成果
我喜欢用五分、五分★、五分★★三个等级来评价孩子的画画。分数尽量拉得不大,这样不会太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这样不太大的距离,孩子们也会相互比较。每次发完画,学生们都在私下较劲,看谁得的星多。有个叫小明的同学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老是不给我打★呀?”因为上几次课,他确实画得乱呼呼的,但经他一提醒。我注意了,出于鼓励,给他打个★。结果,他的画面出乎预料地干净,而且接下来一张一张画得好。这时,我感受很深:老师不能吝啬你手中的分数,多一点宽容,孩子就能在宽容和鼓励中渐渐长大。
老师要无条件地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情感,只有当你以欣赏的心情来迎接他们时,绘画才能真正变成一件使他们开心、快乐的事。孩子的画画,画得自由,画得开心,画得坦然,这是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